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有效实施精准对策 推动创新引领转型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夏宝龙

2014年10月28日15: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的深刻论述,强调“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强调“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结合浙江工作实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提高精准度,推动浙江经济向增长速度中高速和质量效益中高端迈进。

现在,“决战三季度”即将过去,“冲刺四季度”就在眼前。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关键在于实施精准对策,创新引领转型。越是在新常态下,越要走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向科技创新要红利;越是传统产业比重高,越要向科技创新要出路。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引领转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表面形式的、而是深入精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常抓不懈的。只有真正深入进去,具体抓、抓具体,切实在“精准”上花大气力、下真功夫,才能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何有效实施精准对策,推动创新引领转型,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树立精准理念,持续精准发力,强化精准服务。

树立精准理念

精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精当、完美,准确、到位。具体到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精准理念,切实把精准的理念全方位贯彻到抓工作的战略、战术和战役上,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目标定位准,打击精度高,实际效果好。

战略上要准确把握。战略是方向,是坐标,是“精准”导航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做的事要围绕战略谋划做”,“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现在,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八八战略”是统领发展的总战略,美丽浙江、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远大目标,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我们的中长期目标,“一三五”、“四翻番”是我们从“十二五”时期到2020年的具体责任目标。围绕这些战略部署和战略目标,我们确定了富有操作性的指标值、线路图和进度表,配套打出“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市场主体升级等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我们目前打的组合拳,都不是就事论事的,不是为“治”而治、为“换”而换、为“拆”而拆、为“回”而回的,进攻的对象、瞄准的靶心都是精准指向创新转型。实践证明,这些思路、目标和举措,与党中央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与“八八战略”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与新常态的特征是高度吻合的。我们的战略方向是对的,突破口是准的,针对性是强的,成效也是实在的。我们要保持定力,坚持这些“打法”,不折腾、不迟疑、不翻烧饼,更加坚定地把认准了的事干好。

战术上要执行到位。战术是手段,是措施,是“精准”打击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战略谋划力和战术战役执行力都要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央的精神和执行省委的决策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还存在担当不够、情况不明、顾此失彼、抓不到底等问题,我们必须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增强战术执行力。

战役上要攻其要点。战役是战略意图、战术执行的结合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农业、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突出打好工业发展、“浙商回归”、科技创新“三大战役”。要瞄准各个战役的要点尤其是薄弱点,铺好战线,选好战场,撕开口子,重点突破。工业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是“三多三少”问题:小企业多、大企业少,一般企业多、龙头企业少,传统企业多、高新企业少。“浙商回归”方面,一些地方、部门和投资主体也存在“三说三做”的矛盾: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大、做得小,说得好、做得孬。科技创新方面,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创新的硬制约、转型的拦路虎。

持续精准发力

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以“八倍增”、“两提高”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重点,以破解科技创新“四不”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创新引领转型发展之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聚资源、精准发力,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聚焦工业主战场。工业“一肩挑两头”,左边连着农业,右边连着服务业,是增长的强引擎、转型的大平台、创新的主战场。没有工业的稳定增长,就难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工业的转型升级,就难有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没有工业的创新支撑,就难有创新型省份的打造。我们必须适应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工业强省。当前重点要抓好4件事: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以“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大力推进“四换三名”,以技术创新提升品质,以商业模式创新赢得市场,以管理创新增强效益。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省政府已经提出要培育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7个大产业,要加大力度、早见成效。四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要民资、国资、外资一起上,多上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做优企业创新主体。科技创新需要产学研各方紧密协作、协同配合。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必须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真正起到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要加快实施“十百千万”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要鼓励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更加紧密结合,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共同体,真正做到论文写到产品上、研究做到工程中、成果转化到企业里、效益体现在市场上。

做强创新平台。高新区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要以创建全国一流的国家级创新型高新区为目标,着力提升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层次。科技城、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要按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要求,扎实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等四大科技城建设,更好地发挥其推动转型升级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要针对省级产业集聚区大而不强、虚而不实、产业雷同的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特色,培育新兴产业优势,加快把核心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园区。

强化人才支撑。创新引领转型,关键在人才。有时引进一个人才,就能带来一个团队,撑起一个项目,甚至发展形成一个主导产业。人才也要精准引进,结合浙江特点,引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急需人才。必须切实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培养更具创新能力的人才。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积极吸纳大批高层次人才,加快转化科技成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创造机会、提供舞台,坚持在政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贡献中多得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让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一流贡献获得一流回报。

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引领转型,根本上取决于集聚、配置和激活创新要素的水平。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市场在创新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改革释放创新红利。抓好改革的顶层设计,鼓励各市、县(市、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先改。着眼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点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狠下功夫,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精准服务

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说到底要有一个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好氛围。浙江这几十年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和创新,拼的是服务和环境,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向纵深推进,把精准服务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打破陈规陋习,直面现实问题,高效推动发展。

精准服务就要抓准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推进科技创新要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解决“四不”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市县、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企业,具体表现不一样。有的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多,需要解决如何引导企业与这些高校院所对接合作的问题。有的地方以轻工制造为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需要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浙商回归”重点要解决项目质量和项目落地问题。要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创新型项目。同时,切实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土地、金融等突出问题。

精准服务就要抓无缝对接。一是做好产业对接。对照产业目录,谋划招商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实现招商选资。二是做好条块对接。职能部门和招商平台、项目实体紧密合作,各方面提前通气、工作提前介入,分头落实。三是做好银企对接。政府搭台,项目承载,组织企业和银行面对面交流,让银行把项目了解透,让企业把银行要求了解透,增进银企互信,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做好政策对接。针对科技创新、工业发展、“浙商回归”等现实问题,研究出台一些具体政策。五是做好现场对接。少开经验介绍会,多开问题协调会,既要“请上来”,也要“沉下去”,带着问题,就地解决。六是做好感情对接。注重打好“浙商回归”的亲情牌,主动加强与浙商的沟通联络,真正依靠浙商、真心服务浙商、真情感召浙商,让浙商切实有回家的感觉、到家的温馨、为家的责任。

精准服务就要抓服务效率。时间不等人,时间耗不起。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市场,时间就是成本,时间就是效率。企业的资金,不管是自有的、自筹的、还是银行贷款的,都有机会成本。企业投资到哪里,一看政策,二看服务。因此,企业更需要的是政府高效服务,而不仅仅是税费减免。服务要有必要的创新和灵活,要有主动超前的服务和换位思考。资金成本最小时间单位是以天来计算的,我们的服务也要精确到每一天。要只争朝夕,排好行军的路线图,列出战斗的时间表,卡死进度,倒排工期,月细化到周,周细化到天,一环一环突破,一件一件落实。

精准服务就要抓责任落实。现在,省里加强了对市的经济考核,市、县、乡镇层层传导压力,各级人大、政协也要积极参与,努力干在一线。抓精准服务,最关键的是要落实责任,考核到位。要建立招商和项目推进的统筹协调机制、问题会商机制、工作督办通报机制和责任考核追究机制,更好地把创新引领转型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夏宝龙同志2014年9月24日在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