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建强组织促发展 强化服务聚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15年01月14日08:32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建强组织促发展 强化服务聚合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农村、社区党的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落实党建责任,强化监督问责,基层党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在去年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省委直接约谈问责4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8名县(市、区)委书记,并向21个县(市、区)委寄发党建函询通知书,直接通报指出200多个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约谈问责基层党建工作不力的党委领导,是我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抓住市县乡党委书记这个关键,强化党建责任目标,加大督导管理力度,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统筹、书记带头、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省委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带头深入农村、社区,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唠家常、谈发展。在省委领导的带动下,各级党委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定期例会等制度。市县乡党委书记牢固树立“书记抓党建、党建抓书记”的理念,不断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的理念和举措上下力气,以身作则深入基层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领导重视是关键,但根本还须制度发力,强化监督问责。

——坚持述职评议。从2007年开始,我省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市委书记、省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向省委作党建工作书面述职,会议述职不定期安排。市、县委每年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会议。

——强化党建考核。改进考核办法,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省委对市级领导班子的考核中,党建工作的权重由4%提高到10%。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每年对下级党委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考核。

——实行刚性问责。对抓党建工作提出了“约谈、建档、反馈、问责、通报、函询”六条追责办法,作为一项问责制度和规定动作,保证党建工作落实。

推动资源下沉,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2年以来,我省共选派4.8万名干部,进驻1.6万个村,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3年来,驻村干部围绕15件实事完成帮扶项目50多万个,改变了农村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生活。

坚持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下沉,我省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持续用力,紧扣“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主题,强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转变基层基础投入理念,加大面向基层的资金投入力度。

近年来,我省改变以往“各自为战”、“撒芝麻盐”的组织推动模式,把涉农资金打捆使用,将各类资源统一配置,真正形成了心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鲜明导向。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元投资为补充,努力撬动社会资金向基层倾斜。3年来,除正常的经费投入外,全省共向农村基层投入资金372.5亿元。

稳步推进基层党建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机制,明确“四个到位”,即确保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发放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费落实到位,确保基层组织活动经费落实到位,确保资金监管到位。目前,全省按照每村(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确定工作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今年,我省还将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标准。

——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在各级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蹲点服务行动。2014年共选派144213名机关干部,深入63503个基层单位,走访基层群众760.8万人次,解决实际问题60.8万余件。

省、市、县直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别确定1个基层单位和3个以上服务对象作为联系点,厅级、处级、科级干部层层确定联系点。建立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连心卡”制度。

——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全力办好“三件大事”。推行“三级平台、两个代办”,逐级下放审批服务权限、统一规范便民服务事项、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截至2014年底,“三级平台”硬件建设全部完成。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以扶贫帮困为主题的“春雨行动”,聚集社会资源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推行“大工委”、“大党委”制,打破条块分割,推动资源共享,实行统筹管理。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争做“扶贫帮困先锋和志愿服务先锋”活动。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素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党员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职责的发挥。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我省坚持动真碰硬、敢于创新,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偏低、致富领富能力差,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选优配强带头人,以村“两委”换届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契机,坚持“一好双强”标准,选出了一批优秀基层干部。在全省推广选拔“农村好青年”的做法,建立农村青年人才选拔管理机制。目前,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3岁,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6.1%,致富带头人占60.8%,干事创业活力更盛、底气更足。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35岁以下的18.8%,大专以上学历的79%,结构明显优化,活力显著增强。

强化教育培训,大力实施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和党员“双育工程”。两年多来,共培训农村干部37.6万人次、社区干部2.7万人次,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教学基地523个、实践基地784个。

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印发《关于建立县级组织部门抓大学生村官工作责任制的通知》,组织5000多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开展“青春无悔·美丽乡村”活动,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针对基层党员质量不高、党员意识弱化,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五项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2013年全省发展党员11万名,较2012年减少3.6万名;全省延长预备期转正党员432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176人。

明确党员“七权七责”,要求社区、企业、机关等不同领域党员,分别细化制定行使权力、履行责任的具体标准和内容,让党员明权确责、履职尽责。

——针对作风不强、党内生活不严格,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开展了在农村深化打黑除恶灭霸扫痞专项行动,截至2014年12月初,全省共打掉黑恶痞霸团伙48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03人,包括农村干部93人,保障了农村和谐稳定。

建立党内生活“四个日”制度,确定了“3·23警醒日”、“7·1党章学习日”、“9·23专题民主生活日”、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党员活动日”,严格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坚决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截至目前,全省所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选优配强带头人,省管党费奖补1600万元,撬动各级各类资金1.81亿元,新建1067个村级活动场所;梳理解决信访积案10038件。全省5394个后进村、社区,已经实现转化5217个,转化率96.7%。

基础牢固,坚若磐石。一项项举措,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别志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