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云南云龙县: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03月11日14: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澜沧江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故名云龙。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位于大理州、怒江州、保山市结合部,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边远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1个乡镇、86个村民委员会(社区),总人口20.7万人,实有贫困人口40293户129110人,其中建档立卡11314户40595人,贫困发生率达62%。2013年,长新乡被列为云南省51个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试点乡之一。云龙县抓住整乡推进项目实施的机遇,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以整乡扶贫开发为主线,以“三一三五”群众工作法为服务载体,举全县之力做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优化组织设置,在体系建设上“双推进”。在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工作中,云龙县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结合各村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党员的特点,积极推行“1+1+1+X”的“党支部+产业合作组织+党员中心户+农户”四级网络积极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的“一村一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支持和帮助农村党组织探索在专业协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产供销环节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农村各类经济能人聚集到党组织中来,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组织保证。

注重素质提升,在队伍建设上“双推进”。一是选优配强骨干队伍。实施县处级领导挂村、县级部门包村、下派挂钩人员包村的项目等三项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安排12位县处级领导、12个县级单位、12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12名一般干部负责整乡推进工作,与此同时长新乡组建了一支由135名党员干部和237名村组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培训。开展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培训,推进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三是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以大力培养农村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为目标,从制定发展计划、开展学习培训、严格程序等方面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年内共发展党员15名,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提供人才支撑。

突出发挥作用,在阵地建设上“双推进”。 一是强化行政村活动场所建管用,避免出现行政化倾向。二是加快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整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资源,2014年投入资金76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2个,2015年计划新建活动场18个。编制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三年规划,力争3年内党员1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有7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建成县乡村组四级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加强党员分类管理。长新乡采取“群众评群众、群众评党员”的方法,在农村党员中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十佳状元”和农村“十好典型”的“双十”典型工程评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带头致富、新农村建设、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典型带动作用;同时,结合农村无职党员到村组活动场所开展义务轮流值班活动,将被评为“双十”典型的党员,以村为单位组建“感恩立德教育宣传队”,采取“火塘会”的形式,“以身说事”、“身边人”说“身边事”,面对面讲解党史知识、强农惠农政策,开展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党员群众感恩图报、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感情。截止目前,共有265名党员参加值班800多人次,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05条,办理85件实事好事,深受群众的好评。

加强基层保障,在资源优化上“双推进”。一是落实经费保障政策。从2014年1月1日起,行政村工作经费每村每年增加1万元,达到3万元;行政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生活补贴每人每月达到1800元,正职每人每月达到1700元,副职每人每月达到1650元,并为在岗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村民小组工作经费每年1000元,给予村民小组干部每人每月100元工作补贴,其中“一肩挑”每月150元。二是加强“四类人员”管理。加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和常务书记的管理,使“四类人员”成为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的骨干力量。三是开展强基惠农“合作股份”试点工作。按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先行试点、大胆探索、稳步推开的总体要求,在涉及整乡推进的长新乡6个村积极探索强基惠农“合作股份”试点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强化统筹协调,在服务建设上“双推进”。 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听取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定期研究安排部署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二是抓责任落实。建立了“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工作机制,将17项集镇建设重点项目分解到部门、责任定到干部,做到每个项目有责任部门、责任干部和挂钩领导。三是抓督查考核。为确保“整乡推进”各个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安全推进,县委政府督查室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的方式,对项目进展、资金运行、人员到位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挂钩领导、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四是抓观念转变。在项目建设中,改变以往扶贫开发模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开展“能人治村”方略,引导群众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上来。通过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群众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到集中体现,营造了上下联动、有机统一、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加大产业培植,在增收致富上“双推进”。紧紧围绕“建设万担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园、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园、万亩优质泡核桃示范园、万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园”的目标,建立干部职工产业发展“民情责任区”,由每名乡村干部包保一个“民情责任区”, 负责做好产业培植跟踪服务工作,为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在认真做好500万元“红色信贷”的基础上,加大产业贷勉扶持力度,使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户,实现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2014年完成烤烟收购3.80万担,实现烟农收入6152.88万元;生猪存栏4.57万头,出栏4.14万头,实现畜牧业收入1.23亿元;新种植5000亩花椒、金银花5000亩,切实拓宽高海拔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健全服务机制,在服务群众上“双推进”。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以干部职工“一卡五联”、机关部门“一区五送”、基层党组织“一转五建”为工作机制的“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一是创新“1+X”包户连亲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县级领导和乡领导班子成员“1+1”挂村、下派干部和乡村干部“1+1”包组、“1+X”联户的“1+X”党员干部包户连亲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组建一支由135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整乡推进挂村包组联户工作组,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村组农户,带动群众建设和谐、富裕、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服务载体。围绕如何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访群众”、变“做干部所想”为“干群众所需”、变“群众问着干”为“与群众一起干”这一主题,不断创新服务载体,着力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了“四有四先四评”群众工作法。“四有”:即村民小组有包组联户干部、包组联户干部有民情日记、乡党委政府有民情台帐、包户结对连亲帮扶有实招。“四先”:即事关全局的优先解决、群众急盼的优先解决、矛盾纠纷的优先解决、项目对口的优先解决。“四评”: 即自己评、群众评、领导评、组织评的形式对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评。

通过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目前,云龙县长新乡整乡推进试点项目规划总投资17667.68万元,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1.5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1%。完成以金银花、花椒为主的种植业3.5万亩,建设乡村公路(硬化)80公里,村组公里2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54公里,建设变电站1座,完成小水窖2200口、人畜饮水29件、干支渠62.2公里,建成扶贫安居房1116户,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30人次,完善改造教育设施11所,生态林建设2.54万亩,节能灶推广1500口、太阳能路灯205盏、垃圾池36个等。实现全乡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粮食550公斤以上,扶贫对象减少3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覆盖、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全乡面貌明显改变,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云龙县委组织部 杨俊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