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贵州铜仁: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促进干群连心同步小康

2014年09月23日14: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目标,铜仁市启动实施“民心党建”工程,就是将同步小康作为基层党建的努力目标,通过创建“干群连心室”这一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为民服务载体,建立健全破解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空心化、边缘化、弱势化问题,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体制机制,为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坚强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建工作论述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全党风貌为之一新。总书记多次强调,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铜仁地处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武陵山腹地,受泽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仍属于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是立足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目标定位,从探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路径的角度,探索创新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群众工作方法,实现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两者一体互动。

(二)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是探索创新“做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走群众路线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来开展。实施“民心党建”工程,就是切实加强“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育一支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帮扶工作队”,把党的建设融入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做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让“干群连心?同步小康”成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成为新时期凝聚民心、服务群众的一种常态。

(三)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是基层党建尤其是农村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我们党历来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的中心工作,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层面作出了顶层设计,如何将中央对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尤其是如何在第一时间直通地域宽广、居住分散的农村,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大课题。“干群连心室”的创建,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的有效载体,使广大农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识、认同不断增强。

(四)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体现了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具体要求,铜仁市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实施“民心党建”工程就是有机融合发展与党建,围绕发展重心整合党建资源,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做到不空不虚。干部驻村,就是和基层群众一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共同努力。“民心党建”工程的实施正是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党的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上充分发挥作用,在发展中推进党组织自身建设。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针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新要求,铜仁市及时组织有关社会专家、党建工作者、基层群众座谈,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和铜仁实际,提出了建设“干群连心室”的初步构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3年2月,正式确立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领,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思路。“民心党建”工程由此在铜仁全面展开,并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关注度和生命力。

二、主要做法

(一)扎根基层贴近民心

干部扎根基层接地气,贴近民身才能赢得民心。铜仁市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接地气、贴民心。

一是创建“干群连心室”。全市各级各部门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严格按照“简洁、整洁、清洁”要求和“一栋民房连民心、一块牌子展主题、一张卡片亮身份、一套制度定规范、一本日志记民情、一本台账解民忧、一个会议连民心”的“八个一”标准,在2895个村(社区)创建“干群连心室”,把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办公室”推进到了群众家门口。同时,以“干群连心室”为统领,整合“群众说事室、群众工作室、远程教育室和道德讲堂”,按照“一室多功能”要求建设“四室一堂”,在干群之间架起连心桥。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政法部门帮复杂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退休干部转业军人回原村”的要求,每年选派万余名干部长期驻村,确保每个村有3名以上干部进驻,其中贫困村有5名干部进驻。整合新农村建设、计生、综治等帮扶资源,统筹实行“一揽子”帮扶和考核。建立健全群众评价驻村工作机制,出台了驻村工作考核办法,驻村干部单独列入考核,把干部的工作成效交由群众来评判。同时,结合实际开展百名记者、百名律师、千名政法干警、千名纪检监察干部、千名人大代表、千名政协委员走进“干群连心室”活动,使“干群连心室”真正成为收集民情民意的第一阵地,化解矛盾问题的第一现场,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平台”,群众路线教育的“第一教科书”,干部成长锻炼的“第一摇篮”。

二是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171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2895个村(社区)都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站,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和群众事务代办制;4523个自然寨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点,努力实现办理证件证照不出村、化解矛盾纠纷不出村、落实惠民政策不出村。整合资源,构建集专门网站、手机短信、专用电话“三位一体”的“民情快车”平台,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尽量让群众“不出门、不上访、不花钱”便可以快捷、无障碍地反映问题、诉求和建议。德江县以“背雷锋包、开群众会、办贴心事”为载体,驻村干部主动亮身份,为群众提供代办代购服务。

三是开展“三个开刀”专项整治行动还政于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市上下开展“三个开刀”专项整治行动。在党政机关向“不找熟人办不成事”开刀,重点针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权谋私等问题进行整治。在司法执法系统向“有理有据得不到公正结果”开刀,重点针对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接受当事人吃请、娱乐性消费和财物,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进行整治。在乡村两级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开刀,重点针对在落实惠民政策、便民利民服务、扶贫济困等方面办事不公,优亲厚友,谋取私利,矛盾纠纷化解不公正、不及时,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等问题进行整治。让群众找不找熟人都一样办成事,让办事凭关系的潜规则没有市场。截至目前,已查出有关问题247个,5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对首批5个“三个开刀”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曝光,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二)建强堡垒凝聚民心

