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辉为其资助困难学生夏提古丽辅导功课
陶辉事迹
陶辉,男,汉族,1989年5月出生,2010年6月入伍,党员,大学文化,中尉军衔,步兵第二十四团三营九连政治指导员。陶辉自幼父母去世,无依无靠的他被家境并不富裕的维吾尔族老乡哈力克一家收留,并全力抚养他考上新疆大学国防生,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入伍后,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回报养父母和社会,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所带排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所在连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养父哈力克?买买提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有大爱无私的维吾尔族父母,孤苦伶仃的陶辉拥有了家一样的温暖。1991年2月,陶辉母亲因病去世,同年9月,他随父亲租住在托克逊县维吾尔族老乡哈力克?买买提家中。由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无人看管的陶辉一直被好心的房东哈力克一家像亲儿子一样照看。2004年11月,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无依无靠的陶辉被哈力克一家收养,养母再乃提汗为其取维吾尔族名字“托合塔洪”,意为“留下来”。养育着三个孩子的哈力克一家原本就不富裕,但他们把陶辉视为亲生儿子,有新衣服先给他穿,有好吃的先给他吃,还叮嘱三个孩子要尊重他、爱护他。2006年的春节,令陶辉终生难忘。哈力克爸爸带他去县城买了最好的新衣服,比三个兄妹穿得都要好。再乃提汗妈妈一改民族饮食习惯,并向开餐馆的朋友请教烹饪技巧,按照汉族人的习俗,为陶辉准备了丰盛的年夜大餐,还专门包了饺子。2004年牙森哥哥考上了大学,爸妈在高兴的同时犯了难。当时陶辉在读高一,弟弟哈力瓦读初三,妹妹巴哈尔古丽读初一,家里微薄的收入无法同时供他们几个上学。无奈之下,他们决定让哥哥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留在家中干农活增加收入。这件事在陶辉的心中埋下了说不出的愧疚。2006年6月,陶辉被新疆大学录取为国防生。哈力克激动地热泪盈眶,将卖剩的十几公斤羊肉全部做成抓饭,招待闻讯而来祝贺陶辉金榜题名的邻里客人。那一夜,哈力克家沸腾了,慈善的养父养母、争气的汉族孤儿成了整个村子人人传颂的佳话。
有知恩图报的汉族儿子,善良淳朴的维吾尔族父母收获了骨肉般的亲情。养育之恩,生死相报。陶辉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回报这个伟大的少数民族家庭。200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他用当家教挣来的钱买了一件大衣送给哈力克爸爸。母亲节那天,他为再乃提汗妈妈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和一个崭新的钱包,再乃提汗妈妈看着儿子用第一笔收入准备的礼物,开心的同时,眼角却闪着幸福的泪花。陶辉一有时间就给弟弟妹妹教汉语、教文化,俩人分别考入了和田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到部队当排长后,陶辉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寄给了家里,第一次探家时,他给妈妈买了手提包,给妹妹买了手机。陶辉坚持每月给家里寄钱寄物,并主动承担起巴哈尔古丽妹妹上大学的一切费用。2012年7月大哥牙森要结婚了,但正处于驻训阶段的陶辉无法参加大哥的婚礼。他托朋友买了一台微波炉和一部照相机送给大哥,只是想着能够让哥哥嫂子的生活更加安逸,希望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和穆斯林传统节日,陶辉都会打电话问候并精心为家人准备节日礼物。街坊邻居见了都说,哈力克的这个养子比亲儿子还孝顺。
有热心相助的解放军哥哥,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感到了亲人般的关怀。陶辉体会着各民族是一家的深刻含义,在民族大爱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他,始终把少数民族群众视为亲人,在回报着维吾尔族父母的同时,也积极回报着社会。他常说,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维吾尔族爸爸妈妈、离不开学校、离不开部队,维吾尔族父母让他明白,不同民族的亲情也可以血浓于水;学校教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部队告诉了他,学会回报和感恩。陶辉在一次探家时去看望高中语文老师许峰,正好在办公室里遇到了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夏提古丽,她想要退学出去打工来照顾外婆。原来夏提古丽自幼父母离婚,与外婆相依为命,每月仅靠140元的低保艰难生活,学费都是东拼西凑的。陶辉听了夏提古丽的遭遇,感同身受,回家跟爸妈商量后决定每个学期拿出1000元钱,帮助她完成学业。2012年,陶辉在和再乃提汗妈妈聊天中得知了邻居巴哈迪力一家的事情。巴哈迪力的父亲在2009年因车祸去世,留下妻子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巴哈迪力兄弟共三人,哥哥14岁,巴哈迪力排行老二,在读四年级,成绩优异,弟弟今年才四岁多。母亲在政府的帮助下,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只有500元,而且还要供孩子们上学,一家人的生活很拮据。得知这样的情况后,陶辉托再乃提汗妈妈联系到他们,并将1000元钱交到小巴哈迪力手中,告诉他:“过去大家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我,我才有了今天这样稳定的工作,希望你能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帮助更多人。”从那以后,每学期陶辉都会按时给巴哈迪力寄去一定的生活费,还打电话过去,用自己的经历来勉励巴哈迪力,让他安心在学校学习,争做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相关专题 |
· 百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