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围绕首都战略定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不断激发首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依托多年来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和数据资源共享基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提升人员素质,为广大企业和公众提供便利、高效、现代、人性的工商登记服务,确保商事制度改革“落地生根”,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一是实行“三证合一”,简化流程,提升效率。二是试点“零见面”办理,创新模式,节约成本。三是借助“第三方平台”,整合资源,延伸服务。四是优化“网上登记”,拓宽渠道、缩短时限。
深入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打造行政服务大厅新型服务模式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行政服务大厅集许可审批、信息咨询、协调管理于一体,同老百姓打交道最直接、联系最紧密,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落实改革任务的重要窗口。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企业登记服务大厅为依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守信仰,牢记使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首都发展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努力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国家公务人员价值追求,在实践中默默诠释“投资北京是您的选择,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的理念,认真办理好每个企业的申请,耐心听取每个申请人的诉求,用心解决每一个具体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依托多年来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和数据资源共享基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提升人员素质,为广大企业和公众提供便利、高效、现代、人性的工商登记服务,确保商事制度改革“落地生根”,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目前,我市每160秒诞生1户企业,企业创业时间较改革前减少10天,改革为企业节约验资成本超过1亿元。改革红利的迅速体现为首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实行“三证合一”,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关于2014年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重点任务的通知》(国办函〔2014〕64号)明确提出了“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工作要求。为有序推动“三证合一”工作的开展,我局牵头并会同税务、质监、统计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实行企业准入“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下发。区县政府根据《工作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创新,在“一窗受理、一次发放”的基础上,将“三证合一”办理范围从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扩大到公章刻制备案和统计登记等企业准入环节需要办理的其他一般性事项,并大胆创新,在多证合一、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程度推出了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工作模式。
目前,我市朝阳、通州、昌平、丰台、平谷、海淀、东城、西城等多个区县已经先后开始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市超过3000户企业通过“三证合一”模式一次性领取到了进入市场所需的多种证照,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朝阳区于2013年6月起即开展了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印章刻制备案等企业设立环节涉及的证、照、章纳入“一口受理、多证联办”的行政审批模式,累计已通过此种方式服务了超过2000户企业。通州区积极探索“三证合一”登记新模式,将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统一记载于营业执照,实现了“一照三号”,一照多功能,不仅大大方便了企业,也为实现真正的“三证合一”进行了有益尝试。西城区通过设计专用的“三证合一”申请书,对各部门采集信息及申请材料加以整合,填写内容减少三分之一,所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减少近50%。
通过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申请人由原来往返于多个部门变为只向一个窗口提出申请,由原来向各部门多次申报重复信息变为一表申请一次填报所有信息,由原来多部门串联审批变为内部并联审批,企业办理各类证照的时限由原来的近30个工作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了办事效率,让企业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通州区的廖先生,就是“三证合一”制度的受益者。2014年12月5号,廖先生带齐资料来到大厅联办窗口提交了全套资料,带着疑惑,廖先生回到家中等待消息,并在e典通平台上注册登记,通过互联网关注自己的证件办理进度。让廖先生没想到的是,4个工作日之后,他就接到了行政大厅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让他凭单据到联办窗口领取证件。当拿到全部证件时,廖先生非常激动,他和身边的朋友说:“我这是赶上了好时候啊。之前只是听说过工商登记政策要改革,但不清楚具体怎么改。现在看来还真是有变化,别的不说,至少是让咱们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了。”
二、试点“零见面”办理,创新模式,节约成本
自2012年起,丰台区工商行政服务大厅大胆创新,利用寄递服务,延伸工商工作手臂,在咨询、办理等各环节推广“零见面”,实现了登记准入环节的全闭合,实现“足不出户”办理营业执照。
通过登记注册“全程寄送”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从网上申请登记,并通过寄送形式,将资料投寄到相关窗口。证件办理成功后,相关证件还会通过寄送公司,快捷地送到申办人手中。
“零见面”全程寄送服务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节约了申请人的时间和费用,让申请人足不出户就能领取到营业执照。根据统计,通过这种方式,可谓申请人节约80%的办证成本,并能将政府办公效率提高3倍。
北京中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因为公司股东住址不一,决定采用寄递方式办理业务。该公司于2015年2月9日,按照要求将所有申请材料准备齐整并扫描上传,经工商受理人员提出意见修改后网审通过,将材料交邮政快递寄送到行政服务大厅,2月10日到达。工作人员核对与网上扫描材料一致后受理, 2月13日,营业执照通过邮政快递寄送至申请人。在前后4个工作日时间里,企业申报人员和工商受理人员均未见面,只在网上进行即时交流,相关材料的修改在网上完成,而无需经办人员在工商局和企业办公地之间来回往返,明显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面对仅仅二十多元的快递费用,北京中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股东感慨的说:“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老百姓办事容易了,简单了,费用也低了,对公司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此外,全市近一半的工商登记服务大厅开展了执照寄递服务。申请人在提交相关材料后可选择营业执照寄递服务,通过快递公司,将证件拿到手上。营业执照寄递服务方便快捷,高效节约,赢得了企业纷纷点赞。
