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国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

【诚实守信】李天柱事迹

2015年03月18日10: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天柱简介

李天柱的老家是“中国红枣第一镇”的柳林县三交镇。2006年,一场连阴雨将家乡枣农一年的收成打烂在地,李天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他毅然放弃了在上海IT白领的职业,回乡创业,帮助村民致富,改变靠天吃饭的状态。

刚回乡的李天柱拿着20多万元积蓄四处奔走,带回来10多个致富项目,终因不合实际,一一流产。那段迷茫时期,他摆过地摊,卖过麻辣烫,后来又开过广告设计公司。在查阅了本地农业资料后,他了解到栽桑养蚕在柳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为此,李天柱于自筹资金在高家墕村创办了“柳林县普惠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然而,第一次养蚕经历让李天柱痛心疾首。就在蚕儿很快便可以结茧的时候,却一个个萎缩的掉在了地上。冷静下来的李天柱,请专家做了诊断指导,第二次养蚕很顺利地成功了。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受挫,一次次面对和解决中,合作社逐步走上了正轨。加入合作社的创业青年达240多人。此后,他又带领社员栽桑建园。2009年秋,创建了吕梁市第一个蚕丝绵被加工厂,注册了“普惠天雪”商标,产值近千万元。桑蚕养殖让名气大了,人气也旺了。2012年,全省桑蚕养殖现场交流会在高家墕村召开,小小的村子竟然聚集了上千人。此时,李天柱更是有个宏伟的蓝图,把高家墕的路休整一番,打造旅游生态园,辐射带动整个三交镇的经济发展。 

柳林普惠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天柱

白手起家 缔造桑蚕“王国”

一心只想回报家乡

10年前,李天柱放弃了在上海IT白领的职业,回乡养蚕,帮助村民致富。10年后,他依然没有忘记初衷,不同的是,他的产业已小有成就,村民在他的带领下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放弃白领变农民

天柱的老家是曾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的柳林县三交镇,地处黄河边上的百里红枣林带。但2006年秋天,一场连阴雨将红枣打烂在地,将村民们一年的辛苦彻底粉碎。那年天柱回家过春节,乡里没有了往日的喜庆,只是乡亲们连连的叹息声。看着村里的孩子过年穿的都是旧衣服,他心里既难受又无助。靠天吃饭终究还是老天爷说了算。

返回上海,天柱一直牵挂着家里的事。烂了一地的红枣和乡亲们的愁容时常浮现眼前。“我要让家乡父老过上富裕生活,娃们年年都有新衣穿。”经过考虑,他决定回乡创业。但是,立即遭到全家的反对,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放着好生活不过,偏要回来“受罪”。面对父母的质问、乡亲的不解、朋友的规劝,李天柱回以倔强的沉默。最终,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上海8万年薪的工作,踏上回家的列车。

偶然机会接触养蚕

回到家乡的李天柱,开始踅摸合适的项目。拿着20多万元积蓄四处奔走,带回来10多个致富项目,终因不切合实际,一一流产。还未起步,就搭进了几乎全部的积蓄,这对李天柱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在那段迷茫时期,他摆过地摊,卖过麻辣烫,后来又开过广告设计公司。

一次,李天柱借来一本柳林县志,查阅了本地农业资料,咨询了农业专家,这才得知,在柳林,栽桑养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那里的自然条件也非常适宜发展蚕业。乡亲们种枣为生,收成不好,就没了收入。而养蚕正好和农忙不冲突。李天柱想,“在村里的妇女老人也不用耽误农活,捎带养养蚕就能把钱挣到手。”打定主意的李天柱于2008年5月,自筹资金创办了“柳林县普惠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学习借鉴省内外经验,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

费尽艰辛却接连受挫

然而,第一次养蚕经历让李天柱痛心疾首。那时,他还摸不准蚕宝宝的进食量,临近蚕吐丝的关键时刻,种植的桑叶竟然不够吃。结茧是桑蚕养殖极重要环节,若不能顺利结茧,那么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白费。几经周折,李天柱才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高价联系好了桑叶,踏着泥泞,把桑叶送到蚕的口中。本以为问题解决了,可没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后面。近一个月的饲养,蚕儿很快便可以结茧,收获就在眼前。可是,等了几天,那么多的小虫就是不结茧,而且开始在蚕房乱爬,房顶、墙壁爬得满满的,到最后,一个个萎缩的掉在了地上。看着满地掉落的蚕儿,李天柱的眼泪流了下来。

成功需要“再坚持一下”

冷静下来的李天柱,请专家做了诊断,原因是由于温度太高,必须想办法降温,而且还要通风。经过专家指导,第二次养蚕很顺利地成功了,房子里满是白白的蚕茧。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受挫,一次次面对和解决中,合作社逐步走上了正轨。在李天柱带动帮助下,加入合作社的创业青年已达240多人。此后,他又带领社员栽桑建园。2009年秋,创建了吕梁市第一个蚕丝绵被加工厂,注册了“普惠天雪”商标,生产加工纯桑蚕丝绵被和蚕沙蚕丝保健药枕,产值近千万元。

“娃们可以年年穿上新衣裳了”

桑蚕养殖让高家墕村名气大了,人气也旺了。2012年,全省桑蚕养殖现场交流会在高家墕村召开,全国知名农业专家及各地桑蚕养殖人士都悉数到场,加上看热闹的村民,当时小小的村子竟然聚集上千人。为乡亲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这是天柱回乡创业的理想。他还打算把大量桑枝回收做成食用菌,重复利用蚕蛹等发展多样产业。他更是有个宏伟的蓝图,把高家墕的路休整一番,打造旅游生态园,辐射带动整个三交镇的经济发展。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全村最显眼的建筑非村小学和合作社的厂房莫属。李天柱感叹道:“娃们可以年年穿上新衣裳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