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时圣宇
2015年01月06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2014年7月,作为广东省委主要领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的佛山市南海区,率先探索试点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简称驻点联系制度),2014年10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意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驻点联系制度开展近半年来,究竟如何确保干部常下基层,是否化解基层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记者日前赴粤作了调查。
“三固定”
联系群众有了“硬杠杠”
“以前要到镇里才能见到杨书记,现在不用了,每周二下午他都会来,有啥事儿直接去村委会找他就行。”揭阳市揭西县金和镇新高园村村民林原辉口中的“杨书记”,就是金和镇党委书记杨杰生,也是直接联系新高园村的驻村小组组长。
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毅介绍,广东自推行驻点联系制度以来,一直坚持“三个固定”,即固定联系人员、时间、地点。
固定联系人员: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人大副主席等领导干部每人直接联系1—2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都安排1个成员相对固定的驻点团队,由镇街领导干部牵头负责,成员包括镇街部门负责同志或党员干部,县镇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社区)各类服务中心、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同志,大学生村官、法律顾问、志愿者等组成辅助团队。
固定联系时间:以县(市、区)为单位,每周统一固定1天时间作为驻点日,驻点日原则上不安排重大会议。位置偏远的联系点可每两周安排1次驻点联系工作。
固定联系地点:一般安排在村(社区)行政办公楼。
“以前也有挂村的,但大多有事才来,没事不来。”杨杰生说:“现在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带队当组长,周二分上下午两拨人马,下村上班。”
驻点联系制度推行后,广东全省不少地方乡镇干部的下乡,逐渐由以往的随机变成一种习惯,成为每周工作中固定的一部分,雷打不动。
“‘三固定’就是硬杠杠,将乡镇干部联系群众从时间、空间、人员组成3个维度固定下来,目的是解决以往干部下基层一阵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痼疾。”揭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邱海宏说,“其深度影响还在于,促使乡镇干部在思想意识上由一个从‘官’到公仆的转变——不是百姓到干部这来,而是干部应该走到百姓中去。”
“三明确”
联系群众有了真抓手
2014年11月4日。刚吃过午饭,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祠巷村村民陈建良就赶到村办公楼,他向镇党委书记杨伟亮反映:出村道路太窄,两边都是池塘,容易出危险。
“听说驻村干部帮群众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很多年前的遗留问题,我就去试试看。”陈建良说,“杨书记让我带他到现场看,看完就拍板,现在出村路拓宽工程马上就竣工了。”说着说着,激动的陈建良拉着记者就要去现场。
中山市小榄镇党委书记黎汉钊也遇到过杨伟亮类似的经历。“驻村的乡镇干部,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的了解到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帮助解决问题。”黎汉钊说。
广东在下发文件中就指出了驻点联系制度的“三明确”:明确联系任务,即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联络感情,解决问题;明确联系方式,主要是接待、走访、慰问、座谈;明确关键环节,抓好公告、日志、台账三个关键环节。
“三明确”从任务、方式、环节上为各个镇街设计了“规定动作”,使各个镇街在开展驻点联系制度中有了规范。在此引导下,不少县(市、区)还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融“三明确”于一体的平台和抓手,如三水区的“民生微实事”、揭西县的“党员代办制”等。
2014年12月23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二。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5名驻点干部与5名便民村“两委”成员在镇人大副主席邓钧肇带领下,如期来到村办公楼开展定点定时定人定责接待群众。随着驻点联系制度的持续推进,来访的村民渐渐减少。11名参与接待群众的干部便被分成两组,一组4人负责在村委办公楼“接访”,另一组7人进村入户“上门造访”。
“上门的团队成员需走进田间地头,边干活边和群众拉家常。”邓钧肇说,“不是简单挨家挨户走一遍,还要记录民情日记和工作台账,帮助贫困户脱贫,制定村集体致富规划。”
在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家家户户门口显眼处都多了一张联系卡。“您好,我是小金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这是街道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的联系卡,上面有我和我们团队其他成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微信号,如果您对村委会、办事处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或者个人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的,请直接和我们联系。”小金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俊杰带着驻点团队来到联系点柏岗村,走家入户派发联系卡,“小小联系卡是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承载的是为民服务。”
“当时我们还在担心会不会变成一个纯粹的接访和信访,会不会暴露太多历史问题而无法收场。后来发现,只要与群众交心、贴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驻村工作有活力。”南海区丹灶镇党委副书记唐建强说。
“三联动”
联系群众有了责任状
“驻点联系制度能否有效推行,除了科学详细的制度设计,关键还在于是否有强化的责任保障。”广东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处长欧阳贵友说。那么,驻点联系制度包括哪些责任方?又各履行什么样的责任?
强化驻点联系制度责任保障,首先是强化镇街的主体责任,镇街党(工)委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每月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驻点联系工作过程中群众提出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具体落实中就强调驻点联系制度的‘首办责任制’,坚持接访案件一跟到底,担起联系事主、答复事主的首要责任,‘一竿子插到底’。”三水区党联办主任赵留记说。
在清远市佛冈县高岗镇就有这样一件事:长江村的两个村民小组向驻村干部反映村里自来水一直未开通,由于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驻村团队无法解决,就是通过上报西南街道的专题会议,一直协调到县直部门,最终得以解决。
其次是强化村(社区)的承接责任,事前收集情况,事中主动配合,事后跟踪落实,村“两委”原则上每周召开1次会议,研究落实村(社区)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每次驻村干部来前,村“两委”都先将村民反映的问题做个汇总,提高效率。”惠城区汝湖镇大梁村党支部书记李雪欢说。
再者,就是强化市、县(市、区)的督导责任,督查执行落实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并做好驻点联系情况的评价工作。揭阳市委组织部每周二都派出5个以部领导为组长的专项督查组,分赴各乡镇随机督查。驻点联系制度开展以来,市委督查组深入各县(市、区)共督查86个镇街386个村,先后有17名团队成员因工作不到位受到通报批评。“督查、暗访、责任追究,给试图蒙混过关的干部树了一根高压线。”揭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永正说。
“我家刚挖了番薯,你们什么时候来尝尝?”“谢谢你们,你们有空一定要多来喝茶。”调查中,记者多次听到这样淳朴的话语,折射出村民们对驻村干部的热情态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就全省推行驻点联系制度强调,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下一步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省委决定在全省推行这项制度,主要目的是让乡镇(街道)干部全面接触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一些地方的探索实践来看,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和制度化,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三固定、三明确、一保障”的实践方案,全省1585个乡镇(街道)的近2万名班子成员,每周固定半天,组团进驻26117个村(社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全省收集群众关切问题319526件,已解决259142件,化解了一批基层热点难点问题,加速形成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新常态。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6日 18 版)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