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其必要性
1.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2012年,中央确定当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凸显了对抓好基层党建的重视;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后,南方医科大学(下文简称“南医大”)对于十八大报告中有哪些新的提法,国家大政方针有什么新的蓝图和规划,特别是对于基层党建提出了什么新的目标要求、部署了什么新的任务,是非常关注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南医大认为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对南医大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积极做好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理所当然,成为南医大党委加强基层党建的工作指南、一个重中之重的着力点。
2. 南医大开展这项工作,与其党建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密切相关。南医大2004年前一直是军队院校,军队院校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它自身鲜明的特征,强调整齐划一、下级服从上级、命令意识,等等,这都是军事斗争需要所决定的。2004年学校移交广东省后,基层党建工作从对象、要求、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命令-服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形势需要了。但南医大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适应新的形势比较慢,虽然也知道和认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具体工作中就有一些脱节,对于“为什么要服务、为了谁服务和如何服好务”的认识比较模糊,比如,一谈服务,就仅仅停留在“做好事”的层面,还没有树立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大服务”理念。服务观念、服务意识的缺位和不足,直接导致一系列滞碍学校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学校和师生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在把握上不够上心,在解决上不够用心,甚至会有一些责任意识淡漠的倾向和苗头。因此,摆在南医大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与环境的要求,教育和带领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理念,做好服务工作。
因此,2013年3月初,刚开学,南医大党委就把全校各基层党委挨个跑了一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广泛征求了基层的意见建议,查找了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树立宗旨意识、服务广大师生、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基层党组织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拓展服务平台和完善健全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确定了“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三建三促进’工程”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省级立项。立项后,南医大又审定了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重点;随后,南医大正式将围绕“三建三促进”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列入2013年学校组织工作要点中,并在当年4月召开的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向全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了动员和部署。
项目实施情况
(一)思路和做法
1. 夯实服务基础。南医大适应学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办学形式的新特征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新变化,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党组织设置。那一大分类规定了基层党支部的设置原则(教学、医疗、科研及实行学科PI制单位,机关及下属单位、教辅机构和资产公司,学生,离退休人员等共4类),纠正了部分学生支部人数设置偏多、党组织管理权责不够清晰等问题,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确保服务有主体、有依托、有出发点。
2. 建强服务队伍。南医大围绕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认真抓好选配、培训和保障三个环节,初步建立了一支愿服务、善服务的党员骨干队伍。抓选配。在近期进行的各基层党委和党支部换届工作中,南医大明确地把是否具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服务能力,作为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条件,让一批服务意识强、熟悉教学科研、敢于担当、愿做善做的党员业务骨干走上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抓培训。南医大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麒麟大讲堂、学习讲坛等多个学习平台,组织全校党员干部通过系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学习交流、参观见学以及围绕做好服务、开展“做一个有责任的南医人”等系列活动,强化了他们的“四个基本功”,即基本的服务意识、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政策规定和服务的基本方法。项目开展一年多来,累计举办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和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供12场,轮训全校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党支部书记300余人次。同时,学校各基层党委也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了系列学习培训活动。抓保障。南医大将党支部书记的工作量与校内津贴挂钩,参照科室主任标准,给党支部书记发放责任人津贴,妥善解决党支部书记的待遇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采取这一系列办法后,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大家普遍反映,原先在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普遍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不愿干、不会干”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 创新服务载体。南医大以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党员为重点,深入开展师生结对共建、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工作,认真开展了两个“六个一”工作。
第一个“六个一”,是指学校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至少联系帮扶一个名困难党员或师生,重点开展以下“六个一”活动:每学期为困难学生联系提供一个勤工助学岗,进行一次就业指导,围绕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谈一次心,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实际困难,共同参加一次志愿活动,推荐一本优秀读物等。南医大通过下基层调研和各单位审核,摸清了困难党员和师生的基本情况(各单位上报的困难教工约30余人,困难学生3000余人,其中,特困生1000余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全校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或师生工作。学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参加联系帮扶活动,与联系学生围绕学习、生活、工作开展谈心、讲座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勤工助学岗,或进行就业指导、推荐实习单位。除国家和省里的项目外,南医大还优先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5个社会奖助学金项目,南医大各二级党组织,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中医药学院党委和药学院党委,还以学院为平台,主动联系药商、药企为困难学生争取奖助学金。