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济南市着力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建立并推行了“一号通”审批新机制。将建设项目审批划分为项目立项、办理土地手续、规划审查、施工图联合审查、建设管理和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等六个阶段,其中在项目立项、图纸联审和竣工验收阶段全部实行并联办理;设立建设项目总受理窗口,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均使用同一个编号办理,并对办理情况及时进行督办。上述举措有效提升了建设项目审批效能,极大加快了项目落地进程。目前,济南市建设项目从立项许可到取得施工许可,累计审批时间从原来的80多个工作日压减为45个工作日。
一切为了项目早落地
----济南市推行建设项目“一号通”审批机制侧记
众所周知,建设项目审批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更是公认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济南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在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机制上实施重点突破,建立并推行 “一号通”审批新机制,通过再造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实现了建设项目审批效能的明显提高。目前,济南市建设项目从立项许可到取得施工许可,累计审批时间从原来的80多个工作日压减为45个工作日。实施两年来,“一号通”新机制已初步显现出其勃勃的生命力。
精心绘制流程图
由于种种原因,济南市在建设项目审批中曾长期存在着互为前置多、隐性审批多、串联审批多、实时监督弱等问题,导致审批机制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环境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严重桎梏。不少的建设单位每当说起这种“马拉松式”的审批,无不为之色变。2012年上半年,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济南市下决心向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宣战”,打响的第一个攻坚战就是编制新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在《流程图》编制工作中,市行政审批中心认真学习借鉴西安、杭州等地先进经验,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要求,坚持“依法设定、公开透明、精简高效”的原则,广泛听取意见,反复调研论证,数易其稿,多轮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数月的不懈努力,涉及全市20个职能部门(单位)、68个审批服务事项、16类中介服务的济南市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全图终于编制完成,并以市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编印实施。这张《流程图》的主要特点在于:凡是于法无据、自行设定的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审批要件、审批环节一律取消;按照“能合不分、能并不串、假定成立、先行办理”的思路,将建设项目审批划分为项目立项、办理土地手续、规划审查、施工图联合审查、建设管理和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六个阶段,其中在项目立项、图纸联审和竣工验收阶段全部实行并联办理。有了这张《流程图》,建设项目审批相关部门的审批职能、环节、流程等一目了然,建设单位据此可以按图索骥,依程序办事,避免了走“冤枉路”、“回头路”;有利于有效减少或杜绝推诿扯皮、“体外循环”、“权力寻租”等现象,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各界监督部门的行政审批行为。毫不夸张地说,《流程图》解决了在建设项目审批中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系列关键问题,犹如一把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机制的金钥匙,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
一个编号通全程
仅有《流程图》,还只是“纸上谈兵”,如何使建设项目审批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顺畅运行,把审批机制创新落到实处,这自然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2013年,市审批中心与山东浪潮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成功了建设项目审批“一号通”软件系统,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区范围内所有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均使用同一个编号办理,做到“编号唯一,身份永远”,最大限度实现项目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全过程实时监督,最大限度实行联合审批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高效化。
为配合实施“一号通”新机制,市审批中心合理调整窗口布局,抽调部分懂业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专门设立了建设项目总受理窗口,负责统一受理建设项目。凡提交审批的所有市级建设项目,一律先报到这里,实行统一登记编码、权利告知、办理反馈的“一窗式”服务,并对各部门窗口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行为。如审批服务时限超时,总受理窗口立即进行督办,部门窗口要向总受理窗口作出书面说明。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各个审批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严格按照“预定轨道”运行。
图纸联审“一门”通
早在2003年8月,济南市就成立了由7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办公室,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查”,有效减少了审图环节,极大方便了建设单位。 “一号通”新机制实施后,联审部门增加到12个。看似审图部门增加了,但由于运行机制的改进,审图效率不降反升。“现在审查施工图的速度就像坐高铁,过去审施工图速度跟坐绿皮车一样。”济南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员工如是说。下面一组数字也很能说明问题:2014年,市审批中心共受理施工图联审296件,比2013年增加了整整l00件,比往年年均增长35%;办结239件,办结率80%以上,往年年均还不到60%;每个件的平均办结用时也从过去的二至三个月,减少到目前的30几天,最短的一件9天就办结,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场踏勘“一车”办
现场踏勘是每个工程项目都不可或缺的程序,所涉及的部门少则5、6个,多则10余个。过去的踏勘,各部门都是分头进行,各自为战,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使建设单位应接不暇,叫苦不迭。在这次“一号通”机制创新工作中,对现场踏勘工作流程一并进行了优化再造,并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联合踏勘制度,规定对纳入“一号通”系统审批的项目,凡需要现场踏勘的,由市、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组织有关部门,实行一次性联合踏勘,并按规定时限出具审批意见。无特殊原因,各部门(单位)不得多头、分散踏勘。现在,市级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现场踏勘的,均由市审批中心统一派车,所涉部门工作人员集体同车前往现场,与建设单位负责人坐到一起,面对面告知踏勘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这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受到广大建设单位一致欢迎。2014年,市审批中心共组织联合现场踏勘266次,踏勘项目339个,现场勘察联合机制业已成为济南市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又一个新亮点。
改革正未有穷期
“一号通”新机制运行短短两年间,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建设单位,“依程序审批、按规范办事”的意识都明显增强,依程序批、按规范办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更为直接的变化就是带来了建设项目审批整体效率的大幅度提高。2014年,市审批中心共受理各类建设项目1236个,涉及各部门审批事项8300多项/次。当然,“一号通”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是建设单位。谈到“一号通”带来的变化,某建设单位人员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不是不想来审批,也不是怕审批的部门多、审批的事多,关键是你们审得太慢了,逼着我们去搞违规建设。现在审批的规范了、审的也快了,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都来了,就没有必要再去躲、再去藏了”。此外,两年来,“一号通”县(区)试点工作也初见成效,市、区上下联动审批机制已基本形成,工作合力得以明显增强。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14年至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市审批中心在认真总结完善“一号通”机制运行情况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济南市的实际,对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流程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将建设项目分为政府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技改)项目三类,分门别类编制流程图。目前,经过数轮梳理、反复协调,该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待全市行政审批目录、行政权力清单最终确定后正式公布实施。
建设项目“一号通”,助推发展立新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一号通”机制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相关专题 |
· 点赞“政务大厅”——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