三、借助“第三方平台”,整合资源,延伸服务
海淀分局丰富服务方式,扩充服务外延,试点引入国内知名股权众筹机构北京天使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第三方平台”在海淀区行政服务大厅试点运行。第三方平台通过与工商部门的专网对接,实现各类申请人和市场主体的“同一化”和登记工作“程序化”,实现全程线上受理、审批与反馈,为申请人提供从名称核准到领取营业执照的整体打包服务。
第三方平台的开发运营,在形式上丰富了市场准入服务模式。较之于工商机关的网上登记平台,第三方平台从使用人角度出发,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以更加易用、好用为原则,申请界面通过增加“选择项”替代“填写项”、通过扩大文件自动生成范围减少参考文本模式以及改进页面流程设置、简化页面设计、加强用户引导等方式,使得申请人填报时更加直观易懂、方便快捷,进而提高了申报效率和申报准确率。在功能上进一步扩充了市场准入服务外延。天使汇公司作为知名股权众筹服务机构,其核心业务是解决企业和项目间的投融资问题,是为市场参与者将想法转化为实体的引路人。这类专业机构能够为申请人提出具体建议,申请人则根据这些建议向工商机关办理登记。北京工商通过引入第三方平台作为纽带,为申请人搭建起一条从创建项目、签署协议直到完成工商登记的桥梁,申请人不再需要自己单独谈项目、跑审批,而是依托第三方平台的线上线下指导,享受一对一的个性化专业顾问和全程跟办服务,使得创业流程更加紧密顺畅,市场准入更加便捷高效。
2015年1月5日,第一家通过第三方平台成立的企业——宝宝加油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海淀工商行政服务大厅顺利领取了营业执照,标志着第三方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根据天使汇官网显示,其完成项目已达303个,融资额超过30亿元,还有超过3万个项目正在筹备之中,随着北京工商第三方平台的进一步推广,相信将会有更多企业主体通过这一平台进入经济大潮中,更加释放出改革开放的强大活力。
四、优化“网上登记”,拓宽渠道、缩短时限
2008年起,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通了登记注册网上服务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广网上登记注册、咨询服务工作,其功能覆盖市局、分局和工商所三级服务平台的全部登记业务,帮助申请人完成办理各类工商登记手续所需的申请材料,同时实现网上名称核准和网上登记预审等功能。并推动网上预约、电话预约与即来即办并行。上述举措不但为申请人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准入服务,改善了服务大厅的工作环境,而且拓宽了办理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目前,全市60%以上的业务量通过网上登记完成。海淀、朝阳分局网上登记办理量达90%以上。
去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总要求,我局将进一步优化网上登记注册服务平台作为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人性化、便利化的原则,加快建设登记注册全流程服务系统。目前已经试点运行公司网上登记快捷通道和名称登记全流程服务系统,为申请人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便捷的准入服务。
五、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商事制度改革一周年以来,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市场主体存量167万户,同比增长13%;其中企业100.42万户,个体工商户65.3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65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9.95%,4.18%,7.54%。综合企业发展情况,改革后我市市场主体发展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势头。一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去年1-12月,全市新设企业17.71万户,同比增长55.38%。3-12月,改革直接受益的公司制企业新设15.32万户,同比增长68.67%。新设企业增速远高于以往几年10%左右的增长水平,也高于全国54%的平均水平。二是市场主体结构持续优化。1-12月全市新设企业与个体户数量比由去年同期的1.92 增长至3.16,远好于全国0.4的总体水平。2014年以来,更多个人投资者倾向于以企业形式投资兴业,促进了我市市场主体结构和质量的优化。全市企业与个体户数量比由去年同期的1.33 增长至1.54,也远高于全国0.36的总体水平。三是产业结构优化,高端产业发展势头好。2014年,我市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截止2014年12月底,第一、二、三产业企业比重为0.57:7.5:91.93。同时,我市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设“科技型”、“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增幅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服务型科技企业”、“资本市场服务企业”、“商务服务企业”等核心产业,同比增幅超过60%。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是加快由现场办理向非现场办理转变。随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由现场办理向非现场办理转变是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使登记门槛进一步降低,程序进一步简化,非现场服务方式的条件已经具备,企业需求也日趋强烈。目前,我市网上登记、预约服务、电话咨询、寄递服务等非现场服务举措在区县层面不断推广实施。在此基础上,加快由现场办理向非现场办理转变,逐步形成以网上办理为主现场办理为辅的审批模式将成为下步改革的重要思路。二是深入推动“三证合一”登记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总局部署,加大推动“三证合一”登记改革力度,持续扩大实施范围。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紧紧把握“一窗受理”、“一次发放”的工作底线,在“多证联办”的基础上,积极实行“一照三号”、 积极探索创新“一表填报”、“一网申请”的实现途径和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和行政成本。三是继续创新服务方式,推进企业准入环节服务效能最大化。服务中小微科技创新企业,多渠道创造创业条件。加快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建立内外网一体化登记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工商所就近受理企业登记业务、个体工商户跨所登记等服务模式、名称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式。四是继续探索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各项措施。坚持“宽进严管”的原则,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切实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强化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共治,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坏境。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