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汕头潮阳区:建设一支带头抓党建、带头服务群众的村级书记队伍

2014年12月19日10: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潮阳区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潮阳的区情。潮阳区现有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9个镇,272个村(社区),总人口约175万,是汕头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占汕头市人口的比重近三分之一。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区,农村社会管理压力大、任务重,历史遗留问题多,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级无钱办事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少村级党组织班子不强、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尤其是书记队伍化解矛盾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弱、带头作用不明显,致使一些基层矛盾化解不及时,动辄发生群众集体上访,区、镇两级领导经常忙于接访、维稳、平息事态,抓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正常工作的时间、精神和效果大打折扣,“两委”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比较严重,2012年受处分“两委”干部54人,其中支书25人。三是贯彻中央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中央也多次提出大抓基层、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

建设一支善抓党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优秀支部书记队伍,既符合潮阳区的区情、切合潮阳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又能落实、体现中央的部署要求。为此,新一届潮阳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决定把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尤其是加强村级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全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2012年确定把“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队伍管理激励机制”作为“书记项目”后,2013年直接聚焦村级书记队伍建设,就是决心要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思路和做法

为推动项目实施,潮阳区委围绕“村居和谐、村务规范、班子有为、干部廉洁”的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方面,从“选、育、管”下手,选准配强、提升素质、强化管理,另一方面,找准工作抓手、创新活动载体,强化责任落实和外力推动,促使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转变作风、服务群众。

1. 多渠道全方位选优配强村级书记队伍。树立鲜明的选任导向,坚持一把尺“量才”、多渠道“选才”,着力把那些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一是实施“育苗行动”一岗一备。实施村级党组织建设“育苗”行动,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做到“两委”正职后备人选“一岗一备”,并择优选拔到镇(街道)机关部门跟班学习,共选拔村级后备干部983名,其中“两委”正职后备人选227名。二是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注重加强村级书记队伍的跟踪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对抓党建工作责任不落实、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2013年共调整“两委”干部40人,其中党组织书记19人。三是结合“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敢于打破陈规,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注重从本地回乡青年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中选拔发现干部,对一些党组织干部人选缺乏,尤其是一时找不到书记合适人选的,采取从镇机关干部中下派“第一书记”的做法,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在2014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产生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新任的89人,其中属“两委”干部提拔的39人,属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的17名,属镇机关下派挂任“第一书记”的33人。通过拓宽选任渠道、完善选任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群众信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2. 转变培训方式,实施针对性培训。一是书记亲抓培训、亲自授课。坚持每年都组织对村(社区)书记、主任进行集中培训,每期培训班,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都坚持到场动员,并为他们授课,针对农村干部违法违纪比较集中的领域,重点培训国土管理法规、党风廉政建设、村务管理业务知识、农村财务管理知识、预防职务犯罪等内容,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观看电教片《焦裕禄》,着力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履职水平。二是实施上门培训。采取送课下乡的形式,组织潮阳区纪委、组织、民政、财政和检察等部门人员组成培训团队,主动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把培训点移到农村干部的家门口,解决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带动各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广泛开展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近2年共培训村级书记540多人次,培训“两委”干部3500多人次。三是依托远程教育站点进行培训。充分利用镇、村285个远程教育站点,组织观看电教片,开展在线学习培训,推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四是组织村官进大学。鼓励村、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国民大专学历教育,共分3期选送233名农村干部参加汕头大学“村官班”学习。

3. 强化民主管理,加大村级书记队伍的监督力度。注重建立规范有序的村级运行机制。一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防止书记“一言堂”。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票决制实施意见》,对村级重大事项按程序确定决策议题,要求村(社区)征求意见报有关部门审批后,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票决。进一步规范了村(社区)干部行为,有效防止村级书记在村级事项决策上搞“一言堂”,促使村级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二是修订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出台了《潮阳区农村财务管理规定》,修订了《潮阳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汇编》,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运作,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的长效机制。三是试行“双诺双述双评双公开”绩效考核制度。要求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年初围绕工作目标,既向党员群众承诺,又向镇党委承诺;年终既向党员群众述职,又向镇党委述职。既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又接受镇党委评议,做到承诺内容公开,评议结果公开。

4. 注重激励保障,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是提高岗位报酬。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村(社区)“两委”成员岗位补贴标准以及区财政补助标准,并将提高岗位补贴标准中由村(社区)负担的占比20%的资金也一并由区财政负担起来。二是建立绩效奖励制度。年终根据村、社区干部完成年度岗位责任制情况,分级确定年度绩效奖励标准,党组织书记最高可达到4000元/人。三是完善离任生活补助制度。规定对任村(社区)“两委”成员10年以上(含10年)正常离任的,可按本人离任前的月工资报酬百分比计发月生活补助。潮阳区财政按200元/人?月的标准下拨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社区)“两委”成员生活补助资金。四是加大政治成长激励力度。注重将各种表彰名额向优秀和长年任职的村、社区干部倾斜。积极执行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有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为镇(街道)党(工)委委员、公务员。五是强化村级经费保障。2013年对潮阳区20个非农社区,按每个每年15万元的标准下发办公经费补助,对31个贫困村,按每个每年3万元的标准下拨办公经费补助,使村级书记能干、干成事。同时,坚持党费使用向基层倾斜,2013年从潮阳区管留存党费中下拨给每个镇(街道)各5万元,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专项补充经费。

