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切为了咱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记屏南县代溪镇福善村党支部

张尚瑶 陈孝平

2015年03月16日10: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个富裕美丽文明的新农村梦想,在屏南县的福善村变成了现实。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区小村,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的华丽转身。2013年,福善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余元,这个数字目前仍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村里已涌现出十几个千万、亿万富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福善村的巨变,得益于有个好的党支部。”代溪镇党委书记薛世兴这样看福善村发生的变化。

磨破嘴皮点亮灯

“过去,没人愿意入党。群众说党员是‘柴头党’,做柴不好烧火,烧火火又不旺,没什么用处,现在大家却争着入党。一切为了咱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福善村党支部书记林隆焰对此颇为自豪。

1994年,党员林隆焰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不久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福善村有1200多人口。1993年,由村集体、个体户共同出资购买的全村唯一一台变压器被雷电击坏了。因为没电,村里几台柴粉机停了产,村民想做香菇就得花大价钱从外地购进木柴粉,雇人沿着机耕路或山路挑运进村。因为没电,村民只能靠点燃竹篾或手电照明,有人摸黑走路摔到河里,还有的摔伤住院。断电,让村民苦不堪言。

“一定要设法恢复供电。”新一届村党支部成立后立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变压器维修费由个体户出资一半、村民按人丁均摊,个体户按原价退股”议案,把变压器的股权收归村集体,从而迈出了恢复供电的第一步。

没有维修材料,林隆焰自掏腰包,瞒着家人把1万多元的“家底”全部取出,跑到省城一个店铺挨一个店铺地找着买齐。没有维修师傅,他硬是托朋友从县城请来技术过硬、工钱实惠的技术工。“复明”工程上马后,林隆焰每天与党员们一起头戴竹斗笠、脚穿解放鞋,准时出工。只用了半个月时间,电灯重新照亮了福善村。

要彻底解决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就得把3公里的木质电线杆全部换成水泥电线杆。可村里没钱,再让村民集资也行不通。林隆焰决意要啃下筹集资金这块“硬骨头”。他连夜写好报告,背着蓝布包向上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电杆改造工程项目获得批准,林隆焰乐得合不拢嘴。“要不是村党支部这班人能干,村子现在还是黑漆漆一片呢!”回想起这件事,68岁的林贵清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砸锅卖铁修好路

福善村唯一的村道是一条长3公里、宽仅2米多的机耕路。一下雨,道路泥泞坑洼,村里的东西运不出去,村外东西运不进来。更让人痛心的是,曾有村民因道路阻隔延误病情,落下终身残疾……“从百公里外拉一车棉籽壳到村口,每百斤运费1.8元;而从村口运到村里仅仅1公里的路,请人肩挑背扛,百斤运费却要0.6元。”73岁的林枝杖对此记忆犹新。如何重修村道,破解交通瓶颈呢?1995年,这个难题摆在村党支部面前。

“砸锅卖铁,也要修好致富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林隆焰拍着胸脯保证。可是修复村道需要10多万元资金。林隆焰再次向上级政府寻求帮助。在他的努力之下,村道最终被列为“以工代赈”项目。项目批下来,林隆焰喜在心里却愁上眉头:修复村道所需的几千个工日必须由村里承担,这些“工日”从何而来?

更让林隆焰揪心的是,好不容易说动了邻近3个村群众无偿出让部分田地。可工程开工当天,邻村十几个群众背着柴刀、挥舞着锄头,硬是阻碍动工,说是道路拓宽会破了“龙脉”坏了风水。面对迷信群众横加阻挠,怎么办呢?林隆焰与党员们一道,连续几个晚上打着手电,手提礼物到这些村民家中说情。“说着说着,大家感动了,理解了,也支持了。”林隆焰说。几天后,停工多日的工程又复了工。

党员的无私行动感动着乡亲们。大家不约而同、默默地加入开山挖土的行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3个月后,昔日坑洼狭窄的泥泞村道,变成平坦宽敞沙石路,不久又铺设了水泥路面。

