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来,海东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大厅以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创建文明服务窗口、打造文明服务形象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尽职尽责搞服务,尽心尽力谋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队伍作风和行风得到明显转变,服务意识得到明显增强,队伍素质、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全面提升,各项工作走进了全省工商系统的前列。市局企业注册科和六个县局企业注册科连年被评为先进科室,14名登记人员被市局评选为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办事群众满意的登记注册能手,成为全市系统登记注册的标兵。市局企业注册科科长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2012年度被评为全省工商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2013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工商行政管理人员。
创先争优求绩效 文明服务树形象
—海东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科先进事迹材料
自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来,海东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大厅以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创建文明服务窗口、打造文明服务形象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尽职尽责搞服务,尽心尽力谋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队伍作风和行风得到明显转变,服务意识得到明显增强,队伍素质、服务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全面提升,各项工作走进了全省工商系统的前列。市局企业注册科和六个县局企业注册科连年被评为先进科室,14名登记人员被市局评选为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办事群众满意的登记注册能手,成为全市系统登记注册的标兵。市局企业注册科科长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2012年度被评为全省工商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2013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工商行政管理人员。
美化亮化服务环境,夯实服务基础
以加强硬件建设为基础,健全完善服务软件,改善了登记窗口办事环境。一是设立注册大厅。市局设立了企业登记注册大厅,在服务窗口设置企业登记、咨询,年报、发照和收费等工作岗位,精心挑选局内业务能力强、计算机运用熟练且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窗口工作人员,确保了窗口工作人员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二是配备计算机。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局舍得花钱,优先为注册大厅登记人员配备微机5台,配套打印机5台,实现了企业登记人员每人1台微机的目标;三是建立绿色通道。在登记柜台统一标明“咨询、受理、核准、验票、发照、归档”的绿色通道窗口标识,在“绿色通道”下方写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字样。在注册大厅醒目位置悬挂显示牌,写明“我们承诺:让办事群众百分之百满意”字样,显示牌右下角公布了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办事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在注册大厅配备了桌椅、沙发、笔墨和茶水,绿化了大厅办事环境,体现了对办事群众的人性化温馨服务理念,树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办事形象。
“工作满意不满意”服务对象说了算
为进一步推行政风、行风建设,提高机关效能,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市局在注册登记窗口推行了以“电子评价器”为评价服务质量满意度标准的新举措,“工作满意不满意”不是由上级部门、上级领导定调,而是让服务对象参与,由服务对象评头论足,办事群众说了算。一是在全省工商系统率先在注册大厅柜台设置了电子服务质量评价器,每个登记人员人手一台,评价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价档次,让办事群众对登记人员的每一次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更好地督促登记人员不断改进服务态度;二是制定服务规范和服务指南,从言行举止、文明用语、登记工作规范等方面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的规范。三是结合海东实际,编印了《海东市企业登记注册档案装订顺序规范》、《海东市企业登记注册提交材料目录规范》、《海东市企业申请登记注册提交文件样本参考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提交文件样本参考规范》和办事指南小册子,印制各类企业《办事指南》8种类型共30000余份,在窗口柜台设置资料架进行免费发放,对办事群众做到了告知办照手续“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登记审查“一次清”,不让办事群众跑冤枉路,切实提升了登记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了办事效率,当场办结率达到了90%以上,同比提高了29%,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了100%,企业登记服务质量普遍得到提升。
深化政务公开,开展“三亮三评三满意”活动
以打造阳光窗口形象为目标,以开展“三亮三评三满意”活动为切入点,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一是从加强窗口建设入手,以争创文明窗口、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等工作为着力点,在全体企业登记干部中,积极开展“三亮三评三满意”主题实践活动,“三亮”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评”即,评服务态度、评办事效率、评群众满意程度;“三满意”即,让服务对象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基层干部满意,通过开展活动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明确努力方向。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在注册大厅上墙公示各类企业登记条件和提交的文证件,股权出质、出资设立登记条件和提交的文证件,公示其登记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收费依据和标准和五项工作制度。三是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按照“谁第一次指导,谁负责登记”的原则,全程指导申请人办理企业登记;认真落实限时办结承诺制,对申请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必须当日办结;对申请登记资料齐全,确需对材料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的,要说明延期审查理由,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实行首办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的不受上下班、节假日时间限制,急企业所急,登记人员要随叫随到,快速办结,提高了办事效率。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登记人员服务发展的能力
以提高登记人员服务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加强业务学习,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一是采取登记人员自学和集中培训、讨论学习和外出参观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了企业登记人员的业务学习,集中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小时,并撰写学习心得,开展疑难问题研究和讨论,增强了登记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形成了每周业务学习制度化,提高了登记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市登记人员业务交流跟班培训活动,跟班培训以年初新调入的新手为主要培训对象,进行了全员系统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学习、授课、实际操作、案例分析、查阅档案、问题解答、现场交流和讨论,每个学员均撰写了近4000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巩固了学习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推进了企业登记条件、登记程序、登记标准“三统一”,有效规范了企业登记注册行为,统一了口径,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强基层窗口建设,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要求,进一步开展了“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和“岗位学雷锋、履职做贡献”活动,2014年至今,共开展综合业务软件、登记注册质量交叉检查业务交流、业务知识习题学习、知识竞赛和闭卷考试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人员达384人次,评选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群众认可的登记注册能手14名,提高了干部熟练掌握登记法律法规的能力、熟练准确回答咨询问题的能力、严格审查把关的能力、在登记中规避风险及排除隐患的能力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全面提高登记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落实好企业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更好更快地服务企业提供了保证,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学习型机关氛围。
温馨服务,不断提升文明服务的水平
