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干武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选拔培养好干部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勾勒出了新时期好干部的“时代肖像”,为做好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培养选拔好干部,既有着自身的规律特点,也富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具体化、路径化、落地化,着力打造一支宏大的好干部队伍,为加快改革发展、建设“两美浙江”凝聚合力、增添动力。
遵循干部成长规律
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培养好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类分级、遵循规律,以加强党性教育为核心、以严格党内生活为抓手、以强化实践锻炼为途径,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
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武装干部。坚持“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方位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以党校教育为主导,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省委全会精神学习培训,引导年轻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端正人生目标、增强政治定力、强化党性修养。二是以专题培训为重点,提升能力水平。围绕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培训,着力提升干部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的能力。三是以在线学习为平台,拓宽知识覆盖面。运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引导干部远程教育学习。
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利器修正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发扬“认真”精神,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鼓励干部讲真话、讲实话,自我批评不遮不掩,互相批评不放“礼炮”、“哑炮”和“空炮”,做到真刀真枪、见筋见骨,让干部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得到锻炼。党性是考验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也是衡量好干部的“晴雨表”。湖州通过开展“党性体检”活动,以具体指标量化评分方式进行党性检查,以“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来衡量党性状况,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用“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锤炼干部。从实践来看,“温室、高楼、深院”里难以培养出优秀干部,好干部大多是从基层一线成长起来的。根据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可以采取“分期墩苗”阶梯式培养模式,即针对刚出“校门”、刚入“机关门”、处在适应期的年轻干部,通过集中培训、导师帮带等,帮助他们熟悉情况、进入状态;针对工作三五年左右的30岁上下、处在积累期的优秀年轻干部,主要通过参与上挂和外派以及赴基层一线锻炼,提高他们应对复杂问题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针对经过层层遴选、处于成熟期的年轻后备干部,重点选派参与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突发事件,对表现突出的予以重用。
创新干部选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干部选任机制,建立一支善于应对各种挑战、堪当重任的高素质骨干队伍。
着眼“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健全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树优改革导向和实绩导向,注重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改革创新能力突出、工作实绩明显、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着力破除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的“四唯”问题。着重优化班子整体功能,坚持基层一线导向,重点从具有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改革发展一线部门 “一把手”,有计划地提高新提任副职中具有基层任职经历的比例。“选士用能,不计长幼”,更加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探索试行重点工作“挂牌招才”,使优秀年轻干部攻坚克难中脱颖而出。加大干部跨领域交流的力度,持续推进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干部交流,打破地区与部门“壁垒”,合理配置干部资源。
着眼“有效管用、简便易行”,健全能上能下的干部进出机制。推动干部“能上”的进度,既要善于用好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老黄牛”干部,又要注重培养和选拔闯劲十足的“狮子型”干部,特别是要把政治品行过硬、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敢担当的干部选配到正职领导岗位上来,真正让能干者上、有为者有位。畅通干部“能下”的渠道,探索试行干部反向提名,加大不适宜担任现职岗位干部调整力度,真正把无所事事、不称职、不作为、群众口碑差的干部调整下去,坚决纠正干部选任中的“宽”和“软”现象,形成倒逼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着眼“源源不断、各尽其能”,健全不拘一格的人才进贤机制。特别是针对专业性紧缺人才,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发现出来、吸收进来、使用起来。探索开展“阳光竞岗”,通过发布空岗预告、网上推荐、自愿报名等方式,发现一批组织掌握以外的优秀人才,努力把确实适合岗位、群众认可的好干部挑选出来、使用起来。着力打破身份、体制的壁垒,推出一批合适职位,专门面向“两新”组织、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等基层一线定向选拔,拓宽干部队伍来源。针对金融、工程技术、企业管理、规划设计等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加大面向社会公开试行专业干部聘任制、政府雇员制的探索,吸引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着力解决体制内专业型干部资源短缺的问题。
群众满意检验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是对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各级干部的殷切希望。这就需要我们在坚决反对“四风”、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培养选拔好干部。
号召干部在“走亲连心”中增进感情,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断创新和丰富联系群众、走进群众的有效载体,建立经常性的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并形成制度化的刚性要求,真正推动党员干部主动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争做“大脚掌”、“老娘舅”,多攀穷亲戚,多交“布衣”朋友,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融为一体。
推动干部在“换位体验”中融入群众,切身感受民生民情。是不是好干部,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知不知道群众的冷暖、是不是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组织开展“民情体验课”,推动“领导干部”换位到“普通群众”,通过去一次超市、去一趟菜场、去一趟医院等方式,体验群众冷暖;“机关部门”换位到“工作一线”,通过当一天工人、一天村干部、一天服务员等活动,体验基层实情;“找我办事”换位到“我去办事”,通过代办一次证件等方式,体验作风之弊。切实找准问题,办好实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促进干部在“担当实干”中助推发展,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满意。难题面前是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理应选择后者。引导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做工作、抓落实上来,踏踏实实做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关注百姓期待,多关注群众疾苦,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敢于“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勇于负责、勇于担当,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解难题、攻难关,不等不看不拖,早干快干实干,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