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如果你被他感动,就会由衷向他看齐

曾建三问——解码一位组工干部“三严三实”的人生图谱

记者 时圣宇

2014年09月23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曾建到用工企业调研。
  图②:曾建带队赴厦门大学招贤引才。
  图③:曾建带队到扶贫村开展结对帮扶。
  图④:曾建到扶贫点调研。
  资料图片

 

  8月的井冈大地依然热气腾腾,当把步子坚实地踩在这片红色土地的那一刻,革命先辈创事业的一幕幕仿佛闪现眼前……

  这一次来,不是为了参观革命圣地,而是来认识一位已经“走了”的人——曾建,江西吉安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人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因积劳成疾,于今年2月23日,他不幸病逝,享年58岁。

  他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广泛的讨论:百姓为什么会认可他是“三严三实”的好干部?他为什么能做到“三严三实”?曾建的事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对活动有着什么样的启示意义?要解答这些问题,还是得从曾建身上寻找源头…… 

  ——编 者

         

  百姓为什么认可他的事迹体现了“三严三实”?

  “三严三实”,整句话不过24个字,但一些干部却离它很远,甚至倒在了党纪国法面前;也有不少干部自认为已经做到了,但是老百姓却不认可。而曾建,既没豪言壮语,亦无英雄壮举,但在群众心底,他付出的,是大爱。

  是否清廉,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第一印象评价,也是百姓口碑中好官坏官的首要区分。在这一点上,曾建做到了清清白白。

  曾建先后在多个单位和地方担任主要领导,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坚持原则。

  他和身边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个“约法三章”:不准去任何娱乐场所;不准收受土特产品;不准打着他的旗号搞特殊化。每次下基层调研到群众家吃饭,曾建都主动交纳伙食费。

  对亲人,他异常严苛。妻子去峡江县看他,曾建让她坐公共客车再转人力三轮来,不准接送;得知一位亲戚要到老家遂川县当县长,曾建连忙赶回老家召集全家开会,要求不许找亲戚办任何私事。

  “好在曾建不在老家遂川县当领导,否则家人都要搬离遂川呢!”老家的亲属说。

  曾建兄妹四人,他是老大,有谁会想到这位管干部、管岗位的领导,弟弟妹妹中却有两人下岗多年,大妹靠摆地摊卖菜为生,弟弟靠当保安为生。每逢有亲戚为孩子工作的事找到曾建,他都毅然拒绝:“你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市场卖菜呢!”渐渐的,就没有亲戚托他办事了。

  “我现在虽然有点权,但不是给自己用,是用来给百姓做事的 。”曾建时常教育身边人,要管住自己,做个清清白白的人。

  清廉的曾建让干部群众催生了内心的钦佩;为民的曾建让老百姓从心底记住了他。

  2004年,曾建赴万宝水库库区的老屋场村调研,先乘船,再步行3公里。当乡镇干部向村民介绍他就是县委副书记时,村民们都不敢相信,这个风尘仆仆的平常人居然是县里来的“大人物”。曾建在老屋场村连住了两个晚上,走遍库区8个自然村,当得知村民进出全靠船,容易发生翻船事故,他返城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由县财政拨出专款修建了新码头和防护设施,并修通了一条公路。

  路修通了,一位七旬老人背着一箩筐桔子来到县委,在大门口守了整整一天,原来是想将村里的第一茬桔子送给曾书记。曾建妻子回忆,这个细节让曾建感动了许久。

  峡江县的干部群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06年6月的那一幕:当得知曾建将前往市里赴任,百姓自发买来鞭炮沿街送行,感谢他为当地做的一切。

  曾建的所作所为之所以获得一方百姓的认可,就是因为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的所想、所思、所念,无一不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三严三实”?

  红土地的孕育

  “曾建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

  曾建的家乡遂川相距井冈山不过100公里,红色的革命精神早已把这里浸染,革命时期涌现一大批红色干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在吉安儿女身上传颂、传承。听着将军歌,学着老前辈,曾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他身上有老一辈革命者的影子,听到曾建的每一个故事,在‘红色故事会’中都能找得到相关的案例。”江西干部学院教师朱学冬深有感触,“有的人认为老一辈革命者的事迹可敬但不可学,曾建用自己的行动做了证明:老一辈革命家是可学的,只是看你是不是真学,真干。”

  家风的浸染

  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却又深入骨髓。熟悉曾建的人都说,他的崇高品格深受家风的熏陶。

  “刘樟英有个小本本,上面常记着,哪家断了粮,哪家没柴烧,哪里的水库漏了水,哪里的道路要整修,她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解决这些问题……”这段描述,摘自1980年9月《吉安通讯》的一篇文章:《我们的贴心书记——记枚江公社党委书记刘樟英二三事》。刘樟英是曾建的母亲。孝子如母,曾建在担任峡江县委副书记时不到两年时间就走遍了峡江所有的行政村,6年写了60多本民情日记。

  几十年来,全家一直有个规矩:每年大年夜,全家人围坐一起开家庭会,逐个汇报一年来的成绩,畅谈来年的打算。这看似平常的惯例,时时刻刻提醒他们不能混日子。

  曾建对自己的女儿找对象的唯一要求是:一定要找一个共产党员。

  在曾建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尽管没有父亲的遗嘱,但曾建的女儿、女婿的一则讣告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丧礼从简,免收礼金!