以温馨服务为出发点,创先争优,打造服务窗口形象。一是在窗口推行无偿全程办理制,以“一张笑脸迎人,一句问候暖人,一把椅子尊重人,一杯开水尊敬人,一句回复满意人,一声再见暖人心”的“六个一”标准,做到了法规不在工商截留,差错不在工商出现,时间不在工商耽误,群众不在工商为难,对前来办事的人员推行笑容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的“四点”服务理念;二是登记人员在工作中,以“六心”即:诚心、热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热情接待服务对象,设身处地地为企业着想。以笑脸相迎,主动接待,耐心解释,百问不厌的服务态度,使注册窗口成为文明建设、服务发展的一张“名片”,成为工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卡”,形成了“文明建设看工商、群众有事找窗口”的局面。三是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了“五办四通”服务措施,即: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别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对符合条件的确保畅通,对有利于发展但条件不具备的适当变通,对需要与相关部门联系的主动疏通,对于难以疏通不能变通的加强沟通。实行延伸服务,尽可能为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发展开设“绿灯”,在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服务中达到了“六无”标准,即登记无过失、承诺无失信、用语无违禁、收费无违规、干部无违纪、服务无投诉,促进了政风行风建设,在海东市28个行政、执法部门政风行风排序中连续五年获得第一名,连续三年被青海省精神文明委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制定落实新政,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着力点,立足工商职能,制定落实各类助推经济发展措施。一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工商登记管理新路子,从尽快适应海东市东部城市群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和海东市工业园区建设,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力度、促进个私经济发展、加快招商引资的宏观大局出发,建议并出台了操作性较强的《海东市工商局服务全区中小企业和工农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三十二条措施》、《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促进全市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海东市家庭农(牧)场登记管理实施意见》、《海东市工商局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三十条优惠措施》、《海东地区股权出质融资指导意见》等十四个有利于扶持全市市场主体发展的优惠政策,做到了在政策上给予最大放宽,时间上给予最快提速,手续上给予最大简化,不让政策在工商截留,不让差错在工商发生,不让时间在工商浪费,不让群众在工商遇冷,不让执照在工商卡壳。切实促进了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达到6715户(不含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3.09%,注册资本(金)2716633万元,同比增长83.93%。二是立足工商职能,依托我区农业两大优势和八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在登记惠农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融入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比较集中的工商所率先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服务站试点工作,服务站坚持以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宗旨,从认真做好宣传,照前提供咨询服务,实行合同帮扶制度,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帮助建章立制,认真开展调研,保护合法权益,增强内外互动,健全考评机制九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使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推动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成为工商部门紧密联系农村、农户和农民,更好地服务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593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19%,出资总额466874万元,同比增长45.84%,拥有社员26504人,同比增长22.99%。
结合登记注册职能,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以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为己任,结合登记注册职能,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是按照“联点帮扶”活动要求,积极主动地为行署、园区管委会筹办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青海恩典汇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青海昆仑恩典成长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青海海之东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化隆县工业园区投资企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申请省级名称预先核准和登记注册过程中对接跟踪,提供全方位服务,赢得了地委、行署和企业的好评。二是积极帮助青海省循化县仙红辣椒开发有限公司完善登记条件,及时完成母公司注册资本的变更登记,成立了三个子公司,使该母公司申办集团成功,公司老板拿到集团证书时,感慨万分地说:“感谢工商局一路过来的帮助,这个集团证书,是给我们企业立下了更高的发展标准,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努力,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企业的支持,不辜负工商局工作人员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同时,在全市办理首家股权数额3100万元的股权出质登记,帮助青海鑫达路桥有限公司实现贷款融资500万元,让“死股权”变成了“活资金”,通过公司股权出质登记工作,已办理股权出质登记51件,同比增长12%,股权出质数额4.76亿元,同比增长61%,贷款融资3.2亿元,同比增长51.2%。全市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多,融资数额大,工作进展快,为我市小微型企业拓宽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企业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解了燃眉之急,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三是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争取小额贷款,主动与海东邮政储蓄银行平东支行联系,给海东旺盛生态环境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解决贷款600万元。四是帮助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民和国融投资有限公司和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民和鑫旺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同时为解决民和县朝明印务有限公司资金短缺的问题,积极与县农业银行取得联系,商谈协调银行贷款,签订了100万元的贷款协议,日前已拿到了第一批贷款6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五是为青海金园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解答股权质押、股权出资融资的相关问题,为青海青稞城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青海西海油脂加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办理抵押贷款5份,融资3782万元。六是放宽集团核准条件,支持青海福源铁合金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了子公司青海福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乐都福海碳化硅有限公司、平安福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组成了企业集团,扩大了企业规模,提升了经济效益,在硅业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据测算,自去年改革企业登记制度以来,全市新登记的2053户企业仅因取消验资报告一项就节约费用约328万元,免收登记费约89万元,免收会费公告费约308万元,户均节约费用3531元。随着企业登记条件进一步放宽、登记手续进一步简化,工商登记注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以往冠“青海”、“海东市”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核准至少需要三个工作日,现在仅需一个工作日甚至几十分钟就完成了名称核准;以往新设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之前,需要办理验资报告、准备繁琐的住所证明材料,从申请名称到拿到营业执照按法定期限需要20天,改革新政实施后,最多5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据统计,在新办的3076户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中,当天就领取了营业执照的2645户,占新发展户数的86%,同比提高了28%,3日内领取营业执照的400户,占新发展户数的13%,同比下降了15%,需要核实登记资料在5日内领取营业执照的户31户,占新发展户数的1%,同比下降了9%,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创业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企业普遍认为:现在注册公司到工商部门办事,门槛降低、材料减少、手续简便、更加快捷,尤其是办照不用去验资,而且还零费用办照,非常支持和拥护改革。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