村道完工后,村党支部有了更大的目标:打通天湖山自然村和邻近古田县酵酒洋自然村11公里的山路。林隆焰领着党员、带着乡亲们义务出工。渴了,伏下身子就着溪涧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坐在石头上端着盆钵吃几口冷饭。众人拾柴火焰高。2000年,福善村与古田县之间的道路终于贯通。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林隆焰指着整洁亮丽的村子说。放眼望去,只见福善村环村巷道平坦硬化,老年人活动中心耸立其间;小溪建起了防洪堤、水泥桥,清理了河道,放养了锦鲤,沿溪花带百花盛开。家家户户改建了厕所,用上了沼气,拉上了电灯。村里设立保洁员,安放了垃圾箱。村边建成了环抱600亩原始森林的农民公园。“我们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4%,是全省最绿的村庄。”提起这点,林隆焰自信满满。

村民致富党引路

福善村山高水冷,山多田少,村民靠传统的种植水稻和走街串巷买卖菜籽和铁锅,挣不了几个钱。如何发展生产、带领村民奔小康的难题摆在村党支部面前。1994年,林隆焰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惊喜地发现村子海拔高、气候好、土壤肥,非常适合种植高山生态萝卜和食用菌。在村里人不解的目光中,林隆焰带着党员干起来。他们试种了20亩“短叶13号”萝卜,亩产4000斤,亩产值2000多元。当时村里水稻亩产700斤,亩产值不到210元,种萝卜收入是种水稻的10倍。事实面前不再有人怀疑林隆焰的决定。目前,福善村种植高山蔬菜10多种,面积1000多亩。其中“福善萝卜”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白萝卜、花菜、包菜、白菜等5个品种还获得“绿色食品”标志。

邻近古田县种植香菇、银耳发了家。福善村的党员想带头试种,村里几个妇女却泼冷水:“你们是不是脑袋坏了,尽想这些新鲜事?菇只要坏了一灶就没钱挣了。”没曾想林隆焰领着党员试种的1万袋香菇、4万袋银耳获得丰收。第二年,那几个说闲话的妇女主动加入种植行列。福善村一度年种植香菇500多万袋,年产值1500多万元。

种香菇要挥刀砍树,破坏生态环境。从2005年开始,为响应当地“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新屏南、实施严格的阔叶林保护”政策,福善村党支部领着大伙儿自砸“金饭碗”。失去香菇这个支柱产业,大伙儿生计成了大问题。林隆焰到邻近塘后村考察非木生菌白木耳,觉得很不错。可村民想种却没本钱,林隆焰跑着要来菇棚补助2.4万元。当年18户村民种的50万袋白木耳卖了好价钱。“大家种白木耳挣钱了,林书记给担保贷款,3个人合伙投资150万,种了50万袋,挣钱了。”返乡青年林泰顺笑呵呵地说。如今福善村的党员每年为群众担保贷款200多万元,全村每年种白木耳500万袋,年产值1500多万元。

从单纯的种植水稻,到抱团发展高山蔬菜、非木生菌;从肩挑背扛走街串巷买卖菜籽和铁锅,向工厂化、规模化经营发展,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直至日本、韩国、荷兰,福善村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的华丽转身。对此,村民林荣芳深有感触:“过去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经济上很困难。后来我每年种3万袋白木耳,加上卖锅,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还盖起了3层楼的新房,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5年以来,福善村陆续摘得“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居”、“国家级生态村”4块“国字头”金字招牌和三届省文明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治安模范村等40多项荣誉。福善村党支部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林隆焰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宁德市人大代表、市劳模、市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小康道路无止境,党员模范不能丢。这就是福善村党支部。”挂点的屏南县纪委书记凌庆贤在现场做了这样的点评。现在,福善村党员由10名发展到20名,其中大学生6名。党员干部近年争取到项目资金600多万元,每年出义务工1000多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福善村这个山区小村里闪着金光。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