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创造华西村的新篇章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采访记

记者 鞠肃 黄山

2014年12月16日11: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今年国庆节期间,到华西村参观旅游的人比往年更多了,这是华西村近年来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的体现。走进华西村,繁华的街市、忙碌并热情洋溢的村民让人感受着这个享誉全国的“天下第一村”的巨大魅力,也见证了这个被人们称为“华西村市”的地方与其他农村的不同。

在这里,习惯了老书记吴仁宝的人们可能会为再也见不到他了而感到失望。不过,现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同样会引起你的关注,他平素喜欢穿一双布鞋,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款普通手机用了近10年。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走在村民中间好像和他们都是一家人,看上去亲切平实,也让熟悉老书记吴仁宝的人们找到了当年的感觉。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下面要讲述的,就是这位华西村的新当家人努力在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中,走一条属于这个时代的“华西新路”的故事。

创新经济发展之路

近半个世纪以来,华西村一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回顾其经济发展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几个进程: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

传统工业曾为华西村带来辉煌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西村在实践中发现,传统产业并不是可以无限做大的,有市场瓶颈原因,也有其他原因。于是,华西村进入了继农业、工业转型之后的第三次经济转型。而在这次转型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物便是吴协恩。

“什么是经济转型?简单说,不是非要换个行业才叫转型,也不是必须搞高科技才叫转型。”吴协恩认为,“华西村目前的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不是近些年才有的,而是经过几十年逐步形成的。半个世纪以来,华西村从传统农业转型到现代农业,从农业转型到工业,再转到三产服务业,转型始终没有停止过。”

在这次转型中,华西村没有搞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前途的高科技产业,而是大力发展了服务业。

“转型要顺应时代。华西的转型不是转给人家看的,不能赶时髦,目的是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往哪里转?一是数量向质量转,二是体力向脑力转。”从2003年吴协恩当选村党委书记至今,10多年间,华西村拓展了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批新兴产业。2013年,传统产业与三产服务业的利润贡献值实现了“四六开”。通过11年的努力,服务业的收益超过了传统工业。

“今年初,我对村民承诺,今后五到十年中,要充分利用‘华西村’这个品牌及相关无形资产完成30个亿的效益。对此我充满信心。”

发展离不开人才。吴协恩坦言,现在,华西村的发展中最缺的就是事业型人才,“用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本事,更是一项艺术。所用之人必须是人品才能双过硬,人品有问题,做得越大,失误也越大。”吴协恩说,华西村采取不仅要“给钱”、还要“给股份”的方式留住人才。“过去给钱,他既可以为你打工,也可以到其他地方打工。现在给股份,他们就会与我们真正成为一家人,不再是为哪个地方打工,而是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

今天的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的模式将周边地区兼并成“大华西”,努力实现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的可持续融合,“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这其中包括从粮食补贴、老年人保养金到各项福利等,还有就业,直接、间接解决就业近万人。

“与时俱进不代表就要忘记过去。”吴协恩对传承历史和开拓创新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既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应该在传承老一辈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敞开胸怀、加强合作,要顺势而为,逆势而上,乘势而进!”

有能力更要有制度

“华西的信仰让干部不想贪,华西的制度让干部不能贪,华西的监督让干部不敢贪。”吴协恩这样概括村里的廉政建设。

在华西村,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有村规。50多年来,华西村有6任主办会计,没有一人是村书记的家人,这是华西村很早就定下的规矩。为加强对村领导的监督,增加领导的威信,同时也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对主办会计的任用,自建村时就定下了“回避”的规定,明确党员领导干部的家人不得担任此职。现今,为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村里规定各类实体所有账簿必须长期保存,有据可查。

多年来,华西村的领导和企业主要负责人,按承包合同计算,每年每人应有数量可观的奖金,但大家只象征性地领一部分,大部分留给企业和集体。吴协恩本人自从2013年开始,不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上级这些年来批给他的奖金,至今已有8000多万元,他全部留给了集体。

“有句话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1978年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在我们党内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心态不平衡,有的同志觉得我做干部的还不如你老百姓拿得多。华西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我们的行政干部不如厂长经理拿得多,他心里就有了一种失落感。”吴协恩谈道,“我们怎样教育干部?老书记在时,他提出过一句话,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意思很明白:为什么当干部?当干部就是为了服务老百姓。”

近年来,吴协恩提出:不要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要多数人监督少数人。他还提出了一个“三车”制度:合适的人要请上车,到站的人开心下车,坐错车的人要换辆车。这都是为了促使华西村的党员干部在制度的保驾护航下能够走得更稳、更好。

去年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华西村深化了一项长期坚持的特色工作法——党员联户制度,有效保障干部在工作中紧密联系群众,村里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要偏离群众的需要。

华西村现有970户村民,按区域分成100个组,每个组由1名骨干党员担任联系人,由10名党委成员担任联络员,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联系群众的工作。通过这一制度,村党委与村民之间建立起一个快速沟通的“意见桥梁”。如今,村里正在筹建一座面积2.6万平方米的健身中心,集运动、娱乐、便民于一体,让老百姓茶余饭后有个强身健体的地方。这个项目便是通过党员联户制的工作,村党委根据村民意见而决定的。“服务群众,既要有过硬的能力,又要有好的制度。”吴协恩说,“有了好的为民服务的愿望,如果没有有效的机制,可能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即使做了工作,老百姓也不一定很满意。所以,一定要把事情做到点子上,做到百姓的真实需要上。”

难忘父亲深情的目光

“老书记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关于他为华西奉献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华西村,包括自己的儿子——他把我都送给了人家!”提起父亲吴仁宝,吴协恩的眼前泛起了无尽的往事波光。

