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10: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当前,以互联网、通讯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迅速发展,给新时期党建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增加党务工作透明度、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发挥基层党组织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呼伦街道党委不断地摸索创新,发挥新兴媒体辅政亲民功能,增强运用通讯技术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布动态、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使其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重要窗口、通达社情民意的便捷渠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服务基层党员的重要平台,使党建工作驶上信息高速路。
一、成因背景
呼伦办事处的情况特殊,是一个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余人的城郊型办事处,辖区转制企业多、下岗人员多、贫困人口多、平房区多、低收入人群多。仅800多流动党员的管理和1200户贫困家庭、700多户低保户、400户残疾家庭的帮扶工作就够办事处几十名工作人员“喝一壶”了,更何况还要开展低保、社保、计生、普法、综治及维稳等千头万绪的工作。如何找到有效沟通互动的方式,是实现基层和谐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微信公众服务平台2012年在手机互联网推出,呼伦街道党委率先创建了“呼伦街道党建微信平台”,打开了党群、干群沟通的新途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已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不可回避必须争取的重要阵地,是党和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极大创新了群众路线的运作机制,可以倾听不同领域和群体的意见,有效汲取居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更好解决各种问题,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切实使基层党员、群众长期得实惠是呼伦街道开通微信党建公众服务平台的目标所在,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有力、见效的重要抓手。这种新媒体平台具有宣传报道、互动交流、便捷服务等功能,现已成为一种新主流、新体验在不断“入侵”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并具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
一是有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对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迅速、及时的处理和传递,方便党组织与辖区党员、群众沟通;二是打破空间界限,增强实效性,变微信小平台为大舞台,变务最后一公里为服务零距离,变5个工作日为全天候、无假日,真正使服务心贴心。把不同主体、不同地域联结成一个整体,方便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密切党群联系;三是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为党员表达利益诉求、参与政治决策提供便捷的渠道,并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和民情收集,开展全方位新媒体监督;四是丰富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党的活动对党员的吸引力;五是降低行政成本,通过便捷的微信、短信、网络等平台为各类工作的通知、组织联络、动员号召提供现代化工具,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二、主要做法
一年来,呼伦街道党委紧紧把握“引领教育、为民务实”这条主线,充分利用党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加强宣传引导,畅通社情民意,提升服务能力,在线7*24小时自动回复,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贴近党员、带动群众,传播正能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在思想上突出主旋律,全心全意抓好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呼伦街道党建微信平台直接受众达1800余户,覆盖辖区党员居民6500多人,发布各类信息2000余条,每期微信内容都由党委办公室根据当前工作需要,收集整理党的先进理论、时政要闻、便民服务信息,精心编写后发布,同时也对街道、社区动态及各类公示、公告进行实时播报。街道党委充分利用微信订阅号功能,将街道工作动态、理论知识、文献摘要等相关内容发送到党员、群众手中,特别是对流动党员、在职党员以及老弱病残的居民。运用党员群众喜爱的形式,把抽象的理论讲形象,把高深的道理讲浅显,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把真理力量、逻辑力量与事实力量结合起来,使“微党课”更加生动鲜活,让群众喜闻乐见。累计发送“微党课”信息900多条。实现了快捷方便的信息沟通。
(二)在服务上强调个性化,真心真意搭建便民载体。根据实际变化,充分利用微信自动回复及自定义菜单功能,开辟便民服务、组织管理以及党的群众路线专栏,内容包括党务工作、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人大代表及党代表之家、意见征求、街道动态、要闻要论、学习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向百姓及时传达各类便民惠民信息及办事流程,实现党组织活动实时播报、咨询渠道时时畅通、党群互动的时时进行。通过每日推送信息,分享各类学习参考资料,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拒绝“标准餐”“大锅饭”,实现学习教育的“私人定制”,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
(三)在“互动上”实现制度化,实心实意回应社情民意。建立微信信访受理、转办、反馈机制,推动微信为民服务工作加快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由党委办公室统一办理居民群众通过微信反映的问题,并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有效减少信访数量,解决群众的的实际问题。针对“微信公众平台”保存消息记录只有5天的情况,街道党委特别设立了《呼伦街道微信平台民情记录本》,将群众反馈的问题及时截图留存,对收到的消息、回复、办理人、承办结果及群众反馈信息如实进行登记,强化督办和问责制度,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细化分类、归档整理,确保群众利益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受理、解决,做到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在良性互动中重塑党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四)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诚心诚意拓宽参与范围。通过微行动、微话题、微直播,联动新媒体,组织开展了“寻找最美新娘”、“寻找最美家庭”、“雷锋行动在身边”、为辖区残疾人进行免费体检、邻里之声群众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搭建群众喜闻乐见和活动载体,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活动取得群众理解、支持,达到思想共鸣、理想共振、目标共进的目的,确保街道群众工作接受群众监督、符合群众期盼。
(五)在质量上注重实用性,一心一意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政治性、实用性、知识性、技术性相结合,根据辖区居民需求,及时发布各类便民惠民的公共服务信息,从常规的天气、出行、文化生活信息到动态的就业、住房、民政、征兵、医疗、教育、法律、等各种惠民政策措施。同时结合街道其他工作,增设平安课堂、廉政时评、微言妙语、呼伦书吧、文明风尚等不固定板块,通过精心设计各部分内容,提升该平台知识、思想、文化、智慧含量,使其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三、取得的成效