附属医院党委的领导干部还与联系学生一起到边远山区参加义诊、送医送药等志愿活动,开辟了党员群众和师生乐于接受的新渠道,打造了服务党员群众的新平台,使困难党员和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其中,珠江医院党委推行了一个党支部帮扶一个困难学生的“一帮一”行动,收效良好。中医药学院党委结合实际工作,还开展了到顺德校区与学生一起搬家、到饭堂与学生一起就餐、到南京与学生一起学习、到教研室与老师一起备课的“四个一”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二个“六个一”,是指深入开展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教学科研与医疗党支部结对共建以及校院两级机关党支部帮扶力量较为薄弱的教工、学生党支部等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六个一”活动:每学期共同举办一次学习交流会,共同上一次党课,共同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共同组织一次服务师生志愿活动,共同进行一次党员帮扶活动。南医大通过深入开展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教学科研与医疗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工作,开展支部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已结成师生党支部结对15对,结对支部共同上党课、共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共同组织服务师生志愿活动,共同进行党员帮扶活动,通过教工带学生,以强帮弱,党员互助,党建互动等形式,既激发了教工党支部的活力,也提高了学生党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学校团委党支部暑假期间与大学生党员共同参加“中国梦,隆回行”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了支医支教活动,增强了机关与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和创新力,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今年春节前,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教工党支部,还与中医药学院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退休困难党员的志愿活动。
为扩大基层服务性党组织的宣传和服务面,南医大还适应当前师生交流的主流方式,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活动的引导和交流。基础医学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了暂缓就业毕业生微信圈和QQ群,确保与暂缓就业学生党员沟通顺畅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开设了网络专栏和手机学堂,化整为零、点面结合地加强学习教育。同时,南医大还建立了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档案,在“七一”、元旦和春节等重要节假日组织对部分老党员、困难党员、困难家庭进行慰问,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通过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师生,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服务方式和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党组织的零距离服务。
4. 健全服务机制。南医大注重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努力建立科学长效、直面需求的服务工作机制。项目实施以来,南医大完善了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听课制度,建立了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南医大建立并落实了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在2014年元月的活动中,当日处理问题约8类100余条;设立了学生校长助理,鼓励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同时,搭建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试行了首问首办责任制,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改进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效率。建立了重点工作督办制度,以重要文件、会议纪要或领导批示、指示为依据,确定学校重点工作督办事项的完成时限,强化对督办事项办理的措施、进度、效果的检查和反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引入了服务的群众评价机制,在验收师生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改成果时,南医大将师生代表纳入了检查验收工作小组,负责对学校整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通过一系列做法,服务进一步规范,效能进一步提高。
5. 树立服务典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南医大注重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此,南医大在继续大力宣传老典型的同时,又树立了以“和谐医患关系”典范侯凡凡、“南粤楷模”车小燕和践行新时期“广东医生”精神的骆抗先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样板。南医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充分运用校内公告、校园网等平台和媒体,大力宣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良好舆论导向。
6. 强化服务保障。南医大主要是从经费、时间和场地三方面搞好保障。抓好经费保障,通过学校财务预算、留存党费补贴、学院经费配套、学工经费补充等多种方式,落实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为基层组织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条件保障。抓好时间保障,将每周四下午固定为党团活动读书学习日,确保基层党支部书记有时间履行职责、按要求开展活动。同时加大考核督查力度,检验基层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活动的效果。抓好场地保障,鼓励和帮助各单位建好“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党员资料室”等场地,健全管理使用制度,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建好用好党建阵地,使党员师生开展活动有场所,接受教育有阵地。
(二)主要成效
1. 增强了服务意识。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初步树立和培养了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大服务”理念,逐步形成了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为核心的服务意识,强化了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师生负责的责任意识。
2. 提升了服务能力和素质。通过项目实施,以往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一定程度存在的“不愿服务、不会服务”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提高了他们推动工作水平和干事创业的能力。
3. 激发了活力。创建工作的开展既转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激发了基层党员的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机制,激发了党员的活力,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4. 夯实了基础。通过实施两个“六个一”,搭建了党员直接联系和服务师生群众的网络,把广大党员干部置身基层和一线,使师生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5. 促进了发展。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创建工作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解决了一批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清理了一批久解未决的难点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滞碍学校发展的重点问题,学校发展形成良好势头。
相关专题 |
· 学校党建 ·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