  自身的修炼

  曾建生前有三个雅号:“曾克思”“曾夫子”“曾干部”,每一个的背后都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曾建。

  ——信仰坚定的“曾克思”。“我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工作。”曾建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有老领导开玩笑评价说:“他就是个典型的职业革命家。”而很多同事则在背后叫他“曾克思”。

  ——热爱学习的“曾夫子”。无论是曾建的办公室还是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和报纸,上面满是勾勾画画。哪怕再累,他晚上一定会抽出时间读书和思考,“时代发展如此之快,不学习就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人们又送他一雅号:“曾夫子”。

  ——务实清廉的“曾干部”。采访中,不少干部表示有些“怕”在曾建手下工作,不为别的,就因为曾建干工作实在,眼里不揉沙子。

  担任遂川县委副书记时,曾建到一个镇的村里检查烟叶生产。“烟叶开沟埋肥都做了吗?”“已经全部到位了。”随同的镇村干部想蒙混过关。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曾建穿着雨鞋直接下到田里,弯下身子,双手揭开地膜,扒开表土,用食指挖到烟苗的根部,仍旧没见到一粒肥料,当即就发了火:“烟叶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完整到位,否则质量就无法保障。这种事情怎么能打马虎眼?”之后,曾建又接连杀了几个回马枪,确保工作全部落实。

  曾建带给人们什么启示?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阶段。曾建的事迹亦在此间让人熟知。

  曾建走了,当我们为这样一位好干部扼腕叹息时,自当深入思考他留下了什么?这,也是对一位好干部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坚定的信念引导人生。坚定的信念是事业奋斗的永动力。曾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矢志不渝的共产党人。

  就在去世前3天,面对赶来医院看望他的市领导,曾建躺在病床上强撑着,说的还是工作,被市领导当场打断:“你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休息!”多少年来,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他视工作如生命,把从事的每项事业都做得风生水起。

  ——时刻把群众放在心头。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曾建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为缓解吉安农村的师资不足、孩子上学难,曾建向省里争取自主招考的特殊政策,公开招聘了1000多名教师充实到农村教学点;社保卡下发后,曾建多次到农村去,随机找一些群众,问收到社保卡没有,能不能领到钱……“我们都是普通百姓家走出来的,就该多为百姓做事。”

  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一顶草帽、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鞋,与爱下乡的曾建常年为伴。

  ——勤政务实专业敬业。曾建的一生勤勉敬业、干工作高要求高标准。工作30多年,曾建创造了诸多“第一”:履历上,他是原吉安地委组织员办第一主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市工信委第一任主任;业绩上,他执笔调研的“党员队伍规模研究”课题,荣获中组部调研课题评比一等奖;他任上实现了全市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零”的突破,在全省首创“数字就业地图”……

  ——人有担当品自高。桥的价值在于承载,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曾建常说,“越是压力大,我越要来。”

  今年1月28日,腊月二十八,当大家欢天喜地准备过春节时,曾建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兼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为2月14日省里评审会做准备。任职第2天,曾建就到现场投入工作;大年三十,他在办公室加班……评审会前一天深夜,他还在不停练习评审所需PPT。2月14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96%的高票通过评审。工作40年来,他一直这样,在大事难事面前扛得住、拿得下。

  ——清正廉洁永葆本色。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员永远的底色。“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曾建在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期间,每年全市各类人事招考4000多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上万人,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情况;担任县级领导多年,始终严守组织人事纪律,没有报销过一分钱私账,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友办私事,也没有亲友沾过他的“光”。

  曾建用自己的廉和威,坚守了党员领导干部不容污染的清正本色。

  为开展对曾建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中组部7月30日下发文件,追授曾建“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全国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曾建学习活动。江西省委授予曾建“龚全珍式好干部”,并组建宣讲团,在全省范围内宣讲曾建的先进事迹,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又使全国的组工干部和江西广大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8月28日,在江西省组织人事系统学习曾建先进事迹视频会议上,许多人或低着头,或用手遮掩着眼睛,整个会场充满了无声的悲恸和真挚的泪水——为曾建惋惜,被曾建鼓舞,向曾建致敬!

  “虽然每个人的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内在的义理却是相通的。”江西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忠说,“如果你被曾建感动了,你就会愿意向他看齐。”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3日 17 版)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