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颗助学心 点亮万盏灯——记福建省仙游县退休干部曾德梅

2014年11月18日10:5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一颗助学心 点亮万盏灯——记福建省仙游县退休干部曾德梅

84岁的水利站退休干部曾德梅走在福建仙游县的大街上,不少人都认识他,不停有人跟他打招呼:“曾老,又在帮哪个学生讨钱啊?”

曾老一路哼哼哈哈地敷衍,问的人多了,他就大声来一句,“没讨到,你捐一点嘛,帮助一下穷学生。”

事实上,从1998年至今,曾德梅用了16年的时间踏遍仙游全县300多个村200多所学校,筹措资金3024万元,圆了18323位贫困生的求学梦想。

在媒体上,他被评为“爱心老人”“助学翁”“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但在这背后是一次次奔波于穷乡僻壤、走乡串户寻找贫困生,一次次硬着头皮走访企业家和政府干部,为贫困生“讨”一份学费。

记者见到曾老时,他戴着一顶鸭舌帽,身穿一件黑夹克,手提一个厚重的公文包。他告诉记者,公文包里有三样东西,需要资助的学生资料,接受社会捐赠的专用收据,还有一笔一笔的助学金,“这些东西比我的命还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啊!”

一切缘起1998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退休多年想要老有所为的曾老随同仙游县妇联“春蕾计划”项目实施者下乡访贫,贫困的家庭和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让曾老深受触动,他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退休金,捐给3名特困生,并承诺长期资助他们上学。从此,曾老的“助学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曾老整理了部分贫困学生的信息,然后拿着这些手写的资料到县里比较富裕的家庭,挨家挨户和他们说明情况,希望能帮着孩子“讨”一笔学费。

万事开头难,曾老的这一行为让很多人误会,甚至老伴也表示不解,“最开始很多人认为我是骗子,常常遭到别人的嘲笑和白眼。但只要有人相信我的话,愿意出钱帮助山区的孩子,我就会继续走下去。”曾老说。

第一年,曾老才联系到不足10人的爱心人士,第二年20人,第三年30人……而他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在当地口口相传,一滴水荡起“爱心涟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曾老的助学队伍。

在曾老略显寒酸的卧房内,堆放着足有两米高的资助档案,每份资料详细记录了资助的学生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家庭状况、经济条件、就读学校、领取的金额以及毕业去向等。仙游县一位从事木材生意的商人4年时间内通过曾老资助了10余位贫困生,他告诉记者,在曾老这里,可以随时查阅资助生的信息,还能得到反馈,这样的透明度让我有什么理由不放心?

为了不让老人疲于奔波,仙游4位热心大学生为曾老建起了“仙游爱心网站”,设立专项助学账号,利用网络拓展帮扶特困生的渠道,吸引更多网民尤其是远在海外的侨胞加入助学行列,在互联网上演绎着无私助学的真实故事……

16年过去了,曾老一直在路上,但他却不再孤立无援,当初,他四处为贫困生找资助者;如今,则是不少爱心老板主动慕名找上门要他推介资助对象。为了实现助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老人的倡议和努力下,仙游县成立了由他担任常务副会长的经常性助学联合会,建立起经常性、规范化的助学长效机制。

曾老心脏不好,近几年已经两次入院治疗,如今每天要吃三次药,家中堆放着一箱废弃的药盒。当记者问他:“您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老人脱口而出几句自创的打油诗:“年老自知日无多,强将余热化精神,中华强盛赖育才,乐为助学度残生”。(新华网福州11月18日电 记者刘姝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