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沈阳法库县:架起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的“金桥”

2014年12月22日17: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加强党建工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总要求。近年来,法库县委围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找准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坚持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精神,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全面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引发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蝴蝶效应”,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共振、互动双赢。如今,陶瓷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集群、辉山乳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孟家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及辽河经济区、拉马河经济区和东湖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各产业园区党工委带领下,充分发挥各产业党组织的凝聚作用,切实调动各级党员干部、企业家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开拓精神、创造活力,助推各项产业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沈(阳)法(库)经济走廊”上的黄金大道上。“中国瓷谷、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产业品牌业已形成。法库陶瓷、桃山白酒、辉山金皇后奶粉、法库牛肉等一批知名产品驰名中外,“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国树莓之乡”誉满全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彰显。

背景起因——新困惑催生新思路

解决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内在动力。面对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新困惑,法库县委及时调整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创新党组织设置,找到了打开困惑的“钥匙”。

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地方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但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产业园区等新经济组织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党组织活动方式与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不相适应,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要求党员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实用,而传统的党员教育内容缺乏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服务产业的针对性,党员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三是在产业发展中,群众对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充满期待,而党员缺乏组织引导,找不准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难以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与群众愿望不相适应。

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使其更加适应全县经济发展需要,是法库县委一直在认真思考、不懈探索和致力解决的问题。2010年初,法库县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力求通过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破解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难题,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支部建在产业上”,就是综合乡镇和村的区域特点、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党员数量和从业情况等因素,突破传统的按行政区划的设置党组织模式,加大在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着力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企业党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党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主要做法——新思路带来新实践

思路一变天地宽。几年来,法库县通过全面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使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夯实,使党的组织优势直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群众创业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创新组织设置,强化规范管理。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加强队伍建设和强化规范管理,实现了组织在产业上夯实。一是科学设置产业党组织。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分两种情况组建党支部:一是围绕本村主导产业建立党支部,隶属于村党总支部;另一种是依托两个或两个以上村的同类产业建立跨村产业党支部,隶属于乡镇党委。产业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村党总支委员兼任,或由具有党员身份的经济组织负责人或致富带头人担任。同时,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强力打造企业党组织书记、企业党员和企业家“三支队伍”、发挥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眼于提高产业支部党员的规模和素质,县委出台了《关于做好在各类经济组织和产业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员掌握实用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发挥示范作用,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创先进、争优秀。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县委从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目标考核等方面对产业党支部进行了统一规范,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健全了党支部与产业理事会联席会议、党员双重组织生活、为民服务、扶贫帮困等各项制度,并在明确支部职责的前提下建立了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年度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给予工作经费等奖励。

依托组织优势,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党支部注重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服务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的规范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一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推动产业发展规范化。引导经济合作组织围绕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模式、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建立“资源利益共享、生产购销互助、责任风险共担”的组织运行体系,有效地推动了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法库县广盛源牛业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党支部引导下,积极兴建标准化养牛小区,通过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实现快速发展,社员总数已超过200多人,拉动周边养殖户近2000户,为“中国牛县”产业名片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已成为省级示范社。二是发挥服务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发展集约化。通过宣传发动、服务推动、典型带动等途径,引导党员群众充分认识“抱团出击”相对于“单打独斗”的重要性,同时以服务生产、推广技术、打开销路为主要任务,推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分户受益”的统分结合的运作模式,提高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法库县启林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主动为养鸡户提供进鸡雏、购饲料、搞防疫、技术管理、收购、销售“六统一”全程代理服务,在实现集约经营的同时,消除了村民诸多后顾之忧,全村养鸡专业户发展到300余户。三是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整合土地、人力等资源,切实帮助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沈阳王者陶瓷有限公司于2010年建立党支部,在县委号召下实施“支部建在产业”工程,先后组织党员开展“党员为企业献计献策活动”,支部党员带头,仅去年便向公司提交合理化建议16项,当年为公司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支部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革新与劳动竞赛活动,累计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达百余次,为企业节约设备成本达3000余万元。

