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以十足的韧劲,全面深化温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瘦身削权”,全省率先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实现市本级涉批事项和部门审批权力均削减三分之二;坚持“放管结合”,有效承接了省级下放的406项事权,并积极开展市县同权扁平化管理改革试点,向试点单位下放了39项事权,向中心镇(功能区)便民服务中心下放了322项事权,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下放了90项事权;“两集中两到位”,全市审批部门进驻率达98.5%,事项集中率达95.8%,既受理又办理比率达93.1%,大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也有效激发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浙江温州
四大平台一体化运作 创新温州审改新模式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温州全面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进中介服务机构平台建设为亮点,深化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瘦身削权”,全力搭建电子招投标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中介机构和资源配置一体化,不断整合行政和市场资源,真正用好政府权力的“减法”,让“无形的手”真正发挥作用,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激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
一、加快实体政务平台建设,整合资源激发市场新活力
紧紧围绕“审批手续最简、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佳、投资环境最优”的工作目标,简政放权、优化流程、创新方式、建章立制,稳步推进温州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2014年,全市各级平台办理审批件1278971件,即办率为65%;市本级办件达203109件,即办件126282件,承诺件提前办结率为98.05 %,即办率达62%,群众满意度达99.8%以上,单件审批办理时限平均只有2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共建成镇(街)便民服务中心120个,社区(村居)便民服务中心761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办件量达1503509件,即办率达79%;社区(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办件量达1554745件,即办率达67%。
●深化职能归并改革,实现行政审批集中式服务。
——通过重新确定部门 “三定”方案、设立综合窗口、行政督查等手段,推进职能归并改革和审批事项集中进场。目前,市本级5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已有48个进驻中心设立窗口,审批部门进驻中心比率达96%。
——通过主动沟通,协调推进,对中心场地进行了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地满足进场需要。并与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召开审批事项集中度督查推进会,推进审批事项的集中。
——通过签订授权书、承诺件改为即办件等方式,提高窗口实际即办能力。目前,市本级已有18个部门单独设立行政审批处并成建制进驻审批中心,事项集中度达92%以上,窗口授权度已超过90%,窗口即办率达62%。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实现审批权力规范化运行。
——启动事项规范清理工作,对市、县两级的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以及日常管理中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同步进行全面彻底的集中清理。
——对市、县两级所有保留的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实体标准化,取消“五类”前置条件和兜底条件,编制了《温州市审批事项规范表》,对事项名称、审批依据、申报材料、承办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六统一”,并进行编码管理。
——在事项清理的基础上,重点清理削减市本级许可、非许可审批、行政确认、年检、备案、审核转报及其他等7大类涉批事项,从2907项削减到1034项(均为上级政府设定和下放的事项)。
——通过对管理权限的分类梳理,将关乎基层企业发展和民生服务的事项直接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直接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不进城,群众办事不出村”。目前,市县两级平均下放到中心镇(功能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达322项,平均下放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达90项。
——全面推行市县同权扁平化改革,通过对市、县两级事权的全面梳理和调查摸底,制定出台市县事权扁平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永嘉县、高新园区开展先行先试,采取直接下放、委托下放、核减程序、服务延伸等方式,在实施“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向永嘉县、温州高新区再下放21项事权,向瓯江口新区和经开区再下放18项事权,梳理省级部门直接委托或转报事项49项,有效激发地方创业创新活力。
●实施,实现行政审批品牌式服务。
——作为全市最大的综合服务窗口,温州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真诚服务高效便民”机关服务品牌,制定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突出文明礼仪培训,倡导文明用语,严格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审批导办制。先后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开展“支部建在窗口”便民服务,建立“窗口围着群众转,部门围着窗口转”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链条,通过审批窗口直接联系基层单位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党员群众全覆盖,零距离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
——推行房地产“三证联办”,解决办公场地、网络对接、办理流程等软硬件设施问题,克服不再粘贴土地宗地图、不再审查婚姻关系等法理支撑问题,采取“一口受理、同步审查、限时办结”的方式办理,一手商品房和二手房的“三证”办理时限分别压缩为即办和2个工作日。2014年,全市共办理4699件,其中市本级(鹿城区)办理了2200件。
