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领导干部挂驻农村

广东湛江吴川市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项目纪实

2015年03月02日11: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吴川市从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与民众“零距离”接触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智,建立了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为农村党员上一次党课;撰写一份党建专题调研报告;办好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社会矛盾纠纷;选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打造一批和谐生态示范村;整顿一批后进薄弱党组织;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创建一批“五好”示范党组织)这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促使政府职能从“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变;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更加紧密联系基层和服务群众,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在第一现场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在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利益诉求,在第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市委的决策部署尤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个到位,紧抓农村党组建设

据了解,吴川市书记项目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全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法检“两长”和144个市直(含驻吴)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市委选派的20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挂点全市194个村(社区)党组织担当“第一书记”,定期驻村调研、开展挂钩共建、兴办惠民实事。

为确保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吴川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吴川市委书记曹兴亲自筹划党建工程“十个一”的工作方案,亲自深入蹲点调研,亲自参与动员部署,亲自推动工作落实,并抽调得力干部成立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保领导力量到位、人员到位。二是责任分工到位。市委明确镇(街)党(工)委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当地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力配合“第一书记”开展工作;要求市直单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主动将力量下沉到基层,切实为挂驻村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共同参与书记项目,共同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三是宣传示范到位。吴川市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吴川新闻简报、吴川新闻网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四是监督落实到位。吴川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镇、村,检查督促活动开展情况,通过召开分片汇报会,听取驻村领导干部的汇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第一书记”做好典范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两年多来,“第一书记”挂任本单位共筹集帮扶资金435.6万元,发动外出老板、党员群众筹集资金2900多万元,共组织帮扶修建、美化村路475公里,疏通排灌渠工程97处,建设、修缮村委会办公楼62座,修建校舍32间,共募集助学资金580万元,帮扶困难户940多户。

“第一书记”要当好基层社情民意的“调查员”、 “宣传员”、 “助推员”、“办事员”、“调解员”、“督导员”等重要角色。

挂驻塘尾街道东海社区的第一书记根据该社区濒临南海的实际,协助扶贫开发帮扶单位做好地拉大网项目,预计每年为集体经济增加100多万元。“第一书记”还结合村(社区)实际,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帮助所驻村定规划、理思路、出举措,引项目、引资金,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就业空缺。如樟铺镇南巢村第一书记引导外出老板返乡投资200多万元建养猪场,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5万元,也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目前全市共推进集体经济项目达176个。这样,“第一书记”将“十个一”活动与扶贫“双到”工作相结合,立足所驻村村情实际,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积极探索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市计生局局长陈志雄挂驻振文泗岸村后,积极发动深圳市鹏广达集团董事长曹成鹏、曹上保兄弟捐资150多万元建起文化楼、灯光球场,铺设镇通公路,修茸学校,并捐资200多万元进行饮水工程、村道硬底化建设工程及绿化、亮化工程建设。这样,“第一书记”就充分发挥了部门、行业和个人的优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协助解决了一大批道路交通、教育文化、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

市人防办主任梁华庆挂驻大山江街道河东社区后,针对社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居民小组帐务管理问题多、上访多的情况,积极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联系,耐心与当事人沟通,成功调解了企业占用坟墓地纠纷、那孔砖厂赔偿纠纷、那孔村与竹城村的林地纠纷等问题。“第一书记”通过协助政法系统开展“五个专项行动”,清查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化解信访积案,消除大量不安因素。

另外,尤其在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中,“第一书记”积极协助挂点村(社区)做好业务指导、人选物色、矛盾排查等方面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调配各种资源,确保了村级换届选举顺利圆满完成。据组织部提供数字显示,本届选举“一肩挑”比例高达93.3%,比上届提高77.3%,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高达91.25%,比上届提高62.65%,两个比例均远远超过省委提出的不低于80%的目标。吴川市兰溪村、兰石村、沙田村、大桥村、石碇村、庄艮村等一批换届选举重点、难点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配合下,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均一次选举成功,实现了湛江市委提出的“早完成,不出事”的目标,得到了湛江市委刘小华书记的批示肯定。

加强班子建设,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书记”既担当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又担当党的方针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一方面在最贴近群众的基层,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入情入理的宣讲,把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定上来;另一方面,监督好基层干部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打折扣、不走变通,防止落实为民政策缩水走样。“第一书记”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接地气,走访调研听民情,进一步锤炼了“实深硬快公廉”的“六字”作风。如市林业局挂驻村点中深入开展“三服务”(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工作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做到“六个一”,即领导到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创新在一线体现,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第一书记”以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物色优秀的“两委”干部后备人选,充实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班子成员,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使党组织战斗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部门、行业和个人的优势,积极整合了各方资源,协助了驻村解决了一大批道路交通、教育文化、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把“十个一”活动办成了群众满意工程。据统计,“第一书记”挂任单位共筹集帮扶资金167万元,发动外出老板、党员群众筹集资金2900多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268件,帮扶困难户940多户。

常听衙斋萧萧,为决民众心声

针对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薄弱环节,如何完善这些公开制度,并保证能得到农民的认可与赞同呢?

据了解,到目前止,吴川市各级共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54项。吴川市在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推行“4+3”工作法,“4”即“四民主”:坚持“民主知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的原则,通过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党群联席会议制度,从机制上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的管理,集思广益讨论决策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3”即“三把关”:通过村决策镇把关、村账镇把关、村支出监委会把关,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议和决议实施全程进行全方位监督。

2014年市委决定由市、镇两级的财政、审计、统计等相关部门选派干部组成村级换届财务审计小组,直接“插手”村级财务审计工作,30多个村(社区)聘请了湛江市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村(社区)的财务进行审计。村级换届选举开始前,“第一书记”主动协助镇(街)村级换届财务审计小组,对驻点村(社区)本届班子任期内的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确保村级班子“无病换届”,并协助审计组将村级财务审计情况及时公开公布,督促村支部书记将审计情况向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四议两公开”的贯彻落实和“4+3”工作法推行,使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程度进一步透明,群众更能充分了解村(居)委会日常具体运作,有效填补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那么,又该通过什么具体措施来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解决较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呢?

针对难点,项目组通过研究决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化解:一是主动登门拜访。逐家逐户登门拜访,听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对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如特困户、五保户、孤儿等等,认真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二是到党代表工作室接访。依托“党代表工作室”平台、“党代表接访日”等载体,接受党员群众的来信来访。三是召开座谈会。以茶话会之类比较轻松的形式进行座谈,让大家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四是设置群众信箱。在挂点的村(居)委会设置“第一书记”信箱,接收群众来信。对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及时转交村(居)委会或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跟进解决,限期办结。五是走访外出乡贤、专业户、老党员、老干部。向他们征求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六是撰写民情日记。“第一书记”每次驻村都要填写《吴川市领导干部挂驻农村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民情日记》,把在群众中了解到的民声、民情、民智记录下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每季度要进行小结,填写《吴川市领导干部挂驻农村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季度登记表》;每年年终进行梳理汇总,建立问题台帐。

最后一公里

吴川市“书记项目”是党建工作的鲜活载体,发挥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其最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制度上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广东省基层党建云平台供稿——谢欣欣 韩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