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10: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位于洛阳市城市区中东部和北部,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总面积56.7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74平方公里。
老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古洛阳现存风貌最古老的城市区。其建城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时期。北宋始设河南府城,“老城”之名由此而来,金设“金昌府”。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无数历代名流、文人雅士。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北邙翠云峰上隐居炼丹,并著成《道德经》;北邙翠云峰上清宫遂成为道家和道教的发源地,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蔡伦造纸、张衡制仪、司马氏治典、许慎作《说文解字》,杜甫、白居易、欧阳修、曹植、左思等都在洛阳留下了千古诗篇。
老城区现共有党员6010名,其中农村党员1126名。区属党(工)委14个,区属党总支4个,共有269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基层党委6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240个)。
一、背景与起因
为深化拓展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近年以来,伴随着社会愈加开放、思想愈加活跃、利益格局调整愈加深刻、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的现状,中共老城区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上下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经过充分调研,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区情实际的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方法,在全区党员干部中推行“1+4”结对帮扶活动,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来实现重心下移、问需于民、密切联系。
二、主要做法
所谓“1+4”结对帮扶活动,指的是老城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办事处、1个社区(村)、1家企业(项目)和1户困难群众,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建立1个党建联系点、分包1户困难群众,每月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次。2013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协调解决民生问题千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150余个。
在具体工作中,联系领导针对工作的不同特点,抓重点、带全面,在服务上下功夫,在帮扶上着力气,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立足特色,明确发展方向,服务引导街道办事处推动科学发展
联系领导在帮助办事处协调解决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同时,更注重服务引导办事处根据自身情况来明确重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一是突出自身特色明确发展思路。老城区的东、西南隅办事处是洛阳古城遗址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联系领导在推动古城保护项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督促办事处做好对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收集和记录,并尽力在保护过程中得以重现,结合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凝聚近千年来洛阳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新地标。目前高规格的规划已经专家论证完毕,与升龙集团签订了85亿元的改造协议,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古城保护项目。二是立足全市大局推进重点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是当前的重要工作,老城区邙山办事处地处城中、城郊,群众对城镇化要求迫切,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联系领导一直泡在村里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邀请东南大学等多名专家和团队进行策划,会同城建、土地、规划、招商等工作分管领导及各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拿出了新型社区集聚、产业配套完整、生活成本保障、城建设施对接的邙山办事处全面镇域规划,赢得了群众拥护。目前全区中沟、史家沟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推进顺利,特别是群众安置房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三是整治落后工作提升工作水平。道北路办事处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老城区前列,但因其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复杂,流动人口众多,造成在全市公众安全感调查中,连续两次排名全市末位。联系领导在分包该办事处后,多次深入道北路办事处调查研究,结合辖区实际,与党工委班子共同研究制订整改提高方案,实施了提升公众安全感的“七抓”措施,即抓领导、抓宣传、抓巡防、抓门卫、抓技防、抓回访、抓打击,在短时期内使该办事处公众安全感在全市排名提升60个位次,较好扭转了被动局面。
(二)立足和谐,创新方式方法,服务扶持社区(村)化解积存难题
全区“1+4”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以来,各联系领导按照区委统一部署,以服务扶持社区(村)化解积存难题为突破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优秀和谐社区(村)。一是为流动党员“建家”。社区党员分散、流动党员多、管理难度大,一直是基层党建普遍存在的难题。联系领导在摸清分包社区(村)的真实情况后,将重点放在建立起一套符合辖区实际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如,治安街社区是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闹市社区,联系领导在多次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后,组织召开了由办事处、社区负责人及社区热心群众代表参与的座谈会,针对该社区流动党员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一套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和专人联系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以治安街社区党员管理模式为原型的稿件《6元党费传递的信念》、《77名党员传递的力量》相继被洛阳日报和洛阳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二是为基层组织“减负”。我区是老城区,古老建筑既是特色,又因缺乏规划、房舍破旧密集,使得社区建设用房及硬件设施紧张、难以达标。联系领导将此类问题列入必须第一时间解决的重点难题,通过在资金和人力上倾斜、协调房屋开发企业支持,并结合无主管小区的物业全覆盖工作,扩大了社区(村)用房面积、改善了硬件设施,较好地减轻其长期以来的负担。如,营庄村委会几次搬迁,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场所,联系领导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5天时间,将面积 100余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建设完成。随后,又筹措资金1万元完善活动室设施。同时,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帮助村委会新修村道路 3000米,新打机井一眼,修整村内主干道的下水排水设施,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三是为后进党组织“摘帽”。联系后进社区(村)的领导,结合全市后进社区(村)整顿工作的统一安排,将整顿工作作为扎实开展“1+4”活动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联系、调研指导、整合资源、集中扶持,使后进社区(村)发生较大转变。如:南门口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不规范,社区“两委”刚换届,新任社区人员有适应期,加之有居民东西被窃现象,群众满意率较低。针对此情况,联系领导多次深入社区召开座谈会,梳理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意见,采取具体措施,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合一,辖区治安环境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很快提升。
