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名人党员的“工作室”效应

周神青

2014年11月04日08: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傅之英,68岁。

王廷桂,64岁。

江平万,63岁。

…………

这个名单很长,名单上的人都是万盛经开区的老党员。

这并不是一个“退休”名单,尽管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说“党员永远不退休”。

这并不是说说而已,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新的“工作岗位”——“名人党员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

“这不仅是‘工作室’,同时也是党员群众的‘连心室’、困难群众的‘解难室’。”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黄敬源说。

脱节

2013年5月,陈园园搬到万盛经开区万盛街道新田社区。

“乔迁”的喜悦劲没过,陈园园就遇上了烦心事——

她家楼下有两家饭店,由于没有烟道,油烟就直接往她家里冲。

“找社区干部过来协调一下。”陈园园一开始觉得这是个“小问题”。

她找社区协调,却数次无功而返。

“来的都是些年轻娃儿,一点用都没得。”陈园园抱怨。

此时,“陈园园”式的抱怨在万盛街道各个社区普遍存在。

“社区没大事,但是干部普遍年轻化,缺乏经验,一时半会儿顶不上来。”万盛街道党工委书记唐友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唐友莉忧心“年轻干部”顶不上,万新社区的热心老党员金德珍却感觉“有力使不上”。

一日,社区居民李某和张某发生了争吵,闹得不可开交。

看到这样的情况,她上前劝解了几句。

“我们家的事要你管?”李某翻着白眼。

“在她的眼里,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太婆,‘名不正则言不顺’啊。”这让金德珍很伤心。

社区里像金德珍这样热心的老党员不少,但却经常“热脸贴上冷屁股”。

“长期以来,一方面我们基层党组织苦于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先进性体现不充分;另一方面基层党员想发挥作用却苦于缺乏平台,不知道怎样发挥作用。”黄敬源说。

如何破题?

对接

2013年7月的一天,金德珍路过新田社区服务大厅。

一块崭新的牌子吸引了她的注意——“傅婆婆暖心室”。

“傅婆婆?不会是我的老姐妹傅之英吧?”金德珍心想。

1971年起,傅之英就居住在新田社区,她们是老交情了。

金德珍没有猜错,这个“傅婆婆”正是傅之英。

而这一切还得从上个月18号说起。

这天,新田社区党委书记张德明敲开了傅之英家的门。

“傅婆婆,希望您能出来帮我们一起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张德明开门见山。

深知社区年轻干部一时“顶不上”,张德明想“借力”这些老党员。

傅之英是一名老党员,在社区里是一个有名的热心人,威望很高。

但傅之英并没立即答应,她说出了同金德珍一样的顾虑——名不正言不顺。

“请您放心,我们会给您足够的支持。”张德明诚挚地说。

张德明的诚挚打动了傅之英,而他也用行动兑现了诺言,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傅之英接待群众的“工作室”。

“老将出马”,效果很快彰显,陈园园的“小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一些矛盾,傅婆婆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张德明高兴地说。

而更高兴的是傅之英:“现在我能够大胆为居民服务了。”

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开始主动找傅之英帮忙。

同时,社区里的其他20多名老党员,也纷纷加入到工作室。

2013年7月初,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在经开区组织部的指导下,傅婆婆工作室被正式命名为“傅婆婆暖心室”。

拓展

随着“傅婆婆暖心室”的效果开始彰显,万盛街道党工委开始大力推广“名人党员工作室”。

可并不是每个社区都有傅之英这样威望高的名人党员,怎么办?

“采取动员公推公选的方式组建老党员工作团。”黄敬源说。

截至目前,万盛街道已在每个社区都设立了“名人党员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

“现在有问题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到工作室去。”陈园园说。

但这些老党员并不会一直坐在办公室。

“我们还要走出去‘拓展’我们的业务。”“江平万谈心室”的江平万说。

2014年9月10日一早,江平万就出了门,直奔万盛街道万北一社区的四合院小区。

知道“江老师”到来,楼下院坝很快聚起十来个人。

“大家畅所欲言,我来听听大家有什么烦心事没有。”江平万坦诚地说。

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下面那个面包房日夜加工,噪音很大。”

“还有我们这边朝红路口那个卖早餐的炸油条油烟太大了。”

…………

江平万这一趟共搜集意见建议和民生诉求24件,现场帮助解决了15件。

“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有9件,我得去找社区党委报告了。”江平万笑着说,“不过报告之前,我得先把这周搜集到的问题按清单整理出来。”

每周,各工作室都会汇总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形成诸如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困难帮扶等分类问题清单。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群众的需求有哪些,服务重点在哪里。”江平万说。

贯通

2014年9月13日上午,“江平万谈心室”。

段成容和她家楼上7-1的住户坐在了这里,双方剑拔弩张。

原因其实很简单,7-1住户的房间向下漏水,但他拒绝出钱修复。

就在两天前,双方坐在这里大吵了一架,调解失败。

“并不是每次调解都很顺利,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江平万说。

在昨天与工作室的老党员们复盘一周的“问题清单”时,有一个老党员给江平万出了一个点子——

7-1住户的女婿比较明事理,把他喊过来。

这位老党员比较了解7-1住户,知道他的“软肋”。

“我负责去把人请过来。”这位老党员自告奋勇。

果不其然,这次调解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大家一致同意共同出资解决漏水问题。

“根据问题分类清单,我们实行分类定向服务。”黄敬源说。

针对问题分类清单,各工作室会排出分工任务表。

“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老党员前去解决。”黄敬源说。

非但如此,各工作室还会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不让群众久等”。

今年以来,各工作室义务疏导家庭纠纷88件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117件次,开展困难帮扶服务800余人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10余场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称赞。

“‘名人党员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让群众遇到困难找得到组织和值得信赖的党员,也让基层党员找到发挥作用的平台,两头对接,贯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黄敬源说。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