1974年夏,华西村村民孙良庆家12岁的儿子溺水身亡,一家人伤心欲绝。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村书记吴仁宝决定将自己11岁的幼子吴协恩送给孙家当养子。从小就性格叛逆的吴协恩大哭大闹,激烈反抗:“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去给别人做儿子!”但最终他还是被父亲拖到了孙家,由吴家的儿子变成了孙家的儿子。

1982年,吴协恩离开家参军,想离开父母,锻炼自己。他在安徽当了一名后勤兵,修枪修炮修车,样样都会做。“毫不谦虚地说,当时几乎所有国产车的毛病我都会修。在部队,我工作得还不错,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吴协恩说。1986年,23岁的吴协恩和孙家姑娘“阿小”举办了婚礼,成了孙家的“倒插门”女婿。

“在我参军之后,在我复员回到华西工作之后,尤其是在2003年我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之后,随着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我一次次更深地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顾全大局保和谐,舍弃小家顾大家,他把我送人,不是他不爱我,而是把华西村民都当成了自己的家里人。”

1986年,吴协恩退伍后回到华西村,先后当司机跑运输,做供销员搞营销。1990年,吴协恩成为华西铝制品厂厂长,不到一年时间,铝制品厂年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利润近50万元,利税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成为当时全村经济数据增幅最大的企业。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吴协恩开始尝试让华西村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他实施品牌合作,与云南“玉溪”、江苏烟草合作,联合出品了“华西村牌”香烟。当年,仅“华西村牌”香烟就赚了近千万元。随后他又与五粮液集团合作,联合出品了“华西村”酒。

正当“华西村”品牌合作已日臻成熟、如火如荼时,1995年,村党委决定在黑龙江肇东小山屯村建立“华西村”,吴协恩主动请缨,报名实施这个扶贫项目。4年时间里,他和村民一起,筑起了10多公里引水沟,使3500亩盐碱地变成了高产良田;还在村里办起了工厂,使当地人均收入从10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1999年,吴协恩代表华西人把这个村无偿移交给了地方政府。 同一时期,吴协恩于1996年创办了华西宝昌公司。“那时父亲也是想考验我,基本上什么也没给我,就给了我‘华西村’三个字的‘家底’,让我自谋生路创业。现在回头想,我觉得当时父亲也许是看到我运作无形资产小有成就,就继续给我施加压力吧。”

在吴协恩的努力下,宝昌公司像一个高效“膨化器”,经营范围涉及烟酒批发销售、金属加工、五金装潢、物资储运,拥有金属软管厂、化纤总厂等10多家企业,并在华西所有的公司中实现了最高盈利。

2002年11月,吴协恩担任华西集团总经理,挑起了华西村经济发展重担。也在这一年,村书记吴仁宝开始考虑村党委书记人选事宜。那时的吴协恩负责抓经济,对别的事一概不感兴趣,得知父亲希望他接任,他觉得当华西村的带头人压力太大了,反对自己当选。但当2003年华西村换届选举来临时,吴协恩就像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一样,经历过挣扎,经历过与父亲意见不一致的反抗,经历过苦苦的认真思索,最后,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为父亲是正确的。

2003年,吴协恩全票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选举按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我投了自己一票。为什么?我想了很多。父亲信任我,村民信任我。”吴协恩说,“一个人能被几万人认可、拥护,能为几万人的幸福和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是一件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吴协恩主政华西村10年后,一直陪伴和培养他的慈父、战友、导师、“老书记”离开了他。心里难过是一定的。但彼时彼刻,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样继承父亲留给他的政治遗产,他说:“2013年3月,老书记走了。他一生理想信念坚定,临终前,我大哥问他,您还有什么事要交代?村里的事和家里的事,他一句话都没说,唯一交代我们兄弟姐妹五个的是:坚信共产党!我想,老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已经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了。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句空话,坚持理想,才能办大事,如果坚持不了,我们或许能做点儿小事,但一定不能把大事办成办好!”

时间将华西村曾经的辉煌留给了历史,也把无限的希望带向了未来。今日的“天下第一村”,有传统、有信仰,有理论、有实践,有发展、有奉献,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华西村将走向更高远的创新发展。

关键是走好自己的路

吴协恩

怎样当好一名基层干部?我的看法是,贵在具备三种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发展经济的本领、思想引导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到,践行群众路线,要紧扣发展主线,要不离群众视线。路线成不成,关键在基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围绕服务百姓生活与为百姓谋福祉去工作。

我年轻时,不想当一名基层干部。我是搞经济的,刚改革开放时,到处都在搞乡镇企业,我先去当兵,锻炼自己。1986年回村时,我梦想着要为华西赚5000万元,让村里人过得更好。那些年,我一心想的就是五湖四海地到处跑,为华西寻商机、找市场,发展经济。

2003年,我当选华西村党委书记时,不仅华西的经济面临着转型发展,我个人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担任了这个职务,就不能只考虑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要为集体考虑,为华西的未来发展着想,不仅要有大力发展经济的能力,也要有更高更远地服务群众的意识和精神。

讲到精神,就一定要讲讲老书记吴仁宝为华西留下来的巨大的思想财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是思想的开创者,大部分人是思想的追随者。老书记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的创造者。举个例子,我们都熟悉“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说了很多年,学习了很多年,但真正能讲出其中道理的人也许并不多。老书记提过一句:“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经济发展了,村庄富裕了,如果人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教育没跟上,发展是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所以说,基层干部要有思想引导的能力,干部对群众的思想引导作用是巨大的。

我想,面对责任,要有泰山压顶之感,既对上面负责,也对下面负责;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既对今天负责,也对将来负责。当一名基层干部,不必担心有时老百姓会不理解,只要做得对,真正为百姓利益着想,就一定会得到理解和支持,关键是要走好自己的路。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