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存事迹
拉加镇第二寄宿制学校位于拉加镇加思乎村,平均海拔3400米,离镇政府70公里,道路蜿蜒崎岖,简易难行,驱车约3小时。学校有60名学生,有学前班、一年级直四年级,虽现有教师4人,但正式教师只有1人,他就是张富存。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2000年9月,张富存踏上了牧区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并了解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张富存很多次采用家访的方式更深入地进行了解。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牧区的教师来说,就意味着可能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每一个家访过程中的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汗水,都体现着他对孩子们的关心和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到现在,张富存对加思乎村143个牧户的基本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不仅仅是家访,用步行的方式到学校上班对张富存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在2000年9月,第一次到加思乎村去任教时,张富存就是背着行囊徒步走了70公里路去的,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他无数次地用脚步丈量了这些土地,在拉加镇的大多数青山绿水间留下了他坚实的脚步。
他始终坚持不断地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张富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
因为是在小学工作,学生的年纪都很小,并且都是寄读在学校里面,到了冬天的时候,由于天气非常寒冷,很多同学手脚上都会长满冻疮,张富存看到了这一情况,就经常给孩子们的手上擦防冻霜,晚上当他们都熟睡了,他总会拿起手电筒挨个检查被子是不是盖好了,生怕他们着凉。低年级的小朋友尿裤子是常有的事,他看到了都会迅速地把小朋友带到自己办公室里去换衣烘烤,并让他们穿上自己的外衣坐在火炉旁取暖,以免感冒。同时,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十四年来,张富存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雪域高原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作为一名负有教育教学重任的学校负责人,他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作为校长,一年来不曾旷过一天工,均为全勤。现在,他是全校唯一的正式教师,且作为校长,是学校的总负责人,管理负责学校的教学、伙食、器材设备等。有时候学生食堂的米面等快完了,或者教学器材出现了故障,为了不耽误教学,他在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后,驱车到拉加镇或者大武镇采购东西,之后连夜返校,或者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出发返校。在寒冷的青藏高原腹地,当很多人进入梦乡时,张富存很多时候还在工作状态中。这样的情况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一直以来他的工作任务很繁重,但是每一项工作都没有懈怠过,因为有一股力量一直支撑着他,就是他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有益于学生。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所为,说他是“工作狂”。到了今天这种工作状态,的确不是他事先计划好的,只是因为爱学生,围绕一切为了孩子而培养了一系列工作习惯,这些习惯又水到渠成的造就了他这个“工作狂”。
相关专题 |
· 百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