——推行公共服务窗口办事无休日,对市土地与房屋登记管理、市民卡办理、水电气缴费等服务窗口实行每周七天工作制;对户籍治安、居民身份证办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住房公积金提取等服务窗口实行每周六天工作制。2014年,市本级公共服务窗口“无休日”共办理50757件。
——每月对窗口的服务进行考核,每季点评窗口服务考评情况并反馈窗口负责人督促整改,每季评选“红旗窗口”、“示范窗口”、“服务标兵”,树立服务标杆,使每个窗口和工作人员都有赶超的目标,都有可学可比的对象,形成自勉自励的创先争优的氛围。
——全省率先推行否决事项双告知服务制度,主要解决“为什么不能办、怎么才能办”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告知办事群众,使办事群众一目了然,少跑冤枉路。
——围绕窗口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边缘化等情况,建立了窗口工作人员激励机制,考核优秀名额单列,单独分配不占部门名额;将服务中心窗口考勤补贴作为改革性补贴予以保留,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创新审批管理模式,形成中心内部立体式监管。
——推行“十大问责”机制,对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服务中,执行力不强,效率低下,协调不主动,沟通不及时,服务不优等方面实施问责。
——开展窗口服务“一事一评”,接受群众面对面的监督评价,满意度达99.96%。
——全省首创设立审批事项办理预登记制度,进行办件起点管理,对驳回次数超过3次的实行约谈,加强审批过程有效监管。
——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办结件进行电话回访、实地测评,了解办件质量和服务态度,将评判权交给社会,
——实行办件手机短信评价制度,对窗口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达97.71%。
——推行审批案卷内审制,对部门窗口办结的审批案卷定期进行抽查,强化审批结果的监管。
——实施电子监察,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同步监督,对系统上反映出的红、黄牌报警信息和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和督促整改。
●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实现行政审批高效化服务。
——积极创新审批服务机制,以职能归并为基础,以缩短审批时间为重点,对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再优化,对中介服务环节进行规范再设计,对特殊项目前置手续招标进行模拟化,并全部纳入审批全流程全范围管理体系,政府和民间投资基建项目行政审批时限从113个工作日分别缩短为30个和32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审批明显加快,大部分投资项目均能在7—8个月时间里完成审批进场施工,审批时限压缩了60%以上,有效地激发了投资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针对国有企业审批服务“行政化”的问题,拓展监管范围,全面推行施工用电、用水、用气报装审批流程,将报装审批前移到初步设计审批通过后即可办理,提高进场施工进度。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改革试点,“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从签订承诺合同到进场施工约1—3个月左右,大大提高项目实施进度。
——对办理企业登记设立或变更,推行企业准入“六证联办”,实施“一窗式”审批,使办事群众由原先至少要跑5趟到现在只需走1趟即可办完企业登记手续,领取证照。
——全省率先在联合审批和联合竣工验收过程中推行超时默许制、缺席默认制,无故缺席的,一律视为同意,会后不再另行征求意见,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设计编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如房建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7大类审批全流程图表。
——设计编制民间投资项目,如竣工验收审批、房产证土地证办理、退二进三、技术改造等7个方面审批全流程图表。
——推行基建项目高效审批机制改革,将部门审批、中介服务和前置手续招投标纳入一个流程,达到了基建项目审批100天的目标。
——制定了《温州市建设项目审批一表制实施办法》,实行前置审批联用、审批信息共享,减少申请人填表数量,解决重复递交申报材料等问题。
——制定《温州市基本建设项目“一费制”征收实施管理办法》,对基建项目审批涉及的相关收费实行一次性缴费、一站式办结,减轻办事群众“来回跑、多头缴费”的负担。
——完善施工图纸联审流程,施工图审查实行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同步审查,提高施工图审查效率。
二、强化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中介服务机构改革立潮头
2013年,温州针对中介机构运作中由于区域性、行业性垄断等原因导致的中介服务效率低、收费高、质量差、违约多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中介机构集中服务管理,建成中介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中介服务由277个工作日压缩为100个工作日左右,中介服务提速率达44%,成为了全国各地及新闻媒体的关注焦点,新华社“领导内参”、光明日报、浙江卫视等先后报道温州中介服务机构改革的先进做法。
●打破垄断,实现中介服务竞争化。
——继续推进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清理取消市级部门违法违规设置的中介服务事项,斩断利益链条。将市属25家中介机构与政府主管部门彻底脱钩(分批分类实施),推向市场,参与竞争。
——垄断行业必须实体进驻平台,每个事项必须引进3家以上,实行集中监管。目前,平台引进449家中介机构入驻平台,涉及29大类中介服务,属垄断的中介机构实体入驻平台55家。
——对项目关联度大和市场竞争充分的中介机构全部入驻网络平台,参与公平竞争,形成全面竞争。目前,入驻网络平台的中介机构达606家。
●集中监管,实现服务考核一体化。
——制定实施了《温州市中介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中介服务考评体系,考核结果公示公开,实行清退机制,倒逼中介机构规范执业、诚信执业。
——建立市县同权考评机制,实现市县两级中介服务互联互动,有效解决县级中介服务难、效率慢等问题。
——建立中介机构服务成果违反强制条款曝光制,不良行为严重的列入黑名单,纳入市企业诚信平台,性质严重的实行市场禁入。
●规范清理,实现中介服务标准化。
——对涉及为行政审批提供中介服务的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事项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清理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设立的中介服务项目。
——进一步优化中介服务流程,取消无依据和重复提供的办理材料。
——加强中介服务收费、服务质量、服务时限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中介机构有序竞争,确保提速提效。
●公开比选,实现中介服务透明化。
