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10: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芍社,是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名称。本着“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理念,红芍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服务体系,以党建引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紧密结合,丰富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内涵,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了气氛祥和、秩序良好的文明模范单位,“红芍社”也成为北京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党组织要“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芍药居二社区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4.3公顷, 现共有居民4834户,常住人口约10500人。社区居民包括军干属、教师、城市改造异地安置人员、回迁上楼的农转居人员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等等,人员结构比较复杂。社区刚成立时,因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失、“新居民”与“老市民”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农民转居后就业困难等,导致了“新居民”对社区生活不适应、农转居人员与老城镇居民之间的邻里矛盾不断升级、社区秩序混乱等问题比较突出,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2003年6月,芍药居二社区党委、居委员会正式成立。经过6年的辛苦努力,到2009年,社区基本上解决了老大难的环境设施问题,农转居住户与城镇老居民的关系得到了融合,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显著进步。2009年7月,根据区委“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要求,经上级批准,“红芍社”正式成立,它是芍药居二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是基层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阵地,更是全体党员为社区群众服务的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红芍社”现已成为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共享资源的平台、“两新”组织构建基层党组织的孵化器和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组织架构:从“找党员”到建立“金字塔”网络化管理体系
社区党委成立之后,经过半年多走家串户的艰苦工作,摸清了社区人员结构,了解了社区党员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在太阳宫地区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委按照“分级负责、密切联系、有机互动、包干到人”的思路,创造性地构建了“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五级“金字塔”式网络组织体系。社区党委联系6个党支部,6个党支部联系22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若干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两层楼群众。这一体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居民情况信息全掌握、社区党员群众全联系”。
“金字塔”网络化组织体系运行以来,在组织党员活动、反映社情民意、帮扶党员、服务居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2008年奥运期间,社区开展应急演练,在10钟内就紧急集合起100多名党员。借助这一体系的运行,社区党委动员党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大大增强,党员同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居民的心逐渐凝聚到社区党委周围。
(二)注重制度建设:制订以“四个一”、“六个代办”和“八个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
以党委为核心,凝聚社区党员的力量为群众服务,是红芍社成立的初衷。为此,红芍社制定了《党员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明确首问负责制、服务责任制,规定了为民服务的详细内容和质量标准。同时,为了让社区党员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红芍社制定了党员议事、党内听证等制度,健全评议监督机制,坚持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此外,为实现服务群众规范化,社区党委制订了以“四个一”、“六个代办”和“八个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四个一”,即确定一批重点服务对象、发放一个便民联系贴、开辟一条服务热线和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六个代办”,即对重点对象提供组织关系接转、身份证办理、老年证办理、公园年票办理、水电气费缴纳、医疗费报销等六项入户代办服务。“八个必访”,即生病住院时必访、生活发生困难时必访、家庭发生意外时必访、家庭发生矛盾时必访、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必访、房子乔迁时必访、有思想顾虑时必访和原单位生活待遇不落实时必访。通过上述制度,红芍社初步构建起了服务对象明确、联系渠道畅通、社会参与广泛的为民服务体系,满足了党员和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三)拓展党员服务领域:开展全天候、全覆盖的服务
为了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社区党委重点抓好“五个面向”服务:一是面向全体居民的学习培训服务,定期聘请专家、教授、老党员讲课。二是面向党员、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设立党员志愿接待岗、谈心室、志愿帮扶队等,并与驻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开展医疗、理发、购物等义务上门服务。三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如一对一结对帮扶、成立残疾人康复俱乐部、开通爱心电话等。四是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如通过劳动保障康复站,为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开发岗位、提供资金等一条龙服务。五是面向辖区单位的社区化服务。近年,红芍社又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区“10910”为民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办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为新生儿办理入户手续证明等“10”项服务;代办党组织关系接转、最低保障金初审、法律援助及法律事务咨询等“9”项服务;为残疾人、空巢老人提供购物、取邮件、整理室内卫生、精神抚慰等“10”项专门服务,总共包括210个服务细目。
为了发挥党员在服务居民中的主体作用,红芍社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关爱、“帮扶结对”等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户”、“党员示范岗”,开展“争当模范党员”等党性实践活动,在社区内倡导“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有困难找党员”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9年,红芍社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接待站,共有近两百名党员参与,每天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截至2013年,党员志愿服务接待站共提供服务6000余人次。同时,由社区党员带头发起,红芍社还成立了“七彩袖标”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活动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社区百姓提供志愿服务。如今,社区居民在家中打一个电话,“红芍社”就可以提供家政、维修、送货等服务。居民有择业需求,可以参加红芍社一年365天不间断开展的就业培训。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可以到红芍社申请领取“爱心卡”。目前,社区居委会已经向600多名居民发放了“爱心卡”,领卡人每周都可以到服务中心的“爱心超市”领取生活必需品,真正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四)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以“天天课堂”为教育平台
开设“天天课堂”,是芍药居二社区党委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和途径的新尝试,也是基层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生动实践。“天天课堂”创办于2009年,初期学员以社区内的党员为主,后扩大到社区居民。“天天课堂”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等课程,旨在提高地区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选修课内容涉及文艺、书画、法律、英语、理财、烹饪、科学、健身等30多个领域,旨在丰富辖区居民业余生活,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天天课堂”的老师多由“社区能人协会”的成员承担,课程每月更新,节假日不间断,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课,自觉听课。2010年至2013年的4年间,“天天课堂”共提供课程2千余场次,听课人数达4万8千余人次。