街道党委不断加强党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阵地建设,从原来的“大把抓”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进一步夯实为民服务基础,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优化为民服务质量。
(一)实现立体覆盖,让微信成为教育宣传的“直通车” 。街道党委通过微信、易信,以灵活的形式,及时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以满足辖区党员、群众对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 特别是针对微信覆盖不到的党员、群众,呼伦街道6个社区全部开通易信服务功能,借助其语音留言、短信、群聊等功能,延伸党员教育管理触角,让更多的、有条件的党员、群众更快捷、更全面地点击学习,提高了机关各部门及社区服务、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同时凭借其资源丰富、受众多、传播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让党员、群众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学习,营造踊跃参与、积极交流的良好气氛,并通过党员对学习内容的转发、分享,助推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 ,实现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拓宽沟通渠道,让微信成为研判民意的“显微镜”。当代的生活节奏、人际关系以及日常实际工作量使基层党员干部不能时时访民居、进工厂,新媒体提供了一个深度掌握群众观点看法第一手资料的新途径,它既是直接的,又建立起一层虚拟的保护屏障,群众以此表达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所愿所盼、所愤所怨也比面对面沟通来得更加真实而直接。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梳理、汇总出的意见、建议占全部数量的49%。在街道全面推行“数字化党员预约服务”机制,依托“微信”平台收集党员群众提出的预约服务需求,并分类别、分区域转发给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做到“1天内受理、2天内回应、3天内办结”,截至目前,共受理群众预约495件,办结489件。呼伦街道加强对微信服务平台的管理,及时对各类留言做好整理、记录,并进行分类阅办,推动广泛、有效地信息传播交流,提高民主监督的效率和水平,搭建汇集民智民意、查找自身问题、推进科学决策的意见平台。
(三)密切党群联系,让微信成为回应诉求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党建微信服务平台收到居民群众咨询、反映问题及意见共395条,回复395条,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成为呼伦街道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同时针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党员、社区群众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街道党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系统,及时地、细致地给予解答。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及时采纳,对各类传言及时回应,将平时群众工作的作风带进虚拟世界,真正走进群众身边,坚持快速、准确、真诚、一致的发布原则,摒弃官腔语言,找到党和群众的共同话语。 党建微信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呼伦办事处已解决居民反映的供水、供暖、排污、绿化及垃圾清运等诉求数百件并为260位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四)提升服务效能,让微信成为便民服务的“红色堡垒”。 依托微信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24小时在线等优势功能,让辖区居民随时随地都能收到街道发布的通知、公告,把政策告知清楚,把事情说透彻,把道理讲明白,注重在互动中强化服务,切实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机制,同时使党务及其他工作信息发布具体化,提升内容的广度,增强亲和力,让辖区居民的过程中以更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基层党建工作正能量。借助微信平台,东关街道实现了“点单式”党员服务。例如在6月初发布的关于2014年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通知,详细列出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具体金额,并向居民告知参加社会保险的流程,该通知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后,居民纷纷转发,累计转发数量达4000余次,做到了足不出户便知办事流程,减少了群众的当面问询。
四、探讨
新媒体信息技术给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要求我们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建平台建设,创造管理和服务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必须具备扎实的硬件基础,因而公众信息平台的升级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数据库,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可以时党组织随时掌握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实现组织生活、党员发展、党员学习培训、党员和党费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
(二)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履行新形势下岗位职责的新要求即要求党务工作者必须及时“充电”、“蓄能”,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新媒体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政治敏锐性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能够迅速有效地发布权威信息、解疑答惑、化解矛盾、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三)完善信息互动交流平台。拓展群众与党组织之间沟通的渠道,健全和完善信访制度,及时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把握辖区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收集民意、汇集民智,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现党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同时鼓励党员、群众自由建立个人文档和好友圈,发表意见、建议,参加或发起各类活动等,搭建更亲密的交流渠道,通过交流互动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
(四)建立网络党校。利用新媒体平台的高效性、便捷性、交互性等优势,对党校常规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及时公布重大信息,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与时尚相结合,着力打造党员喜欢、基层欢迎、好看管用、有趣有味的精品内容,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关注理论热点,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网上学习,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探索定期联系群众、群众来访接待、专题调研等制度,准确权威发布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并及时会用群众提出的意见及建议,通过紧密的文字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同时也要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对群众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重视新媒体的基层设施和网络环境建设。(徐惠德 焦峤)
相关专题 |
·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