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主动适应新常态 打造产业升级版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张志南

2015年05月12日11: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工业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动力从投资规模转向投资效率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发展路径转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同时金融、产能过剩等隐性风险逐渐显露,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压力加大、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营压力加剧等阵痛,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工业将面临的新常态。

在这种大背景下,要做好“十二五”收官之年的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我们必须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省获批自贸区的体制优势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做大产业龙头,打造产业升级版,力求好中求快,力保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龙头企业产值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完成工业投资增长20%,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努力发挥工业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多作贡献。

下大力气激活存量

目前,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省全部工业比重95%左右;纳入统计的201家龙头企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0%以上。激发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活力,对稳住工业大盘十分重要。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按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我们将政策着力点调整到转型创新上来,已研究并出台了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10条措施和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7条措施。目前各级各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和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跟踪落实,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督查,确保惠企政策发挥最大效用。

加大分类指导力度。区分不同规模,对龙头企业一方面鼓励用好峰谷电价、直购电等优惠政策,加快扩大先进产能,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鼓励瞄准行业制高点,做好中长期规划,力争外延扩张、内涵提升,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对小微企业要加倍关心呵护,在落实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同时,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帮助开拓市场,融入大企业产业配套体系。要区分不同行业,石化、冶金、建材产业重点推进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强化节能减排、降本增效,重组整合实现规模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推进集成电路、高清面板生产能力,抢占发展主动权;机械制造产业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推进“数控一代”智能化制造;轻工、纺织鞋服产业重点创新营销模式和产品研发设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区分不同区域,沿海地区重点突出提升,推动“产业频道”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换、从贴牌加工到品牌培育转换、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内陆山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加大协调解决问题力度。重点解决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和市场两大难题。金融支持方面,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产品有市场、能正常经营但资金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要做到不减少信贷规模、不釜底抽薪、不提高续贷门槛、不随意抽贷、不随意压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要强化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各项承诺。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新常态下以低成本扩张来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要落实好省政府已出台的支持医药、船舶、新能源汽车企业开拓市场等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引导企业把握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平衡点,创新商业模式,满足消费新需求。

下大力气创造增量

创造增量是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在新常态下,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迈进中高端。要持续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升级版产业,培育一批支撑力较强的新增长点,实现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并举,促进更好更快发展。

持续推进“三维对接”和重大项目建设。民企对接是“三维对接”的重要内容,要从中央支持我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自贸区及“一路一带”建设、产业链填平补齐等需求中,谋划突破一批新项目,确保今年新对接民企合同项目投资3000亿元以上,其中全国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项目 30项以上。对国务院支持我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明确的重大产业项目、产业龙头项目、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要强化省市协调配合、分级负责,逐个项目抓好协调,重点做好用地保障和融资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突出创新驱动增强产业竞争力。步入新常态,创新能力不足的工业发展“软肋”更为突出。要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引导企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比如,技术创新要着眼产业前沿,明确关键技术和攻关路径,加快推动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产品创新要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应用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优化产品外观,改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功能,提升产品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管理创新要鼓励企业导入先进管理模式,提升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水平,促进企业内部、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商业模式创新要着眼于互联网经济发展,重点推进垂直细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自营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电子商务园区(基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协调和无缝对接,拓宽企业销售渠道。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要针对我省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编制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突出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强化投资导向,明确投资重点,打造福建制造竞争新优势。要组织实施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省级重点技改项目500项,全省技改投资要完成4100亿元。要着重提升园区综合水平,注重建设与招商相结合、改造与提升相结合、退城与入园相结合、要素保障与服务创新相结合,建立由省经信委牵头的工业园区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基金作用,加强支持引导,促进园区集约节约发展。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跟进中国制造2025,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数控一代,推进“机器换工”;要主动跟进集成电路、高清面板、稀土深加工、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要主动跟进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文创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现代物流等新项目、新业态落地。省里决定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法,设立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扶持产业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动初创型、成长型企业发展。各地可结合实际设立相应基金,形成配套,发挥叠加效应。

下大力气增强动力

当前,企业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资金紧张等影响,投资意愿下降,扩张积极性不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进一步简政放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削减前置审批、方便企业投资的决定,继续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最大限度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优化审批流程,规范权力运行,保障企业投资自主权;要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规定,扩大民间资本准入领域;要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严格按照本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履行职责,着力打造“四个环境”,增强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产业发展。

大力推动兼并重组。重点围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调债权债务重组、更好发挥优势龙头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要完善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机制,建立兼并重组重点项目库,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改善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审批、信贷服务。要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实施重点兼并重组项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支持并购重组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及等量产能转换发展先进产能项目。

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政府、企业、社会要形成合力,加大对大众创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降低门槛,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在全社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种子基金、技术市场等方式顺利度过初创期。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商业秘密,尊重创造,形成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继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实行税前列支、加计扣除,各级财政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一定奖励;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确保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持续推进企业减负。进一步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立政府性基金和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的常态化公示制度,并将目录纳入行政权力清单管理,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收费一律不得执行,收费标准有上下限规定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费;清理规范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行政机关委托开展的中介服务,由行政机关自行支付费用;建立企业负担调查信息平台,完善企业举报和反馈机制,依法查处各种侵害企业权益的违规收费行为。

深化能效对标管理。抓紧制定并实施我省行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指南,将能效对标和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扩大到建陶、玻璃、造纸、印染、皮革、PU革等行业。以对标为基础,建立行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从财税、用地、用电、要素成本等方面落实奖惩措施。鼓励企业对照先进企业,查找短板,大力开展节能技改,对于符合条件的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抓紧制定节能量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和节能量交易规则,建立节能量交易平台,培育第三方核证机构,运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