(五)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创建“红色之家”品牌,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家”,说的是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社区党建要取得党员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社区党委在筹建党员服务中心之初,便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将主动权交给党员,让党员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社区党员则积极出谋划策,像建设自己的家一样建设红芍社,红芍社的社名、社歌、社训、形象标识甚至中心的陈设布置均出自社区党员之手。针对居民的多元化需求,社区设置了文体活动中心,成立了舞蹈、大众读书、合唱三个协会,组建了乒乓球、书法、太极、钓鱼等8支文体队伍,组织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党员群众参加。通过学习、表演、比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居民们自豪地说:“红芍社就是咱芍药居二社区党员和群众的‘红色之家’”!
三、主要成效
(一)通过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朝阳区的农村居住格局以及产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社区党的建设和社区管理成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通过“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来发挥农村地区党组织的作用,是加强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红芍社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基层社会发挥作用、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增强了社区党委的凝聚力,获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在2012年举行的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两委班子人员均以高票当选。自2010年以来,社区先后荣获“北京市模范集体”、“北京市先进社区居委会”、“北京市基层妇女组织先进集体”、“北京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基层妇联组织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2012年7月,社区党委荣获“2010-2012年度朝阳区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称号。
(二)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社区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卓有成效的“天天课堂”不仅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大大丰富了社区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各项服务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居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居民们踊跃参与,愉悦了身心,增强了团结。通过这些活动,社区还培养出了一个高素质的“社区智能团”,目前,“社区智能团”已有16位成员,涉及文艺、体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成为发展社区文化的一支骨干力量。2010年以来,社区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社区”、“首都绿色社区”、“全民健身明星社区”。社区内的多个家庭获朝阳区“藏书家庭”、“学习型家庭”称号。2012年,红芍社百姓宣讲团获北京市“十佳基层百姓宣讲团”称号。2013年,社区文艺组织“红芍越剧社”获得了朝阳区传统文化教育项目一等奖。
(三)通过以党的建设带动社区建设,“红芍社”成为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品牌。
红芍社党委以党员为骨干,以联系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愿和诉求为己任,妥善协调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群体关系,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支持和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社区文化的再造,促进了和谐社区文化的形成。红芍社党员服务中心不仅善于调动区域内的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参与所在区域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事务,而且善于优化整合周边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样板。如今,“红芍社”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家”。用社区老党员赵玉琢老人的话说:“这里给了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这里让我的生活更充实”。社区居民中传唱着一首歌:“红芍社,美丽的家,朝霞染红芍药花。社区党委聚力量,关注民生暖万家。服务体系全覆盖,千家万户少牵挂”,这是对红芍社最真实的评价。
四、启示
(一)搭建合理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构架,是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强有力的组织是保证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的前提条件。目前,城乡社区的基层组织大多为社区党委和党支部二级组织,在此基础上,如何扩展党组织的覆盖面、建立一个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组织体系,决定着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能否有力地推进。将党组织工作体系延伸至每一个党员,以党员联系社区内的每个单位、每楼每户,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可以改变以往各个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不能共享、活动单调贫乏、无法吸引党员积极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局面。这样既能确保组织领导的稳定性,又能促进党组织与社会各方组织的联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一点上,红芍社的金字塔网络体系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
(二)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是吸引和凝聚广大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围绕中心抓党建,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有利于党员教育的氛围,让广大党员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受感染、受启发、受教育,是凝聚党员、激发党员活力的有效途径。红芍社通过举办“天天课堂”,使广大党员主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方针政策;结合党的各种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座谈、心得交流等形式,把对党员教育的方式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通过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岗,激发党员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等等,这些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三)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
党员是社区居民中的优秀群体,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力军。但党员在社区中毕竟是少数,建设和谐社区,仅靠党员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建立制度,对党员设岗定责,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让广大党员成为党组织的信息员、监督员、联络员;通过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宣传活动,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芍药居二社区从一个事事难的“多无社区”,到一个事事易的“全有社区”,上述注重以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是一条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关专题 |
·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