七一社区        注册

“审批之窗我来评”——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

银川:以审批改革为突破 打造两优环境高地

2015年05月22日0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年10月27日,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将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行审批的城市。

该局坚持从顶层设计做起,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原则,将分散在26个行政部门的153项行政审批事项,划归审批局7个业务处室实施。具体通过“归零式清理”摸清“权力底数”,以“事”为线简化流程,由“一颗印章管审批”,解决行政许可职能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内部运转采取“车间式”管理模式,构建“流水线”审批方式,通过电子钥匙授权,将责任和时效落实到每位审批员,使关联审批事项紧密衔接,实现“一口受理、一站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枚章审结”和网上大厅“直通车” 模式。设立企业联办窗口,导办引领申请人到指定窗口,帮办指导申请人提交纸质文档,扫描录入为电子文本后实现网上流转,所有审批环节接收到统一信息后联合审批,实现“一表受理、一口接件、一口出证”。

以审批改革为突破 打造两优环境高地

——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速银川发展

银川是宁夏首府,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国土面积9025.38平方公里,动态常住人口268万,其中回族占23%。城市化率75.04%。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基础设施硬环境、生态文明水环境、城市形象靓环境、政府服务软环境不断提升,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10多项殊荣,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主要指标占据全区半壁江山。随着国家建设“两区”、“一带一路”、“沿黄城市群”等重大战略的推出,银川为更好地捕捉机遇、集聚高端要素、助推开放内涵式发展,在持续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务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全力打造“比东部更优、在西部最优”的发展环境高地。

在优化环境方面,银川市经过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从2007年开始,先后召开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市民素质提升动员等电视直播大会,环境建设深入人心。2012年以来,按照在“转型升级、优化环境、改进作风”方面作出示范的目标要求,先后进行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次改革,通过“三减两提高”(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取消合并行政审批75项,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2.34亿元;第二次改革,通过“清零”(所有事项全部清空,重新梳理、论证、确认),取消合并审批事项413项,其中行政审批减幅48%。率先建立银川党务政务、问政银川、银川发布等网络平台,全面推进党务、政务等各领域办事公开。这些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连续三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超过34%。但是,这些改革仅仅压缩了时间、减少事项、降低了费用,授权不到位、不彻底、不充分,不作为、不担当、慢作为等现象依然存在。只有从触动和破解部门利益入手,探索决策、审批、监管分离又协调的改革新路径。通过多次考察天津、兰州等地经验做法,决定开展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试点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厘清审批事项、审批人员、审批权力,推动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督并行。经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批同意,2014年10月27日成立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同年12月22日,市民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入驻办公,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将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行审批的城市。

一颗印章管理26个部门153项审批

行政审批权相对改革试点,一方面通过对政府部门职能的重新界定,进一步强化宏观战略研究和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推动政府职能向重监管、抓服务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把多家审批变为一家审批,大幅降低行政审批成本和企业支出,进一步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投资兴业。

坚持从顶层设计做起,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原则,将分散在26个行政部门的153项行政审批事项,划归审批局7个业务处室实施。具体通过“归零式清理”摸清“权力底数”,以“事”为线简化流程,由“一颗印章管审批”,解决行政许可职能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内部运转采取“车间式”管理模式,构建“流水线”审批方式,通过电子钥匙授权,将责任和时效落实到每位审批员,使关联审批事项紧密衔接,实现“一口受理、一站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枚章审结”和网上大厅“直通车” 模式。设立企业联办窗口,导办引领申请人到指定窗口,帮办指导申请人提交纸质文档,扫描录入为电子文本后实现网上流转,所有审批环节接收到统一信息后联合审批,实现“一表受理、一口接件、一口出证”。 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强调的“在西部最优,指的就是政务服务、政府效能上,要比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西部其它省区更优”,银川市学习天津滨海新区,多局变一局,行政审批提前进入“一时代”。

