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

【孝老爱亲】杨文宏事迹

2015年03月18日19: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杨文宏简介

有这么一名90后,他面对不幸、贫苦与压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着整个家庭走过了整整7年;他经历了失去母亲的痛苦,经历着父亲及妹妹被病魔折磨的痛楚;他在27万巨额医疗费面前,却说“只要父亲的病能好,花再多的钱我都愿意”。他,就是为了整个家庭拼搏在煤矿生产一线的甘肃华亭煤业集团山寨煤矿开拓队职工杨文宏。

2008年,母亲患重病不幸去世,父亲因患风湿性心脏病失去劳动能力,使本来就极其拮据的家庭一下深陷困境,家庭所有重担落在了这个还不满17岁少年的肩上。2010年刚进入大学,妹妹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家中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上学期间在校门口餐厅擦桌子洗碗,建筑工地上抱砖头、拌水泥、打混凝土赚钱为妹妹治病、给父亲买药,这样一坚持就是三年。天不悯人。2013年即将大学毕业时,父亲心脏病复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7万的巨额医疗费压得23岁的杨文宏喘不过气来。当年参加工作后,他在单位附近租了两间房子,将父亲接了过来。每天下班和妻子给父亲洗脚、喂药。在夫妻俩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病情好转。他说:“父亲是个老农民,吃了一辈子苦,也和病魔进行过生死的抗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父亲能早点好起来,多享点清福。”

用孝心托起家庭的希望

——记华亭煤业集团山寨煤矿“孝老爱亲好青年”杨文宏

7年多来,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伺候身患重病父亲的儿子,是年幼体弱多病妹妹的依靠。在这个贫寒的家庭遭遇一次又一次重大灾难的关键时刻,他用责任、孝心和爱尽力承受着上天赐给他的每一次“不公平”待遇。“只要精神不倒,任何困难都能度过”,他总是这样激励自己,他就是杨文宏。

2004年,正在上初中的杨文宏和当地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享受着美好的校园生活。然而不幸却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突患重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家里没钱检查医治,2008年3月母亲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兄妹。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5月,父亲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失去了基本的劳动能力,本就极其拮据的家更是雪上加霜,所有重担都落在了这个正在上高中,还不满17岁少年的肩上。从那天起,杨文宏挑起“父亲”的重担,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

由于家里实在没钱治病,疼的时候父亲就吃最便宜的止痛药硬撑着。高二时父亲又一次病发,他几乎跑遍了周围所有村子的亲朋好友,跑了两天才借来了几百元钱给父亲治病。高三复习冲刺阶段,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因交不出昂贵的住院费而遭到拒绝。他没有向现实屈服,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在学校附近的食堂端饭洗碗,寒暑假期间,在建筑工地打工挣钱,用微薄的收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撑起了这个家。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0年,杨文宏考入了兰州资源环境学院。而他想放弃学业尽快的进入社会,挣钱撑起这个家。当父亲知道后,硬是将他推出了家门:“你要不去上大学,我以后就再也不吃药了!”面对父亲的执着,他背起行囊走进了大学校园。同年8月妹妹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把妹妹从老家接到兰州,他便白天上课,晚上去建筑工地抱砖头、拌水泥、打混凝土挣钱为妹妹治病。后来他的家庭情况和在外打工帮妹妹治病的事迹被学校知道,学校授予了他“感动兰州资源环境学院十大人物”。

天不悯人。2013年5月,父亲心脏病复发,必须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巨额的医疗费加上手术能否成功的双重压力,将这个只有23岁的男孩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他还是用颤抖的手在父亲的手术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手术过程中,父亲又出现了肾衰竭,昏迷几十个小时,医生让他做好心理准备,他寸步不离地守在父亲床前三天三夜,乞求父亲赶紧醒过来。经过三天的全力抢救,父亲终于醒了,可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却更重了——27万多的治疗费用,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他却说“只要父亲的病能好,花再多的钱我都愿意”。

同年8月他被华煤集团录用,成为山寨煤矿开拓队的一名掘进工。在工作中,无论是喷浆、打钻、装渣还是装车卸料,他总是抢在先、干在前。有时候一个班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衣服湿透了,手磨破了却全然不顾。他告诉我们,这个黑色的世界里承载着他太多的梦想,他将用自己的双手给这个破碎的家庭带来温暖和希望。

付出多少爱,就会拥有多少爱。2014元月,杨文宏和他大学同学尚文芳喜结良缘。尚文芳曾说过:“我知道他家里很贫寒,接二连三的灾难更是雪上加霜。而他却依然坚强乐观承担起这一切,他是一个靠得住、有安全、值得托付的人。”2014年2月,夫妻俩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在单位附近租了两间房子,每天和妻子为父亲洗脚、喂药,为老人宽心,日子虽然平淡、艰苦,却也其乐融融。杨文宏说:“父亲是个农民,吃了一辈子苦,也和病魔进行过生死的抗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父亲能早点好起来,多享点清福。”

作为一个家庭极度困难的90后,他在艰难的生活中用执着和坚韧、责任和孝心支撑着整个家庭蹒跚前行,用自强不息战胜了困难,托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的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着亲人、同事、邻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