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村民眼中的新书记

记者 鞠肃

2014年12月16日11: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华西村,村民们习惯称吴仁宝为老书记,称吴协恩为新书记。村民家家都有吴协恩的名片,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或有什么想法需要反映,既可以找党员联户组长,也可以找村干部,更可以直接打电话找新书记本人。

“我经常能见到新书记,他和大家说话总是和蔼可亲,与我们聊天时一点也不像一位领导。”李丽丽说。李丽丽是华西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提起村书记吴协恩,她打开了话匣子:“新书记很有经济头脑,为华西村奉献很多,我们都很尊敬他、喜欢他!”

这位20出头的女孩子2006年来到华西村工作,虽然不是从小在华西长大的本地人,却有着和本地人一样对这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她讲起华西村的楼堂馆所,如数家珍;说起身边的邻里同事,如同亲人。正像老书记吴仁宝曾经说过的:“到了华西工作,就是华西人!”如今,李丽丽的心里充满了作为华西人的自豪感,她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西村民了。“据说很多地方都怕环保局,因为怕自己的环境不达标,可是华西村不怕,因为这里生态好,绿化好,住在华西,心情特别好!”

李丽丽的邻居丁翠玲老家在安徽,丈夫是本地人,她是嫁到华西村的媳妇。“新书记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不一定认识我啦,我才来几年时间,但他路过这里时,见到我们都会打招呼,总是微笑的样子。”丁翠玲说:“嫁到这边这几年,很安定,很顺心,村里的干部对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

“大家都说,过去是吴仁宝时代,现在是吴协恩时代。新书记非常能干,对我们村民却很谦虚温和,而老书记更是直到去世还住在华西最差的房子里,我们村民早都住上了新房子。”李震是一位保安,1996年来到华西工作,在村里已有了自己的公寓。在华西,年轻人总是显得忙碌而向上,高效而奋进,唯独保安这个职业反而看上去有点闲适和懒散。为什么呢?“这里很少有危险的事情发生啊,邻里打架的也不多,搞‘地下活动’的很少,大家平时都很友善。”李震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平时就在这个万米长廊旁边转,附近居民有的大娘大爷需要我帮忙的时候会招呼我。”

华西村的万米长廊是老书记吴仁宝为村里修的一条避雨走廊,贯穿华西当时盖的一片居民区,所有居民楼的居民都可以通过这条走廊走到自己家的单元楼里,是一项备受称赞的民心工程。如今,家家都开上了汽车,不再需要这条避雨走廊了,但它依然是华西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书记是一位有水平、有胸怀,非常自信,理想远大的人,是一位有思想的领导。他平时很和气,不怎么发火,但对下属的工作要求很严格,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该严厉时就严厉。”说这话的赵开军是华西村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小赵的走路和说话速度很快,因为“在华西工作你会发现,大家都很抓紧时间,希望高效办事,绝不拖拖拉拉,我们要拧成一股劲儿,希望华西发展得更快更好”。

葛绣芳大娘的家是位于中心村山脚下的一幢两层别墅,共500平方米,配有一个车库。9年前,她家分到这个时价230万元的房子时,用的是孩子们在华西村工作积累的股份,不交现金,只扣分红,房子分到手时已装修好,买了家具就直接入住了。今年65岁的葛大娘老家在江苏盐城,10多年前,因为子女在华西工作,她就跟着从老家搬到了华西村定居。葛大娘说:“新书记年轻有为,和老书记一样,他时时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

“我的女儿和女婿在华西已工作20年了,他们现在和华西本地人一样,享受工资、福利和股份分红。”提起这个话题,老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现在真是太幸福了,为什么呢?第一个,不寂寞,孩子都在身边,亲人也在身边,这里生活得好,我们把亲友都叫来了,我们在盐城时的邻居也都来了。晚上看年轻人跳广场舞,带着孙子走一走,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啊。第二个,没有后顾之忧啊,我每月5号领退休工资,每年一次体检,这些都是固定的。”

推开葛大娘家的正门,客厅里赫然摆着一张传统红漆大圆桌,配着十个红漆大木凳,桌上摆着一尾木雕红鲤鱼,口里衔着一颗大珍珠。“家里现在的装修还是领房子时的样子,家家都如此。新书记也来过我们家,有时路过,会进来看看。”

葛大娘家的正门上贴着自家写的一副毛笔字对联:“家居世外桃源内,人在凡间仙境中”。也许,这正是华西村民发自内心的感受吧。而平时微微开启的大门也从不关闭,似乎时刻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到华西参观和工作的人们,也昭示着华西村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努力迈进的脚步不会停。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