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抓手,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平台,进一步畅优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通过精减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创新审批监管等措施,实现政务服务“七大转变”。
精减审批事项 创新审批监管
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抓手,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平台,进一步畅优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通过精减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创新审批监管等措施,实现政务服务“七大转变”。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一)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变审批环境“高成本、低效率”为“低成本、高效率”。全面清理精简一批。深入开展第6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按照“依法审查、适应发展、履责需要”的原则,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337项精减为92项,审减律达73%,实现了审批事项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最少的城市之一。配套改革下放一批。积极探索“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按照2014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沿江滨湖新区有关政策的通知》中13条精神,积极支持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将92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葛店开发区、鄂州经济开发区、鄂城新区、花湖新区、红莲湖新区、三江港新区、梧桐湖新区等7大新区;做好电子审批服务乡镇试点工作,将66项审批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代办服务。通过清理审批事项,大大降低了行政审批成本,提高了审批办事效率;通过公共服务下沉,在社区盖章发证、立等可取,极力打造公共服务“一刻钟服务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增设联合集中服务窗口,变“群众围绕窗口跑”为“窗口围绕群众转”。增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窗口”。制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将全市29家市直部门所涉及的115家中介机构集中起来进行公开公示,配合行政审批部门为申请人提供优质服务,并对中介机构定期考核,对违规予以及时纠正和处理。增设行政事项集中审批窗口。由市编办下文定人、定编、定职能,将部门科室及二级单位承担的审批职能统一集中归并到审批科,各部门涉及审批的科室由89个减为29个。推动24个部门的审批科成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挂牌办公,银监、经信等5家业务流量较少的部门,在中心窗口实行委托代理审批,92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集中办理。应进窗口首席代表24人,中心审批科长24人,窗口人员116人,全部进驻到位。集中进驻以后,有95%以上的审批项目已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和办结发证全部在窗口完成,实现了窗口围绕群众转,部门围绕窗口转,达到了“一楼式办公、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目标。
(三)组建“绿色通道服务队”,变“企业跑腿”为“全程代办”。从市直有关职能部门抽调2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绿色通道服务队”,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打破按步就班、等客服务的旧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凡是列入市计划安排的重大项目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在进入审批、核准、备案、基础建设等程序的各环节,都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快办,采取一对一、门对门、面对面等服务方式,全程代办项目审批手续。
(四)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变“程序复杂”为“流程优化”。实施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和再造审批流程,大力清理申办事项的申请条件,剔除非必要条件,简化中间环节,申请条件由原来的5000多项减少至637项,审减率达87.2%,降低了准入门槛,方便了办事群众。实施并联审批。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明确牵头部门,建立“一口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和项目建设两个“绿色通道”, 市场准入类审批时限由原来的56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提速了88%;项目建设类审批时限由原来372个工作日缩短为62个工作日,提速了78%。实施网上审批。2010年以来,对“网上审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开辟了“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网上审报、网上咨询、办事指南、表格下载、满意度调查、办事公告、进度查询、办件统计、友情链接、用户帮助等10个功能栏目。目前,除省直垂管部门外,全市有5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外网受理、内网审批,极大地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
(五)创新行政审批监管,变“体外循环”为“现场直播”。 深化廉政风险勤预警防控。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教育、排查、防范、化解机制,组织29家窗口单位集中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制定29份权力运行流程图,深入查找285个廉政风险点,制定178条防控措施,突出抓好民主监督与管理、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以及权力行使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规范了权力运行。实施电子监察推进阳光审批。201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启动行政审批RGP电子监察系统,对违反审批条件、超审批时限等情况自动发出预警纠错红牌警告92张,黄牌警告108张,下发督办函52份,发出电子监察《情况通报》21期,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实施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电子政务服务手段,将能够公开的信息全部向办事人和社会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目前,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辟电子政务查询处432个,设置电子公示栏和触摸屏115个,制定办事指南、便民服务联系卡3万余份。