提升基层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建强堡垒是基础;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共谋发展大计,同样需要加强堡垒阵地建设。铜仁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服务优势,自觉服务基层、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党组织的温暖,使基层党组织堡垒强起来、组织得拥护。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坚持配发展型基层党组织班子和选发展型基层党员、干部的鲜明导向,加大“两推一选”和“海选”工作力度,对7名乡镇党委书记、114名村党支部书记、419名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公推直选”,使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进入了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培养选拔视野。牢固树立干部选配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考察干部,用发展的需求物色干部,用发展的绩效任用干部,突破“四唯”藩篱,一改过去注重学历、年龄、性别结构选配干部的固定思维模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学历党员工程”,注重将农村知识青年发展为党员,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组织符合条件的村支两委成员和村内党员进行提升学历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二是完善基层党组织预警机制。对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按“很好”、“好”、“较好”、“一般”、“差”五个等次,制定党组织分类参考标准,并根据分类参考标准,对党组织运转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评定等次,设置运转情况预警线,组织党组织进行自评打分并对号入座,然后对党组织运转情况进行考核,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综合确定其等次,对处于不同等次和预警线的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进行分类帮助指导。江口县官和乡新田村党支部因矛盾纠纷多、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薄弱等问题被定为后进村级党组织。该村通过“公推直选”选出了新的带头人,并将几名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热心村级事务的党员充实到了村“两委”班子,极大的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可喜变化,由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嬗变成“后劲村”。在官和乡党委对村班子的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实施预警机制以来,全市4名乡镇党委书记和93名村党支部书记被诫勉谈话,82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被免职,处于“较好”以上等次的基层党组织占92.22%。

三是创新民主管理激发基层活力。全面推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认真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代表参政议政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党代表审查、表决、提案、评议、视察、选举等各项民主权利,党代表参政议政有了制度保障,提高了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改变党员民主评议一直在体内循环的模式,全面开展党内评、群众评的党员民主评议“双评”制度,把党内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评定等次与群众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评议有机结合起来,使每名党员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符不符合党员标准,是由群众来评判的。不仅有效增强了党员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及党员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还赋予了党员民主评议新内涵,为党员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创造了条件。万山区推行“村(党)务发言人”制度,由驻村干部担任“村(党)务发言人”,通过召开村(党)务发布会,按期发布村(党)务信息等工作,解答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认同度和满意度。

(三)同步小康永固民心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争取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铜仁市将“民心党建”工程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始终突出发展主题,体现同步小康时代强音,不遗余力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把人民需求和幸福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确保群众得实惠。

一是强素质提能力推动发展。铜仁市以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坚持政治理论与业务技能并重,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市场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投资300多万元,开通“铜仁远教”电视荟萃频道。每年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社区)委会主任各500元、党员人均50元标准预算村干部和党员培训经费,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基层党员短期实训基地,保证每名党员每年到实训基地参观、考察、学习1次,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党总支书记杨再炼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党员身份亮一亮、党的精神学一学、惠民政策讲一讲、产业发展带一带、群众困难帮一帮、矛盾纠纷劝一劝、群众意见听一听、个人不足找一找、履职践诺评一评、名利好处让一让“十个一”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说起“十个一”工作法,全国劳动模范、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党总支书记杨再炼深有感触,“践行群众路线,‘十个一’的每一项,想的是群众的事,忙的是群众的事,大多数群众都认可,作用还是蛮大的。”自200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杨再炼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富民强村之路,鱼良溪村由昔日的“烂杆杆村”一跃成为当地闻名的富裕村。

