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葫芦岛市开启“全天候”模式 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2014年12月19日13: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葫芦岛市把在社区居住的6.4万名在职党员全部纳入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和监督,探索“全天候”管理、监督、交流模式,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绽放在职党员“正能量”。

一、活动背景

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活动载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在职党员忙于本职工作,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的单位党组织对活动支持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有的组织人事部门缺少系统的监督考核措施,致使活动流于形式;有的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匮乏;有的居民与社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沟通交流和表达诉求的渠道不通畅,等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葫芦岛市通过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站”、出台 “双向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信息管理平台等措施,使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和居民之间形成有机的“全天候”运转体系,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作法

(一)“网格管理”实现“人岗相适”全覆盖

一是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为确保党员报到率,全市统一设制了“一信三表一卡”,即《在职党员介绍信》、《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登记表》、《在职党员社区活动登记表》、《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建立起沟通联系机制,实行“数据反查”,社区对已报到的在职党员填写《报到回执》反馈给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督促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及时到社区报到开展活动。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在职党员人数和分布情况,采取就近、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将在职党员纳入网格管理。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在职党员服务站”,由社区党组织成员或有一定影响、热心社区服务的党员担任站长(网格长),组织网格内在职党员开展活动,对网格内各项活动负总责。三是科学设置服务岗位。根据在职党员“地缘、业缘、趣缘”情况和社区居民需求,设立了环境整治、治安防范、便民服务、帮困助残、法律援助、文化建设等六大类1300多个岗位。通过申报选岗、群众议岗、支部定岗,使参与活动的在职党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了在职党员服务范围全覆盖,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新模式。

(二)“双重反馈” 强化“8小时之外”监督

一是建立双向反馈和民主评议机制。制定下发了《葫芦岛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考核管理办法》,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干部“德”的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管理考核奖惩机制。组织部门把对领导班子年终考核和选任干部考察的范围拓展到了社区,深入社区征求意见,由社区负责同志填写“社区征求意见表”,对单位党组织和考察人选参加社区活动情况,以及在职党员邻里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每年互相反馈党员参加活动情况,在“三会一课”中增加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情况专题汇报,并记入党员档案。实行社区定期评议在职党员,在职党员年终对社区党组织进行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公开公示。对不履行双重管理义务的在职党员,不能定为优秀档次,不能评为先进,不提拔使用。二是建立星级评创机制。成立活动监督小组,全市从居住在本社区的“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和居民中聘请了500名义务监督员,每月对在职党员进行民主评价,评为较好的党小组和在职党员荣获一颗星,年终以得星多少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将评议结果与党建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三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在职党员个人档案、联系帮扶档案和活动记录档案,让在职党员与联系户、贫困户结对子、交朋友,做到思想上勤沟通、生活上多扶持。对于热心服务居民群众的在职党员、积极组织活动的社区党支部进行评选表彰,激发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全天候信息平台”畅通“绿色通道”

一是实时掌握活动数据。全市建立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信息管理平台,设置了管理、单位、街道、社区和党员五级账户,面向社会“全天候”开放。在职党员到社区活动后,可直接将活动信息录入系统。“平台”的活动情况等相关数据均对外公开,各单位及普通群众可在线查询、监督和举报。“平台”的查询与统计功能使各单位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二是管理考核不留死角。各级组织部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社区可根据在线掌握的实时数据,及时对在职党员开展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避免了传统的数据层层统计工作量大、上报不及时、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有效破解了社区工作人员少、参加人员面广、活动次数多、程序复杂等难题,保证了活动扎实有序开展。三是构建起绿色沟通体系。“平台”由社区把握信息审核关,数据审核通过后本人不能更改,保障了数据的客观真实。“平台”打破了部门限制,建立起居民、党员、社区、所在单位、组织部门“五位一体”绿色沟通体系,形成了以“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服务免单”为特色的“四单制菜单式”服务模式,消除了以往信息层级传递时间长、效率低、落实效果不好的弊端,实现各层级沟通“零阻碍”、信息传递“零损耗”、时时沟通“全天候”。