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比区位、比基础、比要素都不占优势,只有提供最好的服务,营造最优的环境,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银川市按照“资源整合、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适度超前、高效便捷”原则,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金凤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13个单位整建制进驻新建成的银川市大厅,市规划局、公安局、国土局等12家单位派驻行政审批处,700多个窗口2000余人全程监控工作,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整套的项目投资、企业设立、房产交易、公积金、医保、社保、护照及身份证补办等400余项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办理,金融、超市、影院、茶座等多功能人性化业态融入其中。

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组建和实施,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银川速度银川效率凸显。一方面是启动快,体现了银川速度。从酝酿、研究到考察讨论,再到报批、组建,不到4个月。先后派出6批120人次到天津滨海新区取经,前后抽调68名工作人员,携手合智慧银川研究院共同开发审批软件,再次梳理审批程序、法律依据,开展岗位集中培训。另一方面是见效快,体现了银川效率。153项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由法定4088个工作日减少到888个工作日,减幅达79%。 截止2015年1月底,市民大厅共接待群众36.4万余人次,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受理21.5万件,办结20.46万件。其中,审批服务局受理3.06万件,办结2.98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2014年12月22日,银川市行政审批局暨网上审批全面上线首日,宁夏浩意成劳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海平拿着首套盖有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印章的“四证一章”(企业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登记证和公章),赞叹:“神速,一个工作日就办完了,不像以前要跑一大圈子,重复递交资料,既费劲又费时”。 甘肃省企业家王询说:“没想到在银川市民大厅机构代码证立等可取,这在全国也不多见,而且,往来港澳台证件及护照办理和处理违章扣分等事项捎带手都办了,银川总是带给我非常舒服的感觉”。

新模式催生多领域改革

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是新生事物,它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倒逼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提速。一是打破原科员、科(处)长、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局务会研究等审批模式,形成审批“车间流水线”。审批窗口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质和绩效考核,每个窗口和后台工位,安装音视频监控系统,简单事项立等审批,联办事项一口办理,关联审批一章多效,网上审批一次领证,踏勘验收统一勘验。二是打破原逐个部门审批、人工操作模式,企业投资审批“一口式”办理。建立企业注册电子信息交换平台,与国税、地税和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从申请、提交到录入、网上联审,原5个工作日事项压缩到一个工作日办理完毕。三是打破部门封闭审批模式,企业投资项目“一体化”审批。发挥审批职能整合优势,每个审批环节由一个处室一体化审批,从项目备案或核准到取得开工许可证,全程办理累计时间由185天缩减到50天以内,核准类项目缩减到30天以内,解决了“多头跑路”、“多部门管理”、“多环节操办”的互为前置、互为牵制问题,四是打破政府投资条块分割模式,建立从立项到形成有效资产的“一条龙”全程办理机制。五是打破原上门办理模式,实现网上申请到大厅一次性领证。建立专门网站,申请人上网登记、直接申报,审批人员网上审核、提出意见、批准并通知领证。同时实行审批备案制度,只要要件齐全,即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快的仅需1个小时,50%的审批事项一天办结。六是打破原用人用工制度,通过政府竞争性谈判方式购买公共服务,建立无偿帮办“专业化”服务队伍,协助服务对象填写各类申请材料。

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影响深远

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是政府部门的一场自我革命,是银川“两权一化”改革的第一步。政府不仅要放权、让权、限权,而且要放得活、让得宽、限得好;不仅要加强前置审批,更要加强后置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定程度上,政府的责任更重,同时对部门职责的履行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每天进入银川市民大厅的人数超过1.3万人次,网上办理事项达99项,办件超过4000多件。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步入正轨,审批权、监管权有效分离,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开可视,既提高了政务效率和执行力,又遏制了权钱交易,起到了源头防腐作用。下一步,将结合建设试验区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沿黄城市群核心城市等战略部署,进一步统筹部门职能,凡是与投资审批、群众办事关联的部门职能,原则上全部入驻大厅;进一步统筹与自治区、县(市)区和部门的职能关系,分片、分块、分面、分层解决审批外挂或入而不联、联而不动、动而不快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运转顺畅、办事快捷的运行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