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社社长 张宝忠
一、坚守媒体责任,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
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广大基层干部功不可没。但近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小报、网站捕风捉影、肆意炒作,丑化抹黑基层干部形象。一些敌对势力也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不断对我们发动舆论攻势。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立场、维护党的权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一是主动发声,为基层干部说话。对于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干部“污名化”的倾向,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把握导向,积极主动、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发出正面声音。
二是纾解社会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当前,个别干部的不当言行,被一些网络和小报大肆炒作,形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主流媒体必须从维护社会利益的大局出发,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基层干部,逐步转变对基层干部的认识。
三是还原事实真相,发挥引导纠偏作用。当前,个别媒体随意报道一些不客观、不公正的虚假新闻,误导社会舆论。主流媒体不仅要不炒作、不跟风,而且对热点事件中关于基层干部的负面舆论,要密切关注、了解真相,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及时还原事实,教育引导群众,对导向偏差或者与事实不符的言论要进行批评。
二、改进宣传方法,壮大主流声音
如何让基层干部形象更加可亲可近,典型更加深入人心,报道更有针对性、感染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要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突出持续性。既要开设人物专栏,加强日常报道,长流水不断线,不断推出有代表性的先进基层干部;也要抓住一些特殊节点,集中报道一批能够感动中国、震撼心灵的重大典型,掀起阶段性高潮。
二要坚持个体宣传和群体宣传相结合,突出广泛性。要进一步扩大报道范围,挖掘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岗位的基层干部典型,用群众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感动群众,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教育群众。在关注基层干部个体宣传的同时,还要重视群体的宣传,用生动的群像式报道,告诉群众,好干部绝不是个别现象。
三要坚持事迹宣传和精神宣传相结合,突出示范性。不能只报道先进事迹,而要挖掘一种精神,传递一种理念,引领一种风尚。要从个性化事迹中提炼出共性化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使群众在感动的同时,加深对基层干部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四要坚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突出互补性。我们要夺取舆论斗争胜利,必须打赢网上舆论斗争,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优势,更要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做好基层干部的宣传报道。
五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突出可信性。主流媒体不仅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还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基层干部群体中品行不端的“害群之马”,该曝光的曝光、该批评的批评。鞭挞丑恶、激励先进,才能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履职尽责。
三、创新宣传手段,让看不见的宣传深入人心
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需要媒体不断提高宣传艺术,进一步加强报道工作的整体策划,把握好宣传报道的时度效,不断向着“看起来要像从未进行过一样”的宣传境界努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是发动群众,让读者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要创新宣传理念,建立开放式的平台、互动式的载体,努力让更多读者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让宣传对象在参与中思考、选择、确认立场。比如,通过组织网络评选活动,让群众为心目中的优秀基层干部投票;组织征文活动,让普通干部群众各抒己见,从而事半功倍地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贴近群众,让“看不见的宣传”收到看得见的效果。要多讲故事,善讲故事,通过捕捉打动人心的细节、感动心灵的故事,改变过去那种“高大全”式的塑造,不拔高、不杜撰,实事求是地“还原报道”,让读者“平视”而不是“仰视”,树立基层干部更加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
三是服务群众,针对群众需求困惑让宣传入脑入心。要用鲜活感人、无可争辩的事实,让广大群众看得见、信得过,消除对基层干部的误读;要让广大基层干部有启发、有借鉴,推动他们以典型为镜子、以先进为榜样,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更满意,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