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审批之窗我来评”——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

引领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武汉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2015年05月20日16: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武汉市以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建设为枢纽,统筹各方资源和合力,在中央继续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力度的大背景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形成了为民、便民、利民、亲民的长效机制,赢得了投资企业的高度认可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点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对武汉市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武汉政务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压缩窗口自由裁量空间,拓展网上全程审批、跨部门协同审批和掌上市民之家(智慧政务)服务功能,持续打造素质精良、作风优良的政务服务队伍,树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窗口良好形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引领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

——关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武汉市以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建设为枢纽,统筹各方资源和合力,在中央继续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力度的大背景下,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形成了为民、便民、利民、亲民的长效机制,赢得了投资企业的高度认可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点赞”。

——突出四个狠抓,优化再造三大领域审批新流程

2012年10月27日,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正式对外运行,标志着全市四级便民服务网络(13个行政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171个街乡镇便民服务大厅,2912个社区村便民服务室)正式形成。根据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市民之家“提供行政服务、展示城市未来、接受市民监督”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理念,全面优化再造工业、服务业、建设工程项目三大领域审批新流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规范、高效、阳光的政务服务。

一是狠抓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三大领域审批新流程。按照精简、集成、并联、限时的改革思路,组织协调40余家市直相关职能部门,比照全国最优标准,大胆削减冗余环节,将落户武汉市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审批环节由原来的31个减少到14个,将服务行业开业之前涉及到的所有审批部门和审批事项整合为注册登记、装饰装修2个流程,将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和企业投资类建设项目涉及的必询、选询部门、事项集成实施并联审批。同时,最大限度压缩三大领域的审批时限,精心设计最优的审批流程图,积极创新审批方式。

二是狠抓配套保障措施,确保新流程顺利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落实工业、服务业和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后的审批流程”,列入了电视问政公开承诺整改“十个突出问题”之一,专门制定了8项配套保障措施,逐项明确到相关责任部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市工商局等4个主办部门建立了主协办并联审批协调机制,市商务局等9个部门单独设立了行政审批处,市经信委等24个市直部门合署办公或挂牌设立了行政审批处,涉及的相关审批职能部门围绕审批新流程编制了《行政审批工作手册》和《服务指南》。同时,组织开展了中介机构和事业单位星级评定,制定全市统一的评比管理办法及各部门的实施细则,共清理出为工业、服务业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提供配套服务的中介机构1037家,评比授予五星级称号98家,逐一明确122个涉及审批中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和减免承诺,其中全免和取消了15个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三是狠抓检查整改,推动审批新流程持续优化。利用3个月的时间,通过对12个区(开发区)和14个工业项目审批新流程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通过对全市1000家工业企业的不记名问卷调查和对230个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审批情况的电话回访,90%的企业对审批新流程的出台表示欢迎,83%的企业认为新流程国内领先,96%的受访者对审批新流程的总体落实情况表示满意,认为审批部门能够公开相关收费的占100%,认为审批过程中没有搭车收费现象的占97%,认为办件遇到困难时审批部门能够耐心解释并提出解决路径的占86%,认为审批部门能够主动宣传减免收费政策的占86%。三大领域审批新流程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四是狠抓薄弱环节,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公开制度。印发《关于实施行政审批一次性告知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督促市工商、发改、国土规划、城建委等四个牵头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牵头阶段的主协办并联审批制度文件。印发《关于对一次性告知和并联审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对全市各区(开发区)、市直各审批部门落实政务服务公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要求各区(开发区)、市直相关审批部门迅速制定一次性告知制度实施细则,将一次性告知书样本摆放到窗口,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并联审批窗口,建成全市统一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开通“绿色通道”,每年通过并联审批系统办理“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等重大项目160余个,平均节约审批时限1/3以上,此项工作获评“湖北省纪检监察系统优秀特色工作项目”。

——夯实三个基础,建立统一网上审批服务平台

在三大新流程运行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要想真正实现并联审批运行机制,没有一个跨部门、跨层级和市、区联动的统一网上审批服务平台作为支撑,新流程在减程序、减时限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将无法实现。在依托武汉市民之家强大硬件支撑承载的基础上,按照“网上流转、数据共享、全程监管”思路,通过夯实基础和技术攻关,运用“大数据”理念全力打造市、区统一网上并联审批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市级统一网上并联审批平台。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将三大新流程并联审批在技术上进行固化,完成市级统一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建设,实现市政务服务中心与市直各审批部门的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注重听取企业在办事环节的呼声,及时将立项、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图审查阶段的并联审批纳入统一网上平台办理,实现并联审批流程网上查询、网上流转、网上审批。通过整合政务资源,建成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证照共享库,收录 36个部门125种证照近700万条信息,提高了审批效率,避免了申请人重复提交资料。同时,我们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研究,及时掌握企业投资方向、行业、规模、强度,为市委、市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当好参谋。

