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于2007年进入铁三院地路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处处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服从分配和安排,勇于承担急难险重工作,坚持科学公正诚实守信原则,主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处处以院、处、所利益为重,在业务能力上、政治品德上均有建树,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技术革新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获益良多,先后参加了若干条长大干线的勘察设计和配合施工工作。
在生活中,他是家中的长子,也是整个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承担着家中的顶梁柱作用。
2004年他刚刚考取研究生,家中的三弟也刚考入了大学,当俩人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操劳一生的父亲倒下了,身患癌症住入了医院,眼看着哥俩的学业岌岌可危,作为兄长的他毅然挑起了照顾父亲和为弟弟赚取学费的重任。他在成都一面跟着导师做项目,一面在网络上查找能对父亲的病情有治疗经验的医院,每当导师将生活费交入他手中的时候,他就踏上回家的路途,带着父亲去联系好的医院住上一阵子,然后在匆忙赶回学校补上缺下的课程。课余时间,他在学校内的勤工俭学中心打工挣钱,给弟弟寄去生活费。就这样,在父亲病情或轻或重之间,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论文,取得了硕士学位,弟弟也得以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在铁三院工作以来,由于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他能回家照顾父亲病情的时间少了,这时候,他收获了爱情,一位来自东北的姑娘看上了他的孝顺,她放弃了自己找工作的机会,替他在家中照顾老父亲,2008年春节,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可恶的疾病,离开了人世,临走时,老父亲特意嘱咐王建,家中最不放心的是患有小儿麻痹的二弟,希望作为兄长能照顾好母亲和二弟,他含泪把父亲的遗言深深记在了心底。
由于母亲患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无法做重体力活,随着年事已高,在家中照顾四肢无法动弹的二弟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了,他利用周末每隔一个月就回家探望一次,每次将自己小两口生活中攒下的生活费给家里老人带回去,还两次攒钱送二弟去市里的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减缓二弟腿部肌肉的逐渐萎缩。
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二人没有办婚礼,也没有请任何一个客人吃酒席,为此,王建心里深深地埋着对妻子的愧疚。但是家中的老母亲和二弟确过的生活特别幸福,村里的相亲们都夸赞这小两口孝顺,不愧是读了书的知书达理。为了照顾家庭,小两口一年年的推迟了要小孩的机会,因为如今社会养一个小孩花费确实太高了,为了家里的老母亲和二弟,他们总是说,还不晚,再等等。
路仍旧漫长,但是在王建那里,乐观豁达依旧,亲情就是他的力量源泉!
相关专题 |
· 百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