彰显党员作用,引领群众致富。“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真正把党员聚集在产业中,使党员如鱼得水,有了“用武之地”,在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中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一是争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广泛开展争创“党员示范户”、“党员致富标兵”,许多党员成为种养业大户、致富能手、技术能手,在产业发展中真正给群众、给企业“打个样儿”。永昌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3名支委人均建大棚6栋,22名党员个个堪称致富标兵;广盛源牛业专业合作社5户“党员示范户”户均饲养肉牛60头。二是争做政策技术的“明白人”。许多产业党员通过远程教育、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和实践积累等途径,掌握过硬的生产经营本领,成为农村政策和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和“传播者”。叶茂台镇叶茂台花生专业合作社党员李树千经过多年学习实践,掌握了花生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的全套技术,支部请他担任技术服务员,他不讲条件、不讲代价,社员的许多生产技术难题经他点拨后迎刃而解。三是争做开拓市场的“营销员”。产业党支部坚持把市场营销作为产业发展的“大课题”和“大学问”来研究,引领党员群众创品牌、闯市场、增效益,努力成为市场营销的行家里手。五龙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在支部书记李洪军的带动下,8名党员自掏腰包注册了“五龙山牌”葡萄商标,并将产品成功打入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等10多家大型超市,售价明显高出同类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益;叶茂台花生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责成党员唐志宏抓销售,每年他都及时向全国各地发布销售信息,并带队外出考察洽谈,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去年仅在广东销量就达300多吨。四是争做结对帮扶的“实践者”。围绕实现共同富裕,产业党支部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名党员致富能手与一名或多名有致富愿望的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技术、销售等全方位进行帮扶,实现先富带后富、同走致富路。永昌蔬菜专业合作社22名党员通过“一帮一”牵手活动,已帮扶58户村民走上致富路;法库县洪元树莓专业合作社党员张国军主动承担了帮扶贫困户张恒贤的任务,无偿借给其1.5万元栽植树莓,去年底张恒贤增收近5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五是争做促进发展的“急先锋”。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使企业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显著增强,使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显著提高,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急先锋”。2014年,全县非公企业支部党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38件,提出合理化建议180余条,参与科技创新项目8个,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六是争做社会和谐的“推动者”。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企业党组织引导企业管理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真情反哺社会,开展“送温暖”、“感恩奉献”、“帮扶共建”等活动,每年为扶贫济困、公益慈善事业、抵御自然灾害等捐款80多万元,使企业良好形象得到树立,社会评价一致向好,社会氛围和谐稳定。

成效及意义——新实践收获新成效

法库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适应发展需求、得到党员支持、深受群众欢迎。经过不懈探索与实践,收获了党建加强、产业壮大、经济发展、群众受益等多重成效。

党的基层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使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得到延伸,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得到拓展,党的执政基础得到巩固。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各类产业党支部262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245个、产业协会党支部5个、产业园区党支部12个;同时,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145个;产业党支部中拥有党员3115名,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21%;在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致富能手中新发展党员235名,占全县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0%;同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50名。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使党组织站在了农村产业发展最前沿,其规划引导、服务协调和组织整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资源共用、生产互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动共促的长效机制。几年来,全县产业党支部共开展技术指导5300余人次,提供产业发展信息2000余条,协调落实发展资金4500多万元,帮助协调解决贷款2100多万元,使党组织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源和优势,党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引领群众致富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靠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真正让一大批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自觉站在经济发展第一线“唱主角”、“挑大梁”,积极为农民讲政策、授技术、捕信息、跑市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不仅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放大,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党员干部,在全县广大农村形成了“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你追我赶当先锋”的喜人局面。一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党支部的凝聚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工人的干劲儿,使企业受益,也使工人们的待遇进一步提升!”

产业党建助民富效应进一步凸显。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切实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带领农民致富的难题,成为撬动农民致富的支点,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进程,提升了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力地助推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全县发展辣椒、花生、树莓、葡萄、万寿菊等特色农业90余万亩,辐射带动农户3万多户。陶博会期间,交易额突破130亿元,“中国瓷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暨2014沈阳航展,着力建设“亚洲通航之都”;休闲食品产业集群、辉山乳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辽河经济区、拉马河经区累计引进企业150余家……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长、生活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文明和谐,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带动全县逐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验启示——新成效引发新启示

法库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破解了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难、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难、党员作用发挥难“三难”问题,符合党的十八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思路,为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支部建在产业上”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把“重锤”。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强化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可靠保证。法库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行政单位为主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有效拓展基层党建领域,消除了党建工作“空白点”,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产业发展第一线得到有效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扩大了“两个覆盖”,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也使大量的农村产业骨干、非公企业的技术骨干不断转化为党员、大量产业党员不断转化为产业骨干和带头人,促进了党员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更具特色、更显活力、更有实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支部建在产业上”是强化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剂“良方”。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于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履行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职能。法库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赋予产业党组织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能,把党组织活动直接延伸到服务产业发展中,促进了党组织职责专业化、党员作用具体化,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实现了以服务强组织、增活力、赢民心、树形象。

“支部建在产业上”是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引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就是围绕致富奔小康这条主线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同时积极促进非公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法库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适应市场经济和各项产业化发展需要,使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各项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发展,促进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带动非公企业创收、做大做强产业,激活了农村经济“一池春水”,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支部建在产业上”是开启群众致富之门的一把“钥匙”。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核心问题在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农民增收来开展。法库县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程,将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党群共富、全程代理等党建载体融入到发展产业、为民服务之中,顺应了群众求发展、盼富裕、奔小康的迫切愿望,通过党组织的服务推动作用和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广大群众投入到发展优势产业中来,开启了广大群众的致富之门,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