(三)立足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当前我区企业反映的诉求主要集中在融资困难、人才引进、行政审批、税收及项目资助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宣传及理解等方面,因此,在协助企业解决此类困难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形成一套相应的服务企业机制,着力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一是亲力亲为,协调企业多方融资。我们协调区域内金融机构每季度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对接联系领导亲自参加洽谈,对分包企业的融资计划进行重点推介,利用政府部门的支持,增强银行方面对融资行为的信心,洽谈会签约金额同比大幅增加。苗南城中村改造中,开发企业资金运转遇到了暂时困难,联系领导利用区财政融资平台积极筹措资金2000万元,使企业渡过了难关。二是现场办公,加大问题协调处理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一线工作法”,联系领导牵头,在企业所在地现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增凯公司涉及到高压线路迁移问题,联系领导多次协调东城电业分局负责人一同前往企业项目所在地现场调研,提出迁移的可行性办法,在用时最短、资金最省的条件下很快完成了线路迁移工作,确保了群众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服务前置,缩短企业办理行政手续所需时间。行政部门的审批周期往往会影响到企业运转效率,在联系企业的过程中,领导们高度关注该问题,力争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千方百计缩短行政办理事项的期限。面对老城医院在改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众多问题,联系领导牵头协调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区卫生局、区人事局、区财政局等相关负责人一同前往医院召开办公会议,就手续报批、人员分流、资金保障等问题集体研究、集中办理,促使老城医院顺利进入改制程序。四是注重引导,协助企业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联系领导在扎实做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肩负起了政策宣传员的职责。对符合企业实际的政策及时与分包企业进行沟通,并认真组织项目申报、评审和推荐。通过争取,洛阳中隧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洛阳东申玻璃有限公司的2个项目获得2012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5万元,洛阳全福食品有限公司获得2012年河南省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资金90万元,为企业发展争得了外力。
(四)立足民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走出生活困境
每一次联系领导的走访过程实际就是面对群众,倾听呼声,收集意见的过程。一是关怀备至“惠民生”。联系领导收集到大量群众集中反映老城辖区一直没有供暖,造成生活不便。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做出决策,立即启动建设供暖设施,并将该议案及时上报市人代会确定立案。由于我区的旧城区面积小、人口多,热源点选址工作比较艰难。分管领导在多方了解后,决定采用高效煤粉新型技术,极大程度节约占地,选址工作顺利进行。经过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旧城区部分居民终于在今年冬天用上了暖气。二是力所能及“解民忧”。联系领导立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就业、审批、纠纷调解等方面帮助困难户化解大量生活难题。南关东城壕小区居民段艳利自2006年购买房屋后一直未能办理房产证,联系领导在多方了解情况后,召集区旧改办、南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进行协调,要求一个月内通报办理情况,两个月内力争办妥,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段艳利以及与她情况相同的15户居民一同拿到了等待6年多的房产证。三是千方百计“保民康”。因病致困占据困难户中的一大部分,因此,争取各方医疗资金成为联系领导帮助此类困难户的重要方式。如,“洛阳市抗癌明星”孙红蕾由于患上淋巴癌,经过多年治疗,家中已负债累累。联系领导在前往医院探望并询问其主治医生治疗意见后,迅速联系相关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区民政部门从历年节约的医疗救助款中拿出1万元,区慈善协会帮助其解决医疗费1万元,协调市慈善总会救助1万元,积极争取市社保局在医保统筹支付范围之外,再为其报销50%的医疗费,同时,每年追加15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其治疗,较好解决了本人的生活困难。营庄村老党员、原支书刘银魁同志,由于常年工作辛劳,身体状况不佳,家中生活困难。联系领导在得知其住院治疗后,第一时间前往探望,并自费拿出500元慰问金。同时,办事处、村组织又资助5500元,区委组织部也从党员关怀资金中拨付2000元,解决了燃眉之急。四是“身”入家中“暖民心”。给钱给物是服务支持,走访送暖更是给困难户增加信心的重要方式。全区还在“1+4”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牡丹花开送温暖”活动,要求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走出机关,走进联系户,每人至少深入分包困难户一次,与群众同吃一顿饭、共叙一席话、解决一个难题,真正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七一前夕,举行了“1+4结对帮扶”爱心助学活动,对已摸排出12名家庭困难学生,由区联系领导协调12家爱心企业一起携手对其进行长期资助,直至大学毕业。学生完成学业后,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爱心企业可优先录用贫困学生到本企业就业。此项活动有效缓解了一些困难群众由于贫困导致子女无法完成学业的问题,也让贫困学子们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浓浓关爱。“双节”期间,我区又开展了“1+4”结对帮扶“大走访、大慰问、送温暖”活动,全区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共投入资金35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共计2300户,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500人次,为困难党员群众切实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让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帮助他们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年。
三、成效与反响
一直以来,全区上下始终秉承“问题在我手中解决,工作在我手中创优,民生在我手中改善,发展在我手中提速”的老城作风,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在全区掀起党员干部“1+4”结对帮扶活动的热潮。通过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幅增加,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来自于基层和群众的阻力明显减少,化解了各种制约老城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项目得到新突破,经济转型实现新跨越、城市建设迈上新水平、民生改善取得新进步、社会和谐再上新高度、党的建设开启新征程,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长足进步。先后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我区的这一做法,此项工作也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要求在全省总结推广。
四、启发与拓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党员干部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的必修课。
从活动开展的实践中我们感到“1+4”结对帮扶活动之所以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老城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创先进,党员争模范、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就在于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这一根本要求,这项活动也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有效载体。现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活动号角已经吹响,我区将以“1+4”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为民”的重要载体,以“用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活动作为“务实”的载体,以“狠抓落实”为措施保障“清廉”,切实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不走过场。
在接下来的“1+4”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把加快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关键信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和政绩的重要标尺”。面对走访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将会进一步组织开展“1+4”爱心助学活动、“1+4”走访慰问活动、“1+4”帮贫解困活动、“1+4”开源造血活动等一些列活动,使“1+4”活动扎实有效持续开展下去。用这“四把利剑”彻底清除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阻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使“1+4”结对帮扶活动向纵深化发展,切实加深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努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相关专题 |
·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