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举全市之力坚定不移抓好“一号工程”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龚正

2014年11月05日13: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思想统一、行动迅速、贯彻有力、落实具体,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工作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政府召开了全体扩大会议,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四套班子领导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调研考察活动。二是市经信委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主动对接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谋划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平台、重大项目、保障措施,并举办了企业家培训班。三是各部门和各区县(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谋划落实,有的理出了一批重大项目,有些还制定了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措施。四是各大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正在制定全市领导干部培训方案,全市上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氛围越来越浓。五是积极有效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发展项目和应用项目,网上自贸试验区方案已开始征求意见,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全面推进,上城区山南基金小镇、西湖区转塘云栖小镇、余杭区仓前大学生创业小镇和基金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阿里云2014开发者大会都在紧张筹备之中。8月16日,我市还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署协议,由市政府、江干区政府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方共同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聚焦智慧经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市委全会精神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四个不”的问题:一是认识不统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发展决心还不够大、信心也不够足。二是进展不平衡。主城区与五县(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市直部门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有的行动快、谋划实,有的在观望、见事迟。三是措施不够实。有些部门和区县(市)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措施不够具体,缺乏具体的项目和抓手。四是发动不深入。面上宣传已经形成一定声势,但是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具体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以实际的行动和措施,推动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在全市的全覆盖、大发展、快发展。

必须坚持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紧抓不放、一抓到底

杭州的自然禀赋、杭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杭州的“一基地四中心”功能定位、杭州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杭州发展中诸多“两难问题”的解决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都要求我们必须选择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专题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坚定不移地抓、义无反顾地抓,始终抓住不放,持续抓出成效,不达目的不收兵。可以说,无论是从杭州过去发展实践看,从破解当前面临的问题看,还是着眼未来发展方向看,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都是推进杭州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必由之路。

从总结过去发展的实践看,我们别无他途。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提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回顾杭州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主攻方向,本世纪初作出了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的重大决策,随后相继作出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人才集聚、鼓励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综合环境的政策措施。经过15年接续努力,“天堂硅谷”内涵外延不断拓展,从建设“信息港”“新药港”到发展“十大产业”,再到聚焦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再到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越来越清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中向好,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物联安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推动杭州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像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在全国106家国家高新区中的排名,前年第七位、去年第六位,今年又超越上海张江高新区,上升到第五位,跻身第一方阵。从杭州发展的轨迹看,可以说,什么时候我们抓住了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牛鼻子,什么时候我们的经济就又好又快发展。过去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加快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除了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别无他途。

从破解当前面临的问题看,我们别无退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他还明确指出,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从杭州看,我们正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方式“换挡期”,将长期面临三大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空间不足“三大压力”,产能过剩、贸易金融及房地产运行不确定性增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和财政收支平衡难“三大风险”。杭州发展面临许多“既要又要”的两难,比如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扩大有效投资、又要防范债务和金融风险,既要突破改革难点、又要维护社会稳定,等等。应对“既要又要”挑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发展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立足杭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在战术上点球发力、精准出力,紧紧围绕到2020年打造“六大中心”、培育万亿级智慧产业规模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群的总体目标,把全会提出的“一二三四五”部署落到实处,也就是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一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作用,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建设,突出布局优化、自主创新、项目带动和人才支撑等四个重点,切实加强平台、政策、环境、考核、安全等五个保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既要又要”的两难挑战,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从着眼未来发展的方向看,我们别无选择。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可以说,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完全符合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已经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正成为全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但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也有一个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抓住了就有机会成为赶超者甚至成为领跑者,杭州尤其不能错失这一重要机遇。这不仅是因为杭州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更因为这事关杭州长远发展。抓住机遇,我们就有可能搭上顺风车,就有可能实现争先进位;错失了机遇,我们就有可能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淘汰落伍,就会成为历史罪人。

必须坚持既要画好饼、更要做好饼,推进“一号工程”落实落地

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已经作出全市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总体部署,可以说“饼”已基本画好,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个“饼”做好,就像天津的著名小吃狗不理包子一样,不仅要做出好的“样子”,更要做出好的“馅子”。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即一要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二要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三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四要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着力在“四个进一步”上下功夫,确保“一号工程”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省委夏宝龙书记提出的工作十法之一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突出重点工作法。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全力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六大中心”是杭州具有先发优势、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是杭州发展智慧经济、抢占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也将为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撑。从某种角度讲,六大中心建好了,杭州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就实现了突破。比如,高新区(滨江)就是要重点建设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智慧新天地、物联网产业园、北塘河畔等四大平台,大力发展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等三大智慧产业,全力推进智慧安防、智慧商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政务等八大领域应用,努力成为全市“六大中心”核心区。各区县(市)、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各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都要结合“六大中心”目标、全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各自主攻方向,最终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

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一个项目可以带动甚至创造一个产业。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一要加快项目推进。市经信委在与各区县(市)对接的基础上,排定了全市第一批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项目358个、总投资317亿元。对这批项目,条件成熟的,要抢抓时间,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对条件尚未成熟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尽快推进、早日开工。二要加强项目谋划。第一批这点项目是远远不够的。要围绕建设“六大中心”,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加快网上自贸区争创,全面深化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大院战略合作,深化推进与阿里巴巴、思科(中国)、比亚迪、中国电科、各大通信运营商等合作,谋划和推出一批引领性龙头项目、突破性创新项目、支撑性平台项目、实体性产业项目和应用性民生项目。三要加快项目招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企业跨界兼并重组,招引世界500强、央企国企、浙商杭商等三个方面三管齐下,争取在杭设立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和产业基地,力争在若干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百亿级智慧产业龙头企业。

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重要动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一要加强产业发展协调。充分发挥市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作用,围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领域、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坚持“四规合一”,突破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工作,形成推动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合力。二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围绕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抓紧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与机制,尤其加大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财政政策支持及统筹投入力度。三要深化“两单一改”。整体下放市级行政审批权限,打造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使杭州成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产业高地、投资洼地。

进一步狠抓难点突破。人才和平台载体协同建设,是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关键和难点。一要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智慧经济本质上就是人才经济。比如说,上城区引进了思科中国总部,实际上就是引进了思科的人才团队,目前,思科提出以上城区为示范点,把杭州打造为中国“智能+互联”的智慧城市样板和全球万物互联中国示范区的目标。在人才引进方面,各地要敢于投入、敢于花精力、敢于算大账,向苏州、宁波等兄弟城市学习。苏州市从2006年开始与中科院、江苏省政府共同建设中科院纳米所,建设费用4.28亿元,目前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也已开工,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阵地和平台。2008年,苏州市又与中科院、江苏省签约共建中科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苏州市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担了一批重大项目,孵化了一批成长较快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苏州这两个研究所,就集聚了1000人以上的研发队伍。2004年,宁波市与中科院和我省共建中科院材料所,目前又在共建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已经成为宁波高端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加大优秀人才招引力度,不断集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提供根本保证。当前,特别是要抓紧对人才引进中反映较多的住房、教育、医疗保障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为集聚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环境。二要坚决打破信息“孤岛”。积极推进政务云建设,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和政务数据上云,建立综合数据库,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架构的政务大数据云平台,克服信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安全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信息“孤岛”现象,加快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本文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2014年8月22日在杭州市召开的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区县(市)委书记专题研修班开班动员会上的讲话,有删减)

《杭州》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