(六)狠抓窗口作风整治,变“四难问题”为“四好现象”。 严厉整治上班“玩网”问题。利用服务器流量监控设备和相关技术手段对筛选出来的聊天、炒股、游戏、购物、电影及其他无关的网站进行屏蔽,从源头上控制窗口工作人员上班“玩”网行为。其经验在《湖北日报》、人民网、凤凰卫视等报纸和媒体作了报道。加强窗口“四难”专项整治。2014年以来,针对上级检查、明察暗访、群众投诉中反映出来的窗口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问题,通过制定领导带班巡查、挂点联系窗口、视频监察、违纪处理等措施,口头警告26人,约谈窗口人员33人,通报批评7人,勒令书面检查3人,辞退4人回原单位处理。建立多项服务制度。拓宽服务渠道,推行网上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多项服务方式,主动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服务。通过多项服务措施,各窗口单位平均月办结率同比提高10%,利用双休日为企业和群众办件1450余件,窗口“四难问题”积极向“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话好听”转变。
(七)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变“外来人”为“中心人”。创新党建工作格局。坚持支部建在窗口上的思路,将窗口党员组织关系转入中心,设立5个窗口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守承诺、作表率”、“党员示范岗”、“红旗窗口”、“巾帼文明岗”活动。2014年,有13家被评为“红旗窗口”,11家被评为“党员示范岗”,公安局出入境窗口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实施窗口人员年度考核。积极沟通和协调市公务员局、市人社局、市纪委等单位,将窗口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窗口单位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考核,有效激发了窗口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优化了大厅政务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问题和困难,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不够到位;政务服务大厅审批项目“双轨运行、体外循环现象”尚未根本杜绝,基层政务服务体系进展滞后;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等等。下一步,一是抓改革,破难题,推进行政审批“效能化”。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减审批时限,推动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实行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目标管理,厘清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监管清单、收费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推行工商、公安、质监、国(地)税联合办证、推进公共服务下沉,打造“一刻钟服务圈”。做好项目分类管理。推广 “容缺受理、分级管理”先进经验,对市级审批事项按照鼓励类、慎审类和限制类赋予不同容缺比例,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互为前置难题。破解并联审批难题。探索“一表申报、一门受理、多证联办”、“先批后审”、“联合图审、联合踏勘、联合验收”模式,真正实现“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统一送达”的要求。二是抓平台,提效能,推进网上政务“科技化”。提高平台利用效率。拓展线上平台功能,借鉴O2O电商式服务特色,整合市、区两级网站,逐步关、停、并部门自建网上服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对外服务平台和服务入口,建立统一网上认证中心,逐步拓展网上咨询、网上预审、网上缴费、线下快递服务,进一步提供网上服务能力。拓展平台功能。推进电子政务进社区建设,部署社区自助政务服务终端,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事项查询、社区办证快递、便民缴费等服务,打造“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运行顺畅、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实现形象标识、网络平台、业务流程、服务标准、运行规则“五个统一”,方便市民就近办事。延伸服务范围。将3G、4G等信息技术应用到市政务中心实体大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室等,引入智慧自助政务服务理念,采用自助政务服务终端、智能预约排队、电子填单台、多媒体智能导引设备、双屏交互设备等智能设施,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化服务。三是抓体系,惠民生,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实现政务服务下沉。指导协调各新区行政审批局开展工作,及时将市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与新区有效对接,对于新区一时没有条件、无法承接的部分管理权限,协调相关部门在新区设立服务窗口,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直接派驻专职工作人员等有效的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下沉,为新区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为抓手,加强公共服务的规范和指导工作,力促功能新区、试点社区及村级便民服务的全覆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政务服务监管。完善开发电子监察系统,与各区(新区、开发区)、乡镇(街办)、社区有效对接,实现电子监察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社会互动等功能,确保政务服务体系规范运转。四是抓管理,强基础,推进大厅建设“和谐化”。加强窗口单位有效监管。通过采取现场巡查、挂点联系窗口人员不定期督查、视频监控、投诉举报、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电子监察预警警告等方式,对窗口单位进驻业务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情况进行全程电子监控,有效保障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透明运行。实施违纪问题处理。加大对机关和窗口党员干部“为官不为”整治力度,有效解决“庸、懒、混”,办事拖拉,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作风纪律散漫等问题。提升窗口人员管理水平。以窗口党组织关系转入中心为契机,创新窗口人员管理模式,变“日常管理”为“创先争优”,积极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岗”、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党员和青年立足窗口,踏实奉献;积极创造条件对窗口人员做到四个“优先”,即培训优先、评选优先、晋升优先、奖励优先,激发窗口人员工作热情。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