保障措施

1.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逐级落实抓带责任。一方面,区委书记带头亲抓。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亲自谋划、亲自动员、亲抓推动。突出抓住村级组织建设这个重点,带头开展村级党组织建设大调研,全面摸清272个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情况,做到谋划有思路、决策有依据、工作有着力点。坚持身体力行,带头攻坚克难、推动落实,带动各镇(街道)书记把村级组织建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自己的“书记项目”,努力营造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建、带头抓党建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实施镇街书记抓村级党建责任述职评议,传导压力。把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镇街“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潮阳实际,出台述职评议办法,召开区委全委会,由各镇街书记就落实抓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述职,并接受投票评议。潮阳区委对排位前3名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排位后2名的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由潮阳区委组织部发出约谈通知书,潮阳区委书记对其进行约谈点评,限期半年落实整改,并动真格兑现奖惩,2013年下半年对其中1名镇委书记进行调整。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推动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切实增强党建“主业”意识,真正把村级书记队伍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2. 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注重强化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形成党委书记亲抓、班子成员协同共抓的工作局面。一方面,挂点包村整顿后进。下大力气抓好2013年村级组织整顿建设,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打牢基础。2014年对排查确定的3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由潮阳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包村整顿,并从潮阳区直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组进行驻村整顿,安排区直机关党支部结对联系进行帮扶,先后召开1场党政联席会议和3场整顿工作推进会,及时编印了《潮阳区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驻村工作手册》,通过领导带头推动,强化责任落实,整顿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13年潮阳区25个后进村(社区)和问题突出村全部按时实现转化,2014年3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至目前已有5个基本实现转化,各级共排查解决相对突出问题69宗,办实事好事163件,各级累计扶持资金3503.7万元。另一方面,领衔创建先进示范点。2013年,自下而上推荐、筛选出22个基层党组织和村级书记带头抓好党建、带头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组织力量编写了《基层党旗红——潮阳区基层党组织“双带头”先进典型纪实》一书,通过树立典型,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2014年8月份,计划组织开展“十佳”村级党组织创建活动。由潮阳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和各镇(街道)党政正职每人挂点领衔创建1个村(社区)党组织示范点,通过优化组织设置、选准配强班子、规范组织生活、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制度,培育一批村级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在此基础上,评选树立10个先进典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提升潮阳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3. 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增强活动实效。一是创造性开展“善学习、快节奏、敢担当、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2013年3月,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亲自策划在村(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为期半年的“善学习、快节奏、敢担当、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社区)党组织书记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提速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为民服务的作风明显加强。二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围绕“四个对照”要求,在村(社区)党组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三严三实”精神为准则,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以解决存在问题为导向,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切实转变作风。各村(社区)党组织基本完成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三是实施“服务群众办实事”项目。从2013年开始,落实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实际,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本辖区的公共福利事业,每年为群众办好2件以上实事项目,联系3户以上不同类型的群众进行“点对点”帮扶,带动广大村(社区)党员干部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至目前,潮阳区27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累计完成“服务群众办实事”项目846个。四是试点推行村(居)民事务代理制。在各镇(街道)选取部分村(社区)进行试点,组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整合计生、民政、城镇建设、劳动保障等服务项目,实行村(居)民事务干部代理,力使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五是开展重点工作“集中落实月”活动。2013年确定把9月至12月作为潮阳区重点工作“集中落实月”,动员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积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办大事,在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中营造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的干事创业的浓烈氛围。

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书记项目”,潮阳区涌现了一批重党建、重民生、重服务、重和谐、重发展的先进典型,较好带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2012年南粤“七一”奖章获得者海门镇城关社区党支书董加兰同志2013年先后被授予“广东好人”、“汕头最美的人”等荣誉称号。

1.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通过实施“书记项目”,各级党委书记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第一主业,集中时间精力,破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难题。特别是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把村级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亲抓书记队伍的物色培养,下大力气选准选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同时,通过细化“双带头”活动目标要求,不断增强村级书记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弄清“抓什么”、“怎样抓”,做到干有方向、带有目标,推进了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

2. 村级书记队伍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广大村级书记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2013年抗击“8?17”特大洪涝灾害和台风“天兔”过程中,潮阳区各村级党组织书记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头组成292支党员抢险救灾队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确保了全区人民在灾害面前“不死人、少损失”。“两委”干部违纪行为大幅度减少发生,从近两年潮阳区农村干部违纪受处分的情况看,2012年受处分“两委”干部54人,其中支书25人;2013年受处分两委干部30人,其中支书1人;2014年至今受处分两委干部22人,没有支书受处分情况。

3. 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试行“双诺双述双评双公开”绩效考核,强化对村级书记履行抓好党建职责、践行服务群众承诺的管理激励,促使他们的工作作风从“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有效克服了“干和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同时,随着村(社区)干部工资补贴标准的提高,村级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长效机制,促使村级书记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最大限度赢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村级组织的向心力逐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4. 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围绕村级党组织服务发展、稳定、民生的功能,注重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推动村级书记队伍在服务群众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创造条件,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特别是通过开展“集中落实月”活动,较好地推动了包括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等一批村(社区)民生事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落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权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