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网上展示>>党的群众工作

镇江京口区: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2014年12月17日10: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显得更具体、更实际。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作用,进一步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近年来,京口区在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背景与原因

(一)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实践中这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等。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应有之义。我区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是好的,是坚强有力的,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观念、作风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党建工作形势任务的调整,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外延和方法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本领,拓宽服务渠道,完善工作机制,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

(三)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社会生活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多变化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构建和谐社会,大量的基础工作在基层,比如,社区管理、社会治理等。通过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有利于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理顺情绪,消除隐患,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主要做法

(一)创建“两网”治理服务机制,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0年以来,京口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方法,探索形成了在现实社会推行“网格化”治理、在虚拟社会开展了网络化服务的社会“两网”治理服务机制,做到社区内信息到街道5分钟通达,重要情况应急处理能够“坐标式”迅速定位,群众需求能够最短时间和最小空间内予以解决,实现了“治理到门口,服务进家庭”的零距离对接。

一是建立健全“两网”治理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度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依托庭苑、楼栋、巷道,以200—300户、800—10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依据“五有一必须”条件,选聘网格长和网格志愿者,建立“1+2+2+X”管理服务团队;社区工作站人员按片挂钩联系网格,负责指导协助网格长开展工作。同时,在网格内建立党小组,按网格区域,将居住相邻的党员组织起来,参与到网格治理服务中去;开通“网上居委会”,专设“信息直通车、便民服务所、矛盾化解站、文化大舞台”等特色便民板块,同时设置了党务公开、党团建设、网上党支部、党代表工作室等党建工作版块。实行“双版主双进入”,由社区干部作为版主,骨干居民作为辅助版主,实施“357”工作制度,即网友发帖3小时内回应,5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解决,较难事项最迟7个工作日内办结。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各项办事内容和办事流程,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社区传统工作形式的不足,实现了8小时之外的即时服务。

二是,大力实施“两网”治理服务提升工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京口区顺应群众期盼,采用五大举措深化“两网”融合,进一步提升“两网”治理服务水平。(1)提升信息互通能力。提升网格档案数据质量,通过及时的采集、更新,健全完善12大类涉及居民自身信息的基础性数据库。其中党组织数据库中,设置党员红蓝档案,将常住党员设置为红色,流动党员设置为蓝色,分类管理、分类服务。(2)提升居民生活服务能力。通过网格、网络、声讯了解群众需求,将贴心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充分利用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提升居民事务办理水平,让群众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申办相关业务,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3)提升监督管理服务能力。建立智能管理平台,对网格长、志愿者以及其他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通过智能平台进行反映,平台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置、反馈,实现管理服务流程透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同时,提升便民事务办理能力,让居民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申办相关业务。(4)着力提升特殊人群管控能力。在智能平台管理体系中,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组织司法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社区志愿者与特殊人员结对帮教,进行心理疏导,利用网络平台,与特殊人员进行定期的沟通联系。(5)提升社区管理能力。规范网格基础,加强社区管理,整合各方资源,做到用法、用心、用情三管齐下,坚持预防、调解、治理三措并举,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二)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贯彻落实《关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施意见》要求,督导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多项制度,强化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刚性要求,实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

一是实施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在推动领导干部进“两网”“结亲”上,四套班子领导每人结对1至2户企业、1个社区(村)、1户居民,挂钩重点项目,做到每周进企业,每月访社区,真正把“三解三促”落在实处。截至目前,此项活动已覆盖全区所有机关部门和社区(村),以及422名乡科级以上干部,结对群众422户,企业122家,已解决各类问题400余件。在推动广大党员进“两网”服务上,结合“三岗三责”活动,以“双争双先”为目标,下发《关于党员到社区(村)报到参与为群众服务的意见》。在在职党员中,组织动员1831名党员赴社区(村)报到,认领一个以上服务岗位、结对一户以上居民户。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每人联系1-2个网格,并履行服务圈第一责任。在无职党员中,将7100多名党员编入网格、网络,担任楼长、片长、网格长、网格党小组组长或网络版主网评员、信息员,畅通了全区各级党员进“两网”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二是实施党员承诺践诺服务群众制度。以“双强六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统一活动日”制度,组织党员围绕“五带头”,立足岗位实际开展承诺践诺活动。(1)提出承诺。开展年度承诺和即时承诺。年度承诺在每年年初结合工作部署提出;即时承诺可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临时性任务或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提出。要求承诺事项避免空泛笼统,做到具体明确、实在可行。(2)公开承诺。承诺事项确定后,在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或在基层组织党务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网络平台等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3)履行承诺。按照承诺事项的完成时限,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履行承诺事项,切实兑现承诺内容。按照“三岗三责”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活动、“双挂双亮双服务”活动的要求,积极联系服务身边群众。(4)评议承诺。结合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年度民主评议等,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事项进行综合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全区490余个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4421条,11963名党员公开承诺55879条,共制定承诺事项461件。同时,将践诺情况作为年终作风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是实施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群联系链”,促进党代表作用发挥。(1)全面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9名区委常委与干部、与党员共谈心谈话181人次,了解到需要解决的问题76件。58个参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在严格落实“四必谈”要求的同时,也与各单位、部门系统内的普通党员进行谈心谈话,把问题谈透、思想谈通、意见谈好,了解到需要解决的问题286件。区委、区政府将谈心谈话了解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下一步整改落实内容。(2)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在街道(园区)、村(社区)普遍建立党代表工作室,在机关、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一个党代表工作室,同时建立党代表网络工作室、党代表个人工作室。依托党代表工作室,设立党代表固定接待日,接待党员群众,收集意见建以。截至目前,京口建成89个党代表实体工作室和75个网上工作室,188名区级党代表进选区、进村(居)、进企业开展 “三问三访”活动,定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拓展了党代表直接服务群众的渠道。(3)落实党代表工作制度。合理设置各有分工的党代表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视察、建言献策等活动。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组织党代表参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等活动,每位党代表任期内至少1次列席同级党委全委会或参与重大活动。强化党员、群众对党代表履职的监督,增强党代表对党员负责、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党组织积极协调党代表所在工作单位为其活动提供时间保障等相应的便利条件。

