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审批之窗我来评”——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

“一颗印章管审批”破解审批“沉疴”—天津市滨海新区探索行政审批改革

2015年05月21日09: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天津市滨海新区已做了值得“点赞”的探索—将发改委等18个部门109颗印章管理的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到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优化流程等改革,将所有必要的审批都集中到一起,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

天津市滨海新区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简政放权的突破口,通过“一颗印章管审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敞开大门,新注册企业井喷式增长,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

“一颗印章管审批”破解审批“沉疴”

—天津市滨海新区探索行政审批改革

在持续精简审批事项、突出解决“审批多”的问题后,本届政府2015年的首个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致力于从制度建设上破解“审批难”。

天津市滨海新区已做了值得“点赞”的探索—将发改委等18个部门109颗印章管理的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到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优化流程等改革,将所有必要的审批都集中到一起,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

“一颗印章管审批”不仅使审批流程从“拜多家庙的万里长征”变成“进一个门的指日可待”,而且服务和监管都跟上,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敞开大门,新注册企业井喷式增长,充分释放了“改革红利”。

体制机制创新,不让群众“跑累了腿”

“一颗印章管审批”让祥恒瑞公司办事员张璐免受爬楼梯之苦。“以前跑审批的时候,包里都要放一双平底鞋,因为经常要跑上跑下,现在不用了。”张璐说。新区行政审批局开张当天,她脚穿高跟鞋就拿到了开办企业的“四证一章”。

张璐的话也道出了国内一些行政审批中心的弊端—虽然相关部门进驻,但现场审批力度普遍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传达室”??“收发室”现象,而一些审批人员习惯于坐办公室审批,申请人“两头跑”和审批“体外循环”的现象仍存在。

在天津市委的强力推动下,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行政审批方面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体制上,新区管理的工作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责包括编制,全部划入2014年5月20日成立的行政审批局,解决了过去审批权力“碎片化”的情况。增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加强街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机制上,建立覆盖各项行政审批的电子要件库,实现申请材料“一件多用”。创新建立一体化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方式,进行审批流程再造,探索建立“一屏通”网络服务方式。

记者在办事大厅看到,审批窗口打破了传统按部门设置的方式,而是按办理事项建立“车间流水线式”线上流程管理。行政审批局对审批要件实行唯一编码锁定、统一电子存档,申办者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所有材料,材料录入系统后,各个工作岗位分别在线上履行许可工作,让材料多跑腿,申请者少跑路;建立了便捷的审批备案制,申请人“一张申报表、一份承诺书”,要件齐全,可在1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最快仅需1小时。此类审批事项达150项以上。

审批速度快了,服务质量却没有“缺斤短两”。办事大厅设有帮办服务区以及扫描文档窗口、传真窗口和刻章窗口。一支83人的帮办队伍,可全程免费帮助申请人办理一切审批事项。

超高效率、贴心服务让办事群众感到暖心。前来办理非煤矿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陈德信递完审批件之后,特意到与记者交谈的办事人员面前,连声道谢。

完善监管,让“头顶三尺有神明”

审批环节改善了,但权力全集中在一个局,是否有权力滥用的风险?滨海新区从制度设计上规避了这种风险。

在内部,行政审批局强化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监督,对每一个审批事项制定了标准操作规程,审批人员看着说明书就能完成本职工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由裁量权。这种做法相当于为审批权铺设了一条轨道,在轨道上可以顺畅运行,离开轨道就要出轨翻车。行政审批局对审批工作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质,每个审批窗口和后台工位均安装视频音频监控设备,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审批进展当天上网公示。整个流程都“阳光”运行,让社会知晓行政审批局在做什么、怎么做,监督其是不是在轨道上运行。

还有一个外力的专业化监督。过去行政审批面临上级、社会、舆论的监督,现在多了原审批部门的监管。这些部门熟稔如何审批,其监管要比其他任何人、任何部门的监管都专业、具体。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许春梅笑言,“这种监管太好了”,对政府规范运行、顺畅运行大有好处,正是有这种监管,使他们“头顶三尺有神明”,从而更加完善操作规程,更加实施阳光操作;审管分离确实益处多,虽然权力受约束了,但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

记者还了解到,按照工作需要,审批局商请监管部门派出观察员,参与审核工作,充分听取观察员意见,加强审批与监管的有机衔接,使审批与监管形成合力。纪检和监察部门还专门派员入驻审批局,进行效能与廉政同步全程监察,并严格落实责任制。

这种严密的监督制度既方便了群众,又让办事人员心存敬畏,客观上也保护了干部。记者了解到,有群众觉得办事人员辛苦,硬塞给他们一瓶水,这瓶水最后上交给了纪检部门。

物理平移,催生“化学变化”

滨海新区以审批权的“减法”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效率和社会活力的“乘法”,给市场和社会松绑减压,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杜绝“有形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现代化。在滨海新区副区长、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看来,“碎片化的权力经过物理平移后发挥了化学变化”。

首先是政府的管理格局出现了变化。审管分离,审批和监管都由专门部门负责,在维护市场秩序上,实现了两个轮子在转,此前则是两个轮子在一起,互为牵制、相互纠缠,由此解决了审批事项政出多门、多门一事的问题。

其次是部门职责更清晰明确。行政审批局作为专业部门,成立后不干别的,专门研究审批,将其做得更精致、更专业化、更规范;监管部门则着重事中事后监管,精力放在市场秩序的维护上,解决了过去以审代管、重审轻管的现象。

再次是审批专业化。行政审批局对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压减,体现在四个减少:一是审批部门减少,由之前的18个变为一个;二是审批事项减少,过去216个审批事项分列在各个部门中,难免重复交叉,梳理后压减为173项;三是审批人员减少,过去全区多个部门600多人负责审批,如今审批人员压缩至118人。新区所有便民服务事项全部放到街镇,科学分类后进入街镇行政服务中心,构建“政务超市”,实行“一个门”“一站式”服务。压减的人员充实到执法部门和街镇,壮大基层执法力量,方便了群众。这三个减少导致最后一个重要的减少—政府运行成本的极大降低。与此相伴的是,新区把省下来的钱通过减少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方式返还社会。经过财政计算,政府每年将因此减少6000万元收入。

四个减少促进了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斩断了审批人员与不良中介勾结的寻租路径,又激发了社会的投资热情。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以来至2014年12月10日,共完成接件75175件,办结率达99.0%;投资项目、企业设立、单办事项审批用时分别是原来的1/2、1/3、1/4,其中,单办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为5.67小时,企业设立审批1天办结,为全国最快速度;实现了审批服务零距离、审批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新区注册企业比过去同时期提高了61.8%,注册资本提高了119.3%。

一位前来办理公司注册的市民深有感触地说,六七年前办第一个公司时,自己办不了,花了几千块钱找中介才办成,当时觉得还挺省心。现在办第二个公司,一天就办成,一分钱没花,确实感觉到政府对社会贴心、真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