三、取得成效

(一)推动在社区居住的在职党员全员走进社区

全市218个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通过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把在职党员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加强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协助做好对在职党员工作以外的管理,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机制。在职党员每季度至少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一次,完成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全市923名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6.4万名在职党员全部走进了218个社区。

(二)推动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意识空前高涨

社区党组织在每个网格区域确定的联络监督员和义务监督员,通过在社区楼院内和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党员服务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自我约束意识,形成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自觉为社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氛围。兴城市温泉街道兴海桥社区在职党员服务站发扬“六带头”精神,即:带头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区平安,带头弘扬社会公德,开展“我爱我家”为题的社区摄影作品展和“保持优良传统,树立道德新风尚”为题的红歌唱活动。连山区渤海街道根据社区网格内服务对象的数量、范围和特点,由社区干部、楼栋党支部书记、包片干警、公益岗位、直管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等人员为主体建立管理服务团队,在“网格长”的组织下,定期走访服务社区居民。龙港区龙湾街道腾飞社区在职党员代表发起了“五个一”的倡议,即:认领一个服务岗位、帮扶一家困难户、提出一条好建议、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一个表率。南票区九龙街道组织开展了以“当先锋、创佳绩、做百姓满意的党员干部”为主题的在职党员教育学习,“多彩艺术、魅力舞台”文艺大型汇演,在职党员义务献血等活动。

(三)推动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的成效更加明显

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通过组团式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共建活动,积极为社区建设出点子、想办法,帮助理清思路,完善机制,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有力促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市领导带头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劳动、爱心捐助、扶贫帮困等活动。900多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一户贫困户,每名在职党员联系一户群众,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全市6.4万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开展活动9万多次,捐助帮扶救助资金200多万元,走访慰问居民群众2.2万余人,成功化解群众矛盾300余起,解决邻里纠纷50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5100余条,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实事1.2万件,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经验启示

(一)开启“全天候”模式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加强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一是开辟了从严管党、治党的新途径。通过加强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管理考核,在职党员不只局限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单位受到约束,8小时之后也要受到管理,这种“全天候”管理模式对党员的一言一行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打造一支思想坚定、业务精干、奋发有为的党员先锋队伍的基础更加牢固。让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加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和监督,是确保在职党员能够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约束自己、规范言行的必要措施。二是延伸了党员管理的时空范围。通过加强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管理考核,延伸了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时空范围,通过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沟通反馈,在民主评议、选拔任用等方面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言行,有助于建立党员“全天候”的模范效应。三是拓展了党员管理的渠道。通过加强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管理考核,德行关注的多了,潜绩看的多了,党员管理的渠道意见与党员结构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变化相适应了。通过建立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双向互动机制,打开了党员管理的新渠道,不论是作为“单位人”还是“社会人”,都时刻处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时刻都提醒广大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开启“全天候”模式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促进社区党建的新力量

一是改变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原有格局。在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广大在职党员结合自身优势和工作特点,积极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加入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他们智力、人脉、资源优势的发挥,一改社区党建工作的单一和单调,逐渐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二是壮大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生力量。通过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在职党员组团到社区报到,一大批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视野开阔的党员加入到社区党建工作中来,为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思想、新资源、新思路,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职党员进社区,调动了社区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盘活了现有资源。三是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动水平。通过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在机关工作的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在参与社区组织的党建活动的同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一些长期以来想开展而不能开展、不会开展的活动相继组织起来,广大在职党员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组织和生活圈的双重认同和归属感,社区党员活动室晚上亮起来了,社区党建活动节假日热闹起来了。

(三)开启“全天候”模式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载体

一是开辟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在职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发挥作用往往是在工作单位,是在“八小时”以内,“全天候”发挥党员作用不明显。通过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完善了在职党员与群众联系交往的形式,在社区这个最基层单元中,可以更加深入、直接、全面的与群众交往交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更加直接、直观,也更容易被群众接受,通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丰富了党群互动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在职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网上点单、网上领单、网上交流、网上评议,改变了传统的党群互动方式,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群众的意见反馈更加及时。通过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互动,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又是维护社区稳定、密切党群关系的有益尝试。三是巩固了党的基层执政基础。通过强化对在职党员的管理、监督、考核,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通过亮明身份、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密切关系,满足了基层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期待、强化了对在职党员的监督管理、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