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华简介
凯华,女,蒙古族,1980年11月出生,现为扎鲁特旗鲁北镇毛都学校教师。凯华从小就深受父母孝亲敬长,关爱子侄的行为影响,在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和贤惠的品格。大学期间,凯华面对高额的学费没有向困难低头,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生活。丈夫遭遇车祸后,她辗转在鲁北镇、通辽市各大医院为丈夫求医问药,每当丈夫由于伤痛难忍和医药费无着落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她总是温言相劝,宽慰丈夫,乐观的描绘未来美好的生活。双胞胎儿子股骨头复位手术牵引石膏固定后,她在侍候丈夫的同时,悉心照料双胞胎儿子。在考录为全旗教育系统教师后,她放弃优越工作条件,主要调回父母身边,白内障术后母亲和因心脏病发作的父亲的饮食起居生活。每年天气一转凉,她总是为患有风湿病的公公准备好厚厚的棉衣。公公突发脑血栓住院期间,她陪床看护一个多月,出院后,因自己父母均体弱多病,家里实在照顾不便,她在妥善地将仅仅暂时安置在丈夫弟弟弟媳家的同时,总是抽出时间去弟弟家照顾公公,为公公购买各种营养品,同公公谈心交心,使公公能够及时康复。凯华,以中华儿女特有的坚韧、执著和敬老爱亲,知恩感恩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永恒之歌。
唱响孝老爱亲感恩曲
——记扎鲁特旗鲁北镇毛都学校教师凯华
在扎鲁特旗草原上有一位性格坚韧刚毅,面对困苦不低头的“80后”蒙古族姑娘;有一位悉心照料遭遇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右腿神经拉伤卧床整整5年丈夫的好妻子;有一位视公公如亲生父亲,侍候身患风湿病、股骨头坏死、脑血栓公公的好儿媳。她的名字叫凯华。
一、明事“凯华”传承父辈孝心
1980年,凯华出生于鲁北镇包楞嘎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出生后不久妹妹、弟弟相继降生。凯华从小就聪明伶俐,乖巧懂事,能吃苦,善良。她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妹妹弟弟。凯华的父亲巴图曾经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是一个热心而又无私的好党员。村里哪家有了大事小情,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张罗,哪家有了困难,他都慷慨相助。她从小就目睹了父母亲为这个家族的付出,父母孝亲敬长,关爱子侄,在自己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总是伸出援手,帮助几个侄子成家立业。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举止,无形之中深深地影响了凯华的成长,在她的心里自小就“种”下了爱的种子和贤惠的品格。
二、爱亲“凯华”勇于面对多重困难
1999年9月,凯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原通辽电视大学,学习蒙授英语专业。面对高额的学费,凯华没有向困难低头,大学三年,她始终节俭过日子,吃最便宜的饭菜,穿洗了又洗的衣服。暑假顶着炎炎烈日刨药材挣学费,寒假里靠给学生补英语挣取微薄的生活费。2007年4月,丘比特的爱之箭射中了质朴温婉、美丽善良的凯华,与家住奈曼旗、在绿色军营锤练了5年的包海宝喜结良缘,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幸福。然而,一场飞来横祸却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搅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8月22日,丈夫突然遭遇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右腿神经拉伤,面对如此厄运,凯华没有被压倒。在此后的五年里,她的人生轨迹就是在鲁北镇、通辽市各大医院里辗转度过的。每当丈夫由于伤痛难忍和医药费无着落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她总是温言相劝,宽慰丈夫,乐观的描绘未来美好的生活。就在丈夫出车祸不久的2008年2月份,凯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儿子的出生给这对历经磨难的夫妻带来了莫大的欢欣和希望。然而就在儿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却被确诊为先天性股骨头异位症。痛苦过后,凯华又一次擦干眼泪,她一边侍候卧床养伤的丈夫,一边求亲友帮助,筹借儿子的手术费,双胞胎儿子股骨头复位手术牵引石膏固定一绑就是九个月,不能动弹。虽然,既要侍候丈夫又要照料儿子,但凯华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承担着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三、孝心“凯华”敢于挑战多舛命运
2008年11月,全旗教育系统统一招考教师,经过考试、考核,凯华被分配到嘎亥图镇塔拉宝力皋学校,当上了一名英语教师,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由于学校距离自己的家鲁北镇包楞嘎查路途遥远,凯华面临着无法及时照料一个眼睛失明,一个眼睛白内障术后视力极差的母亲和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父亲以及患有股骨头坏死、风湿病的公公的同时,又面临着解决丈夫二次手术费用和股骨头手术术后复位后刚刚学会走路的双胞胎儿子等诸多问题。为此,她常常感到愧疚、自责和心痛。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调回父母和公婆身边工作,为父母和公婆尽一些孝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名孝心的儿媳。
2010年8月,她找到旗教体局领导,述说了自己的遭遇和现状,申请调转工作。局领导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也被她的孝心所感动,同意了她的调转申请,回到鲁北镇毛都学校工作。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她细心照料白内障术后母亲的饮食起居生活,直至痊愈。2013年4月,父亲心脏病发作,她全程陪护,守候病床前,直至痊愈出院。回家后,也一直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按时用药,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公公患有风湿病,每年天气一转凉,她总是早早的准备好厚厚的棉衣。2012年11月,公公突发脑血栓住院,她和丈夫轮流陪床看护一个多月,出院后,因自己父母均体弱多病,家里实在不便,她同丈夫的弟弟弟媳商议将公公暂时安置在弟弟家疗养,弟弟家在鲁北镇,求医问药以及应急住院比较方便。之后,一有时间,她便去弟弟家送吃的用的,照顾公公,为公公增加营养,以尽孝心。
如今,凯华一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少三代其乐融融。她依然是学校来的最早、走的最晚、教课最多的老师,依然是孩子们最信赖、最知心的班主任,依然是主动帮助同事、友邻相助的普通一人。凯华,这位年轻的草原蒙古族女性,以中华儿女特有的坚韧、执著和敬老爱亲,知恩感恩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永恒之歌。
相关专题 |
· 百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