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防城港立足开放开发试验区实际,以“一服务两公开”为核心,实施专职专制专评,建立市、县、乡镇、村屯四级政务中心与立体化“两公开”格局,探索了“三改一代”+“双减”工程的新模式。一是整体推进串联改并联、零售改批发、前置改后审、项目代办制模式,创新实施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等“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方式,促进经济发展。2014年,新登记企业户、注册资本分别同期增长151%、1144.7%。二是实施“双减”工程,清理、梳理审批事项,形成、公开审批事项权力清单,全面压缩审批部门、环节,解决程序多、环节多、项目多问题,切实提升审批速度。2014年调整下放和取消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299项,压缩审批环节458个,实际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11645天,提速80.6%。
先行先试 拓展行政审批新维度
——广西防城港市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近年来,防城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三改一代”审批新模式,扎实开展“一服务两公开”与“双减”工程,走出一条具有港城特色的审批提速增效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中国社科院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发布的蓝皮书,防城港市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高居过去五年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第一名,2010年综合增长竞争力跃升至第7名。据中国社科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防城港市城镇化质量在广西14个市中排名第一,居全国286个城市中的126位。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称号。
推进“一服务两公开”,建造审批阳光伞
政务中心建设是优化政府服务、维护民生民惠的重大举措。由于政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服务监督评价机制等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导致政府服务满意度不高,群众怨言多、意见大。为着力解决此问题,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先行先试,勇于刮骨疗毒,全面改造政务中心的肌体血液,解决庸懒散拖,促进提速增效。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建”上:
一是建专职专制专评模式。为解决公开责任落实难问题,防城港市实施专职专制专评模式。成立“一服务两公开”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政务公开科,明确承担市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调整充实专职人员,扎实开展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年度考核评议制度》等政务公开专项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形成倒逼效应;完善政务服务评价监督机制,印发、完善《防城港市政务服务“服务之星”评比方案》、《防城港市政务服务“优秀窗口”评比办法(试行)》,实施服务对象现场评、公开科电话咨询评、窗口互评、驻中心领导评模式,定期开展优秀窗口、先进个人评比活动,以窗口创先争优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2014年,市县政务中心服务评议率99%以上,满意率100%。
二是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按照“应进必进、应有必有”原则,组织协调未进驻单位进迅速进驻集中办公,严格执行派驻业务骨干规定、领导到现场办公规定、“充分授权”规定和统一收费规定,加强对政务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实施“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次性收费”,着力推进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审批机构和人员“三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并拓展政务中心维度,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2014年,全市新增政务中心面积13000㎡,市政务中心共进驻45个单位,进驻事项575个,实现进驻单位、事项100%,建立乡镇、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各25个、171个,占比96%、53%。
三是建立体化“两公开”格局。建立公众现场查阅定点场所,定期把“两公开”信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档案馆和市图书馆三个现场查阅点供公众查阅;推进常规渠道公开工作,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和各级各部门的电子屏、公示栏、公告牌、办事指南、信息手册等常规渠道,开展全市“政务公开日”活动,及时发布“两公开”相关信息;强化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作用,第一时间发布民生领域的信息,动态公布政务审批情况,及时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信息和相关政策依据;开展“两公开”示范点建设,明确东兴市,东兴市江平镇和港口区光坡镇,上思县叫安乡叫安村、东兴市东兴镇楠木山村和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分别为“两公开”示范点,打出组合拳,建立科学网格体系。2014年,实现以政府门户网站和“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部门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全覆盖,公开政府信息31231条,“晒”出行政审批权力清单592细项。
探索“三改一代”,开辟审批快车道
审批部门多、前置条件多、审批方式不科学是当前审批效率存在的通病。为着力解决嘴说烂、腿跑断、审批服务不到位问题,防城港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港口城市、西部地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优势,集结广大港民智慧,深入学习深圳、上海等先进城市审批经验,开创了 “三改一代”审批新模式。
一是串联改并联。以政务办窗口为枢纽,受理窗口对审批事项进行统一受理、审核和确认,同时将审批事项相关信息、资料以文件、网络传输等方式实现互通互晓,各审批部门分头同时进行审批工作,并规定时限,如工商局主动联合市政务办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防城港市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等“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或者对审批事项事项分类整理,集中当月需要召开专家论证、领导审核的重大审批项目、同类与相关审批项目,每月召集所有相关单位,开展项目集中联合审批现场办公会,实施现场一次性审批,如发改委、政务办的并联审批会议。2014年,分别召开并联审批工作会议18次,审查134个新开项目,共有413个审批事项。自“三证合一”实施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2104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51%;注册资本27063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4.7%;为新登记企业减少了约300万元的验资费用,免收登记注册费近20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超过7000个,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前置改后审。相关部门对现有审批事项前置条件进行梳理,通过设定一定的条件,将部分前置条件改为后置审批。其核心举措为“先照后证”。是指企业业主依法依程序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工商部门将市场主体信息推送给行政许可审批机关,企业向行政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或不许可决定,并主动跟踪监管。市场主体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在章程、协议或申请表中记载,并向工商部门申报登记。除法律法规有禁止、限制性规定或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外,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依其申报内容登记,不受注册资本数额、营业场所面积等限制。截至目前,压缩防城港市本级涉及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事项共60个大项,92个子项,前置审批事项压减率达83%;审批提速80%以上,重大项目缩短审批时间90天以上。
三是零售改批发。即零售改批发,就是将某个审批事项,事先进行一个大区域范围内整体审批,取代个案审批。在往后的相关工作中,出现个案审批事项时,数据就从整体审批中提取,不再对项目事项单独进行审批。截至目前,初步实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建设项目审核”、“建设项目施工前有无文物埋藏确认”、“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气象资料审查”、“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审批”等审批事项的零售改批发。
四是实施代办制。根据项目业主的要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由市招商促进局具体负责的“重大项目代办直通车”窗口,或者由进驻窗口受理并指定专人代办项目审批手续,各级代办机构积极帮助企业办理立项、审批、验资、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为企业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2014年,全市代办项目45个,项目涉及投资约259.2亿元。
实施“双减”工程,打通流程最后一公里
规范、创新审批流程是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的根本举措之一。为着力解决程序多、环节多、项目多问题,防城港市以开展“双减”工程(减少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为切入点,不断清除审批流程的“中梗阻”,切实提升审批速度。
一是减少审批项目。严格按照“精确厘权、瘦身削权、科学确权”原则,先后3次清理与梳理47个单位具有审批职能、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598项,删除过去政府职权中存在一些“合理、但没有法律依据”的权力。2012年扩权强县接收下放530项、2013年向乡镇下放32项、2014年调整下放和取消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299项,承接自治区调整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20项。
二是减少审批环节。同一个审批事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各部门互相传接材料,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要求申请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亲自提交材料;优化办理事项单位内部审查程序,原则上一个事项的办理层级应控制在3个(即:承办人、审查人、审批人)以内;一个办理事项禁止在单位内设机构反复流转,办理流转的内设机构控制在2个(含2个)以内,特别重大、复杂的事项,应通过召开单位办公会议的形式一次性解决;压缩办事时限,各级各部门审批事项平均实际办理提速达到80%以上。2014年,压缩审批环节458个,减少申请材料26项,各部门报送优化流程的行政审批事项法定时限总计14450天,承诺办结时限5219.5天,实际办结时限2805天,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减少9230.5天,实际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11645天,总体上实际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80.6%,办理层级均控制在3个以内。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