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网上展示>>高校党的建设

乐山师范学院:深入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2014年12月17日10: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师范本科院校。作为在非中心城市办学的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既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学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近5年来,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深入开展“校地共建”活动,不断探索与实践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新途径和新方法,收到了校地互动、合作共赢的良好成效。先后荣获2012年基层党建先进单位、2012年党建特色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党建,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地方发展各领域

高等学校是地方建设的重要支撑,地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实践阵地。学院党委立足自身实际,将开放办学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斗堡垒。一是将党的组织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学院党委根据科研、服务组织方式的新变化,在服务地方科研团队、专家团队、实践团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同步地把教职工党支部建在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上,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了服务地方工作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二是推行开放式、服务式组织生活。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打破党组织生活支部边界,鼓励跨支部、跨部门、跨单位开展校地党支部结对互联。计科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与乐山市中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党支部开展共建,就党风廉政建设与预防职务犯罪多媒体技术支持开展学习服务,增强了党组织服务地方的针对性。三是坚持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学院党委成立了“为地方服务党员示范团队”、“创先争优科研先锋团队”和“创先争优志愿服务团队”等务实高效的团队,促进了服务地方工作质量的提升。近三年,为地方服务的教师党员参与面达90%以上,师生党员参与达3000多人次。

二、坚持依托项目、深化服务,把党员服务引向地方发展主阵地

学院党委围绕推进乐山“三大联动、六个跨越”, 充分整合资源,以地方实际需求的项目为切入点,以党建特色项目的培育、实施和评选为手段,把党员服务队伍融入服务地方工作中,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优势。一是大力服务政府决策。近年来,学院组建 92支党员服务队,12支党员科研团队,12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6支“艺术义务支教”小分队,深入乐山市的区县开展服务,实现校地合作项目从三年前的66个增加到现在的118个。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组建服务地方经济党员先锋队,近年来承担了《乐山市不锈钢产业规划》等10多个地方项目,为乐山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奋力服务企业发展。学院以党员服务队为载体,以挂职锻炼、校企论坛为主要途径,通过考察调研、现场指导、横向科研、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开创了校地合作新局面。近三年来,每年承担横向课题100多项,科研经费1200多万元。图书馆支部组建情报服务党员团队,面向四川嘉华集团、四川黑竹沟集团、乐山高新区等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情报服务项目,大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其创新经验受到省高校图工委肯定。三是努力服务广大群众。社区、企业、乡村、学校、家庭等地方,已成为学院党员服务地方、实践锻炼、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生科学院组建科技服务党员志愿队,在服务竹农中形成了生态诱捕技术,解决了造纸业发展的瓶颈和竹林增产的难题,为竹农新增经济效益2000万元。学院党委与峨眉山市委在共创共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中,联合开展“百课下乡镇”,面向乡村农民、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讲座20余场次,深受群众欢迎。

三、坚持健全机制、激励保障,将校地共建活动常态化实效化

学院党委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建”的基本方法,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狠抓“三个机制”,将有效的做法制度化、有益的措施长效化。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为推动服务地方工作有序开展,2007年学校与乐山市签署了校地全面合作协议,明确校地双方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2009年作为发起单位建立了在乐高校校长联席会,每年在政府的主持下召开专题会议,就服务地方工作情况与地方进行对接。二是创新综合评价机制。学院党委每年对服务地方最佳组织活动案例开展评选,对服务地方科研团队、服务地方党建特色项目等进行表彰。我们还把党员教师服务地方的科研课题与成果纳入到教师科研计分与成果奖励中,并与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挂钩。乐山市科技局、峨眉山市等每年也从财政中对突出的科研课题或技术转化成果给予专项奖励。三是完善宣传推广机制。学院党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把教授、博士推向校地合作的第一线。学院与地方共同建立宣传舆论阵地,及时宣传服务地方工作进展和成效,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学院每年有近200人次的老师接受各类媒体采访,关注和献计当地经济社会问题。CCTV-7先后两次对我校党员教师杨瑶君教授的竹象虫防治技术、爬沙虫培育技术等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责编:秦华、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