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面深化改革

2015年05月21日10: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自1978年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中国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现在算起,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的改革将走向何方?如何再次激发改革动力?答案是唯一的,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30多年前,中国实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国际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范围内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的困难,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表现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国内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所增长,但人民生活仍然贫困,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二十年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难免遭受挫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处于严重混乱的局面。此外,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实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探索路上出现的挫折,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社会主义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我国的发展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局面。

面对巨大的压力,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看似朴素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基础上,全会实现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了,中国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改革的性质是什么?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明确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1985年3月邓小平进一步明确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1986年4月,邓小平又一次说,“我们把改革当作是第二次革命,这件事并不容易,没有前人的经验,全靠自己去摸索。”

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可见,这次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对原有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四大报告对此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和表述:“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它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是一场新的深刻的革命。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从改革之初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看出,我们要通过改革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增强综合国力。改革的目的是最终使我们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落后的局面,赶上世界的大潮。于是,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南方谈话及时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的接力棒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届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努力奋斗,锐意进取,不断推进改革的进程和开放的范围,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对改革开放作了根本性的政治定位,鼓舞和激励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向前推进。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内,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加入WTO、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贫富差距过大、片面追求GDP造成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房价长期高居不下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就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硬骨头,攻破难关,争取改革开放更大的胜利,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艰巨任务。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肯定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并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凝聚力量,攻艰克难,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十八大结束后不久,2012年12月,习近平到广东视察工作,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在深圳市的莲花山公园,习近平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并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必须全面启动;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需要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今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直面改革深水区攻坚期的特殊阶段,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提出了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如“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坚韧,“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气魄。这些都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执着的改革品格、鲜明的改革气质、奋发的改革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专门讨论深化改革。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汇集了全面部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纲领和行动指南。《决定》再次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即“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而且指出了这个“新的伟大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不是其他什么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冲破重重阻力,克服千难万险,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成果。

《决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内涵。首先,必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上进行。其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和归宿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而完善的制度是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有力保障。再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达成的目标内容,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使社会充满公平正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线路图以及“五位一体”的布局,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五个方面的关系,才会使改革在平衡中不断推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正如习近平所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集中全党智慧,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把全社会的理想更好地凝聚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辽宁《共产党员》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