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户政处担负着全市户政管理、服务的主要职能。近年来,西宁市公安局户政处紧紧按照“扎实指导服务于基层,必须强有力措施跟进”的工作思路,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中简政放权,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2013年由于户政处主导的户籍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集体荣立三等功;户政管理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全局年度绩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公安综治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优秀单位,处多位民警被评为市级党风廉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等先进个人。
以“微创”疗法激活社会“细胞”
——西宁市公安局户政处科学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公安局户政处担负着全市户政管理、服务的主要职能。近年来,西宁市公安局户政处紧紧按照“扎实指导服务于基层,必须强有力措施跟进”的工作思路,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中简政放权,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2013年由于户政处主导的户籍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集体荣立三等功;户政管理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全局年度绩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公安综治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优秀单位,处多位民警被评为市级党风廉政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等先进个人。
把握方向
制定“本土化”的工作举措
市公安局户政处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安排部署,积极思考,主动而为,在全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中率先破题,首先着手解决了“走什么路,怎么走”的问题
进行户改工作调研。会同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办公厅深入城中、城北、湟中、大通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确认保留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权益和农民现有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了《西宁市农村居民户改前后享受相关政策分析和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关于进一步在我市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以市区“城中(郊)村”为突破口、实施整村推进、实行城镇、农村各项惠民政策双轨并行自然过渡、建立与户籍制度相分离的农民身份保留制度,逐步实现自然过渡等六项工作思路和措施,为户籍改革的扎实推进奠定了基础。
调整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积极探索有序放开户籍限制的有效做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定了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的放宽和调整户口迁入政策。取消了购买商品房落户面积、交纳养老保险等限制条件;增加了参加养老保险为基本条件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政策、增加原户籍在我市的特殊人群投靠亲属落户政策、取消了父母投靠子女落户的年龄限制和身边无子女的条件限制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凸显了政策亮点,使我市能更好的吸引高端人才,同时,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加大户改工作宣传。户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户政处又编印了大量的宣传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使转户农民最大限度地了解和理解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户改的相关政策。同时,组成工作组深入区县、乡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工作,对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开展了宣讲,并对户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协调予以解决。
打牢基础
确保“准确化”的数据信息
户改工作质量取决于基础信息的长期积累,与基础基层工作有很大的关联。为提升户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开展了专项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地基础工作。
开展基层信息化准确采集标注。组织工作小组放弃节假日休息,深入宗教场所,深入单位、家属楼院,收集维稳信息、排查化解矛盾,集中采集标注,共完成对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等基础信息采集标注400万条,并通过基础信息采集抓好在逃人员12名;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比前几年采集数提高了近4万人,对不履行治安责任的房屋主、不按规定履行登记的流动人口进行处罚,与综治办联合下发通告,促进了主动登记,有力规范了管理秩序。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性提出了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制度的户改新思路,以保留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权益和农民现有的利益有效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了全市51万农民转户;2014年,又进一步调整放宽户口迁入政策,使西宁市成为全国省会市落户条件最低的城市,西宁市的户改工作经过两年努力,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创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制度在全省得到推广。
开展户口整顿。为了创新人口管理,实现公民身份证号唯一的目标,去年以来,户政处采取一方面清理整顿、一方面完善管理的办法深入组织开展了户口清理整顿。通过核查比对照片信息、清理违法违规办理户口,纠正了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同时,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出台了《西宁市户籍管理工作规范》,通过互联网、户籍窗口等广泛开展实行了警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简政放权
推进“精细化”的户籍管理
针对户政窗口服务不规范,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以治理户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户政。
实行窗口警务全面公开。市局修订完善了《户籍管理工作规范》、《 西宁市公安局户籍窗口服务规范》和《文明服务监督公示牌》,从规范窗口服务行为、户籍办理程序、条件、所需材料、服务方式、办理时限、户籍档案查询、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在窗口实行了统一的警务公开栏,缩短了办理时限,减少了审批环节,取消了17项户口审批,调整为窗口直接审核办理;将13项两级户口审批调整为一级审批,2项列为两级审批,并将一级和两级审批的时限分别缩短为5个和13个工作日;取消了三县迁入市区户口审批,实行了一站式办理;建立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制度,对群众急需办理的予以特殊快速办理,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最大限度减轻群众往返负担。
创建网上服务平台。更加便捷服务群众。2013年市局在互联网正式建成了户政服务网和70个网上派出所,对户籍办理的相关规定、受理条件、方式、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以及表格的填写方法、所需证明的出具要求等进行了公开,方便群众查询,还可通过网上直接下载相关表格、办理程序。部分派出所还建立了QQ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面对面的与民警进行咨询交流。市局和分县局、派出所均设立了对外咨询服务电话,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群众还可以通过网上直接进行咨询,各级户政部门负责通过网络、电话等解答群众咨询服务。
推出便民服务措施。结合西宁市实际,推出了户籍窗口预约受理服务、居民身份证网上办理和邮寄服务、为新生儿取名提供重名查询服务等六项便民措施。如公民李彦钊的户口在西宁市,本人现在上海工作,因平时工作特别繁忙,没有时间亲自来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他打电话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户籍民警,民警告诉他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到他的邮箱,户籍民警在人口信息系统中进行核对后为他办理了身份证,并且替他办理了特快邮寄,收到身份证他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建立投诉接待制度。在户籍窗口统一建立窗口评价监督机制,安装了评价器和意见簿,群众对民警服务满意度可以通过评价器直接评议,也可以在意见簿上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在户籍窗口设立投诉电话和建立户政部门领导接待群众制度,及时接待、接听群众反映、投诉。群众在派出所办理户籍时,对窗口答复或服务不满意,直接拨打投诉服务电话,市局户政处直接根据情况要求派出所予以办理,保障了群众的权益,得到了群众好评。
打造窗口优美服务硬环境。大力开展了窗口硬环境美化,全市户籍室均设置了低台敞开式办公区域,面对面接待群众,便民服务卡、桌椅、纸张笔墨等便民服务设施齐全规范,整体户籍干净、优美,为全市户籍窗口起到了示范作用。
政策落地
促进“扩大化”的工作效果
户籍改革各项工作政策和举措的落实,进一步加快了全市推进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功能城镇化进的进程,破解了人口迁移过程中存在多年的棘手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解决了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优先解决中心城区、县城以及乡镇驻地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落户问题,解决了失地农民进城落户和外出返乡创业人口员进城落户问题,为人才人口的聚集创造了条件。
创新了人口管理制度。建立了统一城乡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和人口统计等制度。
健全了人口信息管理。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了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区域分布等情况。依托公安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了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放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跨部门、跨市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保障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完善市、区(县)地方税务管理体系和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有序推进村改居、撤乡建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等工作,使行政区域调整设置与户籍制度改革配套衔接,切实保障转户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尊重了外来人口的公民权利。实行居住证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并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教育、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