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春风化雨——兰考干部作风转变纪实

2015年05月10日13:27   来源:河南日报

原标题:春风化雨

  

  5月9日上午,清风习习,天高气朗。初夏的兰考,麦穗正孕育着丰收,泡桐花也把浓郁的花香播洒散布,一幅林茂粮丰的壮美画卷正在大地上铺开。

  焦裕禄干部学院多功能会议室,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整改落实盘点交账会正在进行。

  一年前的此刻,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在这里,亲自参加了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总书记的神采,历历在目;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聆听着县委书记王新军朗读总书记一年前的重要讲话,兰考县委一班人还有着当时的那种激动。按捺住心潮的起伏,大家都在思考:一年了,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得咋样?梳理出的问题整改得如何?兰考脱贫奔小康之路走到了哪里?

  震撼洗礼 催生干部作风新转变

  民主生活会,是我党在长期党建实践中形成的,用以保证党的肌体健康、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党的总书记亲自参加一个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去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考,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兰考县委常委一班人在总书记面前,经受了“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他们的汗水、泪水,流淌在脸上、心里;今天回忆起来,还是苦的、涩的,还是甜的、热的。

  在那次民主生活会上,兰考县委常委勇敢地拷问自己:焦裕禄精神发源于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口号提出50年了,为什么兰考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说的是学习焦裕禄,群众观点却丢掉了、群众立场却站歪了、群众路线却走偏了?——“兰考之问”振聋发聩,撞击着兰考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胸膛!

  在那场堪称县级专题民主生活会样本的会议上,兰考县委的同志们拿起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真刀真枪,刺刀见红”、“火力全开,辣味十足”,党内政治生活中那种“久违”的火辣与坦诚,酣畅淋漓,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敢于刀尖向内,展现出兰考县委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勇于从善如流、自我革新,凸显出兰考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兰考县认真组织召开了县四大班子、乡科级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把总书记肯定的做法立起来,传下去。

  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支部,强化党性,带着责任和担当,深刻对照检查,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锤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

  责任和担当,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兰考21000多名党员干部的心中。

  自那以后,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贫困户闫春光家,有个人隔段时间便登门造访,进门就拉着他一起进鸭舍,聊家常,谈养殖情况,问他有什么困难。“来俺家的就是咱县的王书记啊!”闫春光经常对外人自豪地说。

  去年专题民主生活会后,王新军的日程表中,往基层的安排悄然多了很多。“‘双基’建设要落在实处呀!”大半年下来,他把全县450多个行政村中没去过的跑了个遍,全面掌握了这些村的情况。在张庄村,他还联系了10家农户,其中有5个贫困户,与村里干部群众一起找路子,想办法,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寻找致富门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里大量的工作在基层、在农村。为了切实改变作风,兰考县委把转作风的重点放在如何让乡村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之上,努力改变过去那种乡镇干部在基层留不下、呆不住的“走读”现象。

  这一年里,兰考的干部都去哪儿了?为了加强农村工作,一年来,兰考县实行了乡镇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乡镇干部全部沉到基层,帮助群众理思路、促发展,解决农村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2014年年初,当了12年乡干部的程远飞,根据组织安排,官职没变,办公场所又“滑溜”了一级:到张庄村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

  “起初压力很大。为啥?因为穷,有些工作开展是相当难的。”初到张庄村,程远飞很是困惑。

  天天在乡里住的程远飞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晚上没事,就去群众家里转转。一个月下来,村民们接纳了程远飞。

  “晚上能来家里访贫问苦、解决问题的干部,才是真心为群众做事的干部!”村民游富田说,“工作时间为百姓做事那是应该的!”

  “当基层干部,你要是挑起这个梁,戴上这个帽,你就得干事,不干事就别当这个村干部。”程远飞说。

  为了让乡镇干部呆得住、住得下,各乡镇都建起了公务灶和淋浴设施。“乡镇干部也是人,你让他们打冲锋,吃的住的也得为他们解决好啊。”仪封乡乡长赵世国说。

  现今的兰考还有115个贫困村。为了帮扶这些贫困村尽快脱贫致富,今年2月,县委决定选派345名县直机关和乡镇的优秀年轻干部下乡驻村。明确规定: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且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没有乡村工作经验的干部一般不予提拔重用。用人导向的转变,使兰考优秀青年干部争相下乡驻村,推动农村发展,成为一种风气。

  因为有焦裕禄,兰考群众辨别干部作风如何的能力,可以说比其他地方的群众高出一截。记者到兰考泡桐的发源地——城关乡老韩陵村采访,当年曾跟随焦书记治风治沙,被焦书记赞为“护林小英雄”的张根群、张林田、张根生高兴地告诉记者,“干部的作风又变好了。”他们说,“现你有啥事不用出村,就会有县乡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三天两头见到乡干部往村上来。老焦书记的好作风真的又回来了!”