(三)建立社会资源整合机制,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高效化

一是组建志愿团队,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我区在每个网格设网格长一名、志愿者若干名。通过社区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从网格内的常住居民中差额选出一批热心社区工作、群众公认、身体健康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并根据个人意愿、个性特点和群众威望等,由社区安排担任网格长或志愿者工作。全面开展“京口先锋”志愿服务活动,落实“三岗三责”要求,逐步建立以党员为骨干,各级各类志愿者工作站、志愿者工作室为平台,专业义工与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目前,已组织动员机关2000多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巩固驻区3所高校51个院系491个班级与65个村(居)491个网格结对共建成果,推动“京口先锋”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进入“两网”组团服务。落实“5+2”轮值制度,开展“三岗三责”活动,让“两网”成为“京口先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载体。

二是突出便民利民,创新服务方法。京口区以“六式服务”为抓手,整合资源,拓展路径,以服务助推发展、凝聚民心、促进和谐。(1)“代理式”便民服务,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平台,配备2名党团员,帮助群众代理申办各类事务。(2)“民主式”诉求服务,在全区基层党组织中实施“135民主议事”制度,畅通居民诉求,化解居民矛盾。发挥社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好组织关、议事关和认同关“三个环节”,分别采取党群议事会、共建议事会、社区环境圆桌会、社区矛盾协调会、社区物业管理协调会“五个形式”解决议事问题。(3)“网络式”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在网上居委会实行“双版主”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4)“结对式”双向服务。在服务力量上,突出“校地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利用辖区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推行高校院系党组织与基层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服务机制上,以区域党建为纽带,以《共建服务协议》为抓手,持续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村)党组织联系共建活动;在服务路径上,大力实施项目化运作,明确共建服务的事项、责任人、序时进度和工作要求。每季度共建党组织之间开展一次联席会,研究“共建服务项目”推进工作。共建服务等志愿服务方式均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5)“互助式”帮困服务。一方面,通过实施“党员闪光工程”,组建业缘、趣缘、地缘“三缘”党小组,开展各类帮困活动,同时将民生类有关办证流程制作成“微视频”,进社区、进楼栋开展宣传。另一方面,开通服务热线,发放便民联系卡,通过无偿服务、优惠服务、特色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幼、健康保健等服务。(6)“一站式”窗口服务。将为民服务的各类事项整合,利用“两网”平台公开服务内容,及时向群众公布服务项目,凡居民服务事项均在“一站式”完成手续办理。

三是注重分类指导,拓展服务内容。京口区倡导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实际,围绕服务对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点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落实强村富民工作和“百村万户”双达标行动,推动村集体增资、农民增收,消除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贫困群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点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 “三社联动——1315计划”,构建扁平化管理、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点围绕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 “真.实”(真心诚意与群众交朋友,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服务;真心诚意与企业家创业者交朋友,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活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走基层、转作风、连民心。今年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常委共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8场次,参加“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活动45人次,走访调研企业100余家,群众50余户,全区乡科级干部结亲居民户422户、企业12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着重围绕服务转型升级、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大力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和“5A”级评估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着重围绕诚信服务,大力实施“公信力工程”,规范社会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社会信誉,促进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服务力度,建立生活困难党员、群众信息库,积极推进慈善超市、互助基金等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党内关爱”行动,普遍设立党内关爱专项资金,不断拓展困难党员、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对困难党员、群众的技能培训、困难救助、创业帮扶和精神关怀。

三、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以服务统领基层党建的作用。京口区通过探索实践联系和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效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活动方式、基础阵地、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推动了基层党建朝着“服务”转型,为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建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打牢工作基础。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各个基层党组织坚持“一盘棋”谋划,聚焦服务、突出服务,按照“服务型”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提升了服务水平。

2、进一步转变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理念。构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使得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更加聚焦服务、凸显服务。不同类型党组织分类联系群众,党员承诺践诺服务群众等制度,促进党员和党员由个体服务行为向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转变。在规范各种服务行为的同时,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变以前的临时性、松散型服务为规范性、主动性服务。

3、进一步强化了联系和服务群众功能。结合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提出具体服务要求,指出了清晰的工作路径,使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变为服务优势,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由以前的单一性服务转化为现在的综合性服务,使群众反映问题有窗口,党员落实服务有阵地、展示才华有舞台、服务效果监督有保障,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功能。

4、进一步突破了联系服务群众的重点难点。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强化了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聚焦问题,并通过解决一些主要问题、突出问题来推动工作。从现阶段来看,各领域党组织有效解决了组织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顺畅、领导班子不健全、工作制度不完善、经费场所保障不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不好、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几点启示

1、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的根本动力。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制度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创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改进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2、必须把坚持上下联动、典型带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方法。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综合协调,以上带下,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京口区注重统筹协调政法、民政、人社和社会各方积极因素,将其运用到服务群众工作当中,凝聚起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合力。同时,也感到运用典型示范、标杆引路,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效办法。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挖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尤其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

3、必须把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作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的关键。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需要及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上来,以加强基层服务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成效。

4、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的根本标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要始终把改善民生、群众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要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

(责编:秦华、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