二是打通垂管部门数据交换业务对接系统。在市级统一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建设过程中,垂直管理部门以业务系统不兼容、数据保密、增加工作量等多种理由,纷纷采取不太配合的姿态,拒绝向全市统一网上并联审批平台适时传输数据。为了打破“业务瓶颈”和“信息孤岛”现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纪委监察厅的强力推动下,我们以优化投资环境为切入点,积极协调省市发改、工商、国税、地税、商务、质监、烟草、公安、交通运输(海事)等9个审批系统管理权限在国家和省里的部门,采取服务器迁移与数据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含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国海事局船舶登记管理系统、湖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系统在内的16套国家、省级系统的业务数据对接工作,打通了省市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窗口与窗口之间信息壁垒的“最后一公里”,于2013年4月,构建了垂管部门审批平台与全市统一网上审批平台之间互连互通的新常态,实现了全市审批数据的适时交换与共享,开全国政务中心数据交换之先河。

三是建立市区联动统一网上并联审批平台。针对全市16个区(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在行政审批工作标准、应用系统不一致,数据纵向、横向不能互联互通等实际问题,我们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原来的审批系统全部废止,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建设要求和“统一编号、主办发起、协同联审、市区分转”的功能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组建技术攻关小组,逐一统筹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将区级涉及的464个审批部门4368项审批服务事项,以及固化后工业、服务业和建设工程项目三大领域审批新流程,全部纳入市级统一网上并联审批平台办理,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当于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个在外的“大窗口”,日常维护、后期升级均由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所有的审批过程、数据传输,纳入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范围,实现了市、区跨层级、跨部门网上协同审批。通过市、区统一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在市、区中心建立项目联动机制,避免了企业在市区之间、窗口之间“来回跑”,为加强对审批项目全程监管、跟踪督办、统计分析和电子监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规范、高效、阳光的服务型窗口形象。

——健全三个机制,构建监督管理新常态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好平台是前提,优化流程是关键,强化监管是基础。为了确保优化后的新流程在同一网上审批平台顺利“入轨”、正常运行,我们按照中央、省市要求,从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入手,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保障事项接得住、事情办得快、人员留得了、水平提得高。

一是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机制。网上并联审批能否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得到充分落实,关键是要深入推进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按照依法归并、精简效能、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相对集中改革。目前,市商务局等7个部门单独设立行政审批处整体入驻,市发改委等27个部门通过职能整合(挂靠法规处、办公室)形式设立行政审批处部分入驻,严格落实“五个一”(一个领导分管、一个处室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个首席代表、一个审批专用章)要求,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二是建立健全审批服务运行管理机制。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主协办并联审批窗口和并联审批咨询登记窗口,明确窗口工作人员、主协办并联审批事项,制作了市、区两级《并联审批工作通讯录》和《并联审批申请书》,在门户网站进行公布,方便企业查询和使用。通过集中培训、点对点培训等方式,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保障网上并联审批顺利运行。建立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政务公开、统一收费等运行管理机制。凡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禁止相关单位在其他场所受理,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两头受理”现象发生;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次性告知书制度;对关系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提供督查代办、绿色通道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窗口作风建设监督机制。开发网上并联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共设置电子监察节点24个,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信息公开等功能。同时,将网上并联审批办理情况纳入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按月度发布《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绩效考评月报》和《电子监察月报》,凡发现一起并联审批程序应走未走的,当月绩效考核扣分。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政务服务一系列有关要求和规定,制定《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综合绩效考评办法》及考评细则,加强对入驻审批部门现场管理,实行“四查”:由首席代表轮流对所有窗口每日进行早、中、晚三次执勤检查;由审批服务协调处对所有窗口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查;每天抽取10个部门50个当日办件进行满意度电话抽查;每天在大厅面向群众随机开展现场问卷调查;考核“四率”: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出勤率,首席代表的到岗(窗口)率,分管领导的签到率,服务对象的满意率。对“四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将“四率”的考核结果进行量化打分。通过月报、季奖、年考等形式,将入驻窗口考评科学化,每月对入驻窗口的审批事项办件量、作风纪律、工作规范等要求进行综合考评,每月开展“红旗窗口”和“服务明星”评比,将入驻窗口的量化打分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年度的绩效考评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考评。此外,采取邀请第三方评估、聘请社会监督员、新闻媒体曝光等形式,不定期对政务服务窗口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所有窗口工作人员适应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推动窗口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改革永无止境,优化仍须持续。我们将以不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民之家嘱托为方向,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动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围绕“党旗在市民之家高高飘扬”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支部建在窗口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进一步压缩窗口自由裁量空间,按照“环境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标准,拓展网上全程审批、跨部门协同审批和掌上市民之家(智慧政务)服务功能,凝神聚力、与时俱进,打造素质精良、作风优良的政务服务队伍,树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窗口良好形象,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