  立破并举 助推党内政治生活新常态

  一次民主生活会就能把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全都解决了?回答是否定的。

  要让党员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实现党内严肃的政治生活常态化,必须以认真的态度,狠抓落实,巩固坚持,久久为功。

  今年1月19日,兰考县委再次召开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焦裕禄精神,再次“回头看”。

  按照总书记“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关键是标准要定得高、尺子要把得严、功夫要下得深”的指示要求,这次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从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若干意见、坚决反对“四风”、党的建设、改革发展等方面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梳辫子、过筛子”,真正把“四风”问题找出来;通过“咬耳朵、扯袖子”,真正把心里话谈出来;通过“画好像、把准脉”,真正把病根挖出来。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不回避问题;相互批评,敢于“点麻骨”、“戳痛处”,不留情面。

  乡科级干部的民主生活会注重批评说事儿。无论自我批评还是相互批评都要有例证,真正触及灵魂;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基层党员干部放下包袱,实话实说,当面锣、对面鼓,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兰考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没有层层递减、上紧下松的现象。

  通过民主生活会的思想洗礼和作风改进,兰考各级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的感情更近了,班子的凝聚力更强了,民主团结的气氛更浓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

  “从兰考的实践来看,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改进作风的催化剂,是打扫自身在政治、思想上的灰尘的有力武器。”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说。

  紧盯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兰考县委努力的方向。

  兰考县委牢牢抓住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热点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障碍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难点问题,梳辫子、拉单子、定方案、建台账,每项整改任务都明确到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及配合部门、完成时限,具体“到事、到门、到人”,并采取台账式管理、全程式督查、公示制监督等方式,确保整改取得实效,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初,兰考县委班子新确定了18项整改事项,个人新确定了94项,连同去年未整改完成的12项班子整改事项和52项个人整改事项,建立了新的整改台账,逐一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间节点。目前已完成113项。

  在落实八项规定上,兰考县制定了党员干部“十不准”、“95条工作生活细节”等6项制度;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等9项制度;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制定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等7项制度;在干部监督管理上,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3项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制定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等2项制度,一批既“治病”又“防病”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显示出一种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新常态在兰考逐渐形成。正是这种新常态,强化了制度的执行监督和刚性约束,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长期以来,纪律松了,标准低了,要求不严了,一些不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事也习以为常了,所以出事就多了,和群众的关系也疏远了。这和‘温水煮青蛙’是一样的道理。”县委副书记毛卫丰说,“现在严格党的纪律与规程,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有约束感,有压力感,就是要让大家重新养成遇事要思量思量党的纪律,掂量掂量可做还是不可做的习惯。由不自然到自然,形成常态,形成好的政治生态,这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弘扬“三股劲”树立干事创业新引领

  作风的转变,使兰考的党员干部能够沉下心来,再次认真地思考什么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大家逐渐把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和时代特征汇聚在“三股劲”上,即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以焦裕禄为镜,向老书记看齐”,成为兰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仪封乡代庄村的代玉建,32岁,身为80后的他,经过几年的奋斗,在郑州有了几家自己的店面,置办了房产,父母也被接到了省城。

  去年春节后,代玉建在老支书龙玉彬的动员下,返乡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当时认为“当村支书也就是多给村里拿点钱、办点事”,于是自掏腰包90多万元,为村里盖起了两层村委活动室,还出资修了出村的道路。本以为“钱散出去,总会买回个好”,但在去年7月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不少党员向代玉建“开火”,批评他是几个月也见不着一面的“飞鸽牌”干部。

  批评面前,代玉建真正认识到乡亲们对他的期望。“学习焦书记,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代玉建下定了决心。

  自此,习惯了多年“满天飞”的代玉建在代庄扎下根,忙时几周也捞不上回一趟郑州的家。

  身子留在了村里,心思自然也就沉了下来,也就有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点子。

  代庄人世代只会种麦子和玉米。为提高农民收入,代玉建发起成立了怡心种植合作社。他自费购买蒜种、树苗免费提供给社员,并和大家约定:“赚了钱再还种钱、苗钱;不赚钱,种、苗算白送。”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有97户加入合作社。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合理调整村里的种植结构,尽快增加村民收入。

  事干实了,村民们与代玉建的心贴得更近了,对他也更亲了。“只要你想着群众,真心帮他们办事,群众肯定会信任你、支持你、跟你走的。”代玉建说。

  在焦裕禄精神浸润多年的兰考大地上,并不缺少代玉建这样的焦裕禄精神传承者。

  城关镇镇长赵西灿也是这样的人。一年前,他还在东坝头乡任乡长时,了解到朱庵村有2000多亩耕地,由于地势较高,虽距离兰商干渠不远,但长期得不到有效灌溉。

  靠天吃饭的群众急,赵西灿也急。他多次入村和群众商量解决办法,同时积极协调县有关部门,争取到项目资金。他带领群众拼了40多天,终于在兰商干渠坝头境内新修一座节制闸,把水位提高了1.5米,彻底解决了群众守着水渠用不上水的难题。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对1962年兰考大地的真实描写。