二是聚集党员做强产业。按照“把党组织设置在产业链上,把党建融入产业中”的工作思路,根据产业区域或产业链条,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就便、自愿组合”组建产业党组织。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设立各级各类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性党组织。组织和引导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党员把组织关系转移或归属到产业党组织,影响和带动其他农村党员积极向产业集聚,支持、鼓励党员带头创办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项目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全市有18000多名党员集聚在产业链、有1338个专业合作社由党组织或党员领办,较好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支书冷朝刚组织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植50亩大蒜,实现了比水稻丰收年景还多3倍的收入。试种成功,村民纷纷上门取经,从传统作物转种大蒜。之后几年,大蒜种植上了路,冷朝刚又发动全村干部群众种植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构建了“坝区发展优质高产粮油、半山发展优质高效农经、山上发展高产林果”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要随之壮大。冷朝刚提出从每斤辣椒、大蒜和一枚鸡蛋销售收入中提取1分钱组织费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现在的青杠坝,小楼林立,道路通畅,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展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三是建立信息平台为民服务。依托“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建立“民情大数据”,以户为单位建立家庭档案,以自然寨为单位绘制民情地图,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情信息库,以县为单位建立小康信息库,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紧密衔接,对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改“大水漫灌”为“配套滴灌”。2013年完成2个县和4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任务,减少贫困人口22.1万人,贫困发生率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玉屏县依托“民情电子系统”深入推进“干群连心?率先小康”驻村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细胞工程”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共搭平台、共享信息、精准对位、动态管理”的要求,依托“民情电子信息系统”,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平台,让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准用在贫困农户上,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准确无误。实现了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与民情电子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为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系统已在全省推广使用。

三、工作成效

(一)锤炼了干部作风,赢得了群众支持。驻村干部走村串寨,深入农户家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说农家话,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支持。尤其是面对旱情和洪涝灾害,“干群连心室”驻村干部坚守一线,与各级党员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抗旱救灾工作,带领群众生产自救,组织送水队伍义务送水,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以来,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129.6万人次,涌现出一大批党员模范和先进典型,很多村里的老人把驻村干部亲切地称为“干儿子”。

(二)建强了基层堡垒,凝聚了群众力量。各级各部门和驻村干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送温暖、送信息、送技术、送政策,全力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驻村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交心谈心,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引导群众以合法形式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以来,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39万人次,解决难题实事5.1万余件,谋划致富思路12.3万条,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得到群众拥护。

(三)理清了发展思路,推动了经济发展。驻村干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经济发展。结合村情实际,帮助理清思路、狠抓产业发展,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技术等给予支持,全力帮扶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小康。帮着群众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以来,驻村干部帮助基层协调项目6347个,协调解决资金2.7亿元,创办经济实体3855个,9538名党员参与了创业,带动群众22.7万余人,生产的类别涵盖农产品加工、种植,农业机械服务等类型,年产值7.1亿元,年利润达1.8亿元。

四、几点启示

“民心党建”工程的核心理念是“民”,以贴近民心为基础,以凝聚民心为途径,以永固民心为目的的执政为民的做法,既为党群对话搭建了一个较好的沟通平台,又将同步小康作为奋斗目标,抓住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契合了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精神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启示之一:党的组织优势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基础。“民心党建”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优势,紧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围绕群众所求所需所盼,选派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拉近与群众的情感距离,帮助群众办好他们难以办好的事,从而实现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融合。因此,只有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才能创造出让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实绩,群众才会更加相信组织、支持组织、积极向组织靠拢,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启示之二:多方联动是推动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要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双促进双发展目标,仅靠组织部门不行。铜仁市把“民心党建”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坚持抓书记、书记抓。在强化基层堡垒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基层组织建设需告别组织部门唱“独角戏”的历史。应充分整合精准扶贫、农业、发改、小城镇建设、计生、综治等部门资源,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统筹发展”的原则,集中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办大事、办成事。

启示之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既让他们明白脚下的土地当下适合发展什么,也让他们知道打算将来发展什么。所以,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在带动农民发展经济时,应以“谋士”的身份加以引导,而不是主导,更不能把党委政府的发展计划强加给群众。要始终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群众支持了、答应了,才能实现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由“逼着干”到“争着干”的转变,这样一来,群众抓住了改变贫穷落后命运的根子,才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谱写群众“主唱”、政府“伴奏”的和谐旋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乔业琼)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