——制定出台《温州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选取中介机构实施办法(试行)》,择优选取资质高、服务优、技术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建立预选库。除通过招标方式选取中介机构的项目外,凡政府投资项目在选择中介服务单项合同估价在50万元(不含)以下的,通过对服务效率、服务价格、服务质量、诚信履约等要素进行公开比选,统一从中介服务机构预选库中择优选取。通过预选库公开比选的方式,有效破解中介竞争不充分、服务效率不高、政府投资成本高等问题,打破“人情中介”、“关系中介”、“红顶中介”等现象。如施工图审查的时限由原来的1个月缩短为10天,收费从原来的3元通过竞争降到1.4—1.8元。
●重点创新,实现中介服务高效化。
——全省率先推行竣工项目测量 “三测合一”,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减轻业主负担。
——在平阳开展建设工程消防审批三制改革试点,解决消防审批人手不足造成审批慢问题。
——推行环评文件审批中介服务“形式审查制”试点,加快项目审批速度。
三、着力构建网络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2年,温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的实施意见》(1+8)文件,就构建虚拟政务大厅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建设四级联动的审批服务网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2013年,温州全面启动多级联动的网上审批平台建设,并于8月份建成以市级审批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县(市、区)审批服务中心、中心镇(功能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四级联动审批服务网络,将审批服务事项前移到窗口、下移到最基层,切实方便基层群众办事,惠及基层民生。
2014年,温州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居)五级联动审批和省、市、区三级联动,真正变“群众跑”为“网络跑”,切实打通了审批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了办事群众多跑路、成本高等问题。
2015年,温州将全面深化网上审批机制改革列为2015年度全市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示范改革项目,以网上审批机制改革和网上审批平台建设,推进和深化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注重系统开发建设,建成多级审批服务一张网。
——通过制定需求、软硬件采购、开发建设和培训运行等环节,开发了审批事项综合管理、审批公共资源共享、电子监察等3个系统180多个功能点,引入电子印章系统,有效拓展了网上审批服务的空间,优化了网上审批服务的流程,实现了对网上审批服务的全程实时监管。
——利用事项综合管理的方式,对规范清理和标准化建设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权力事项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架设部门数据交换服务器,采用先进信息交换技术,构建电子证照共享库和审批办件信息库,实现部门审批系统并网、数据信息共享、办件流程公开、进度查询便捷。
——主动与省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和省级网上审批办事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了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审批“一张网”。
●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网上审批“井”字形格局。
——针对不能下放的事项,按照“能上则上”的原则和“一表登记、信息共享、同步启动、并联审批”的要求,优化网上并联审批流程,对首批实施跨层级联动的乐清市柳市镇便民服务中心等41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居),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178项跨层级事项录入审批系统,群众可直接上网申报,审批部门网上审查批准,实现跨层级联动审批全覆盖。2014年,温州市本级25个部门已实现审批数据并网,通过网上联动审批已达11245件。
——针对条件不成熟或难以实施多级联动审批的地区,温州根据各地实际,加快镇街、村居网上审批自助点建设,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审批模式,将受理和出证下移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能办事、办成事。
——推行网上预审查机制,办事群众可通过网上审批系统上传申报材料,实行部门网上预受理、预审查,解决办事群众“来回跑”问题。
●注重平台实际应用,全省率先开展实施多级联动。
——2014年6月,温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居)五级联动审批,李强省长线上观摩,并给予高度肯定。
巴艚、霞关社区位于浙江省最南端苍南县,两地的居民大多是渔民,每年要申请办理五六百个船员证,批准权在省海洋渔业局,一般情况下,要逐级跑审批,不仅时间长、费用高,给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针对这一困扰当地渔民多年的大难题,2014年6月,温州市主动对接、配合省海洋渔业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居)五级联动审批试点,当地的渔民只需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有关材料,并通过窗口配置的扫描仪、高拍仪登设备拍摄录入后,利用省政务服务网,便完成了相关数据的上传与发送以及执业资格证书、捕捞证等业务的办理与核发,使渔民们切实感受到多级联动审批的高效与便捷。
——2014年11月,温州还在龙湾区率先开展省、市、区三级联动试点,顺利完成了对建设工程企业三类人员B证变更新证的多级联动审批业务办理。
四、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平台,实现三大平台的互联互通
2013年,温州在全面启动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启动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和中介机构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服务平台与中介网上平台纳入同一整体,着手开发建设,并着重架设审批、中介、招投标三大平台的数据“桥梁”,实现数据实时交换,形成一体化。
——对特殊政府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前置手续招标,在控制法律风险和工程量确定的情况下,只要具备相关条件即可进行招标。
——对已完成审批和中介手续的招投标项目,自动通过数据交换,进入电子招投标平台,并推行电子招投标网上全流程运作,通过网上公告、网上下载标书、网上报名、网上招投标和电子监察等全流程操作,以“背靠背”的方式防范串标围标行为,提高招投标效率。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