  那一年,沈天民15岁。在与饥饿的抗争中,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解决温饱,不再饥饿。这是支撑沈天民最初开始育种的惟一理由,无论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1975年,亩产300公斤;1978年,亩产500公斤;2012年,“兰考198”创造亩产最高纪录812.8公斤,在国内首次突破了800公斤。

  “昔日风沙盐碱地,如今亩产吨半粮。”兰考土生土长的农民育种专家沈天民凭着一股坚持不懈的韧劲儿,做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

  去年5月,兰考县委郑重推选出10名年度“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好干部”。一年后,又推出10名。这2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成为焦裕禄精神新时期继承者、践行者的优秀代表。

  同心协力孕育脱贫致富新突破

  5月7日,张庄村南头张景枝老人家的鸡舍里,孙媳妇彭思思正在和两个孩子分装鸡蛋。去年11月,在社会的资助下,她家投入10万元,建起了一座鸡舍,养了3000只蛋鸡。

  “一天可以收300斤鸡蛋,刨除每天的成本900元,淡季一天能赚100多元,价格高时最多一天能赚800多元呢!”伴随着满舍“咕咕”的鸡叫声,彭思思边说边熟练地分拣着鸡蛋。

  半年时间,蛋鸡养殖让张景枝老人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去年5月兰考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后,为破解“兰考之问”,兰考县委经过慎重研究,郑重提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

  过去的一年,兰考实现了2.5万人稳定脱贫,目前,全县还剩下5.4万贫困人口。显而易见,兰考“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奋斗目标能否实现,5.4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关键。

  “扶贫工作如同企业订单生产,也要做到精准。”兰考县主抓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杨志海说。

  过去的3个月,全县345名驻村队员到全县每个贫困户家庭摸排,他们的任务是摸清贫困程度、分析贫困原因,对每个贫困户做到精准识别。

  为尽快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兰考县在扶贫方式上,变以往的“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在资金管理上,下放管理权限,在全省第一个实行县监管、乡审批、村实施,实现资金下拨快、实施快,农民受益快。

  县里根据贫困户情况,因地制宜,精挑细选了葡萄栽培、山药种植等十几项较为可行的创业项目,为每个贫困家庭量身设计扶贫“菜单”,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村、户都有扶贫项目。

  干部监督管理上,实行驻村干部每天网上上报工作日志,把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县扶贫办邀请县委组织部作为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查考核,把“互联网+”的理念和驻村干部管理融为一体。

  兰考县谷营乡黄河滩区,一排排、一根根1米左右高的灰色圆柱管桩支撑着一组组光伏板,在阳光的映照下,像一支整装完毕的军团等待检阅。这是上市公司森源集团一期投资20亿元的黄河滩区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带给人的视觉震撼。

  “一方面,农民想就近就业,没门道;另一方面,大片滩区闲置,没效益。”谷营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占伟说,过去10年,谷营乡16个滩区村搬出11个。因为位置偏僻,置换出的5000多亩建设用地一直未能合理使用。

  纠结中,产业扶贫引来森源兰考农光互补发电项目。森源集团看中了滩区面积大,利于整体开发;拆迁量小,用地支出少;劳动力多,用工成本低。2014年,集团整体承包谷营乡土地,每亩租价为500公斤小麦的当年小麦国家保护价。

  森源兰考光伏电站建设,一期项目就能创造就业岗位8000多个,灵活就业近1万人。项目完成后,将使滩区近万名群众实现整体脱贫。

  不仅是森源集团,格林美、禾丰牧业、晓鸣禽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已经将企业的战略棋子布局到了兰考,兰考人民正在利用资本的力量为新兰考的快速发展装上强力引擎。

  “兰考脱贫奔小康,不仅要靠兰考人民求发展的内生动力,更需要借助上市公司优质企业、优质资本、优质人才、优质技术的注入,这样才能实现兰考的跨越式发展。”兰考县县长周辰良说。

  兰考本土企业也在尝试走出去。本土龙头企业天民种业、瑞华生物发电、春达彩印、博源电器等4家企业在2014年启动了上市计划。

  “作为传统农区,兰考人必须用开放的姿态拥抱资本市场。”天民种业董事长沈天民说。

  借力资本市场,让我们看到破解“兰考之问”的又一条清晰的思路。

  这是一个精彩的开篇:2014年,兰考县生产总值完成213.9亿元,增速位居十个省直管县(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3亿元,增速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3亿元,其中税收完成8.4亿元,增速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今年第一季度,兰考县GDP的增速又名列10个省直管县(市)第1位。

  根据兰考发展实际,兰考县委又重新调整了产业布局:围绕家具制造及木制品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商务中心区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可以预见,一幅更为精彩宏伟的画卷,将在兰考人民“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征程中渐次展开。(记者 王国庆 田建光 童浩麟 翁 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奕、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