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面对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牧区,内蒙古基层党组织延伸服务触角

内蒙古:“党员中心户+协会”织就服务网

2014年08月25日15: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党员中心户+协会”织就服务网

近日,一件烦心事的解决让住在草原深处的乌仁一家喜笑颜开。“人老不中用了,儿女又不在身边,多亏有了中心户,多亏了春艳,半年多没取上的新农合医药费终于报销了。谢谢……”家住鄂温克旗伊兰嘎查的老牧民乌仁手里握着刚刚报销回来的6000多元钱激动地说。老人所说的春艳,叫单春艳,是呼伦贝尔市选树的第一批党员中心户,她先后积极扶持嘎查贫困牧民脱贫致富、资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如今是当地的名人。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等特殊环境条件,针对牧民群众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出了以“一带双联三到”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中心户+协会”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一带”就是发挥党员中心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双联”就是党员中心户上联党支部、下联党员和牧户;“三到”就是组织到户、服务到人、工作到位。此举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了党的服务领域,变服务牧民“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入户宣讲,凝聚起正能量

“政策不到家,说多少也白搭。”这是新巴尔虎右旗那日图嘎查党员中心户温都日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的家就是她与辐射带动的16户牧民一起学习新出台的惠牧政策、交流生产生活情况、商量利用政策改进生产办法的“会议室”。像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一次。如果有人缺席,她还会及时前往进行入户宣讲。

那日图嘎查的贫困户额尔敦其其格,刚收拾完晾晒的干草,又赶紧跑到羊圈给新下的羊羔饮水,忙得不亦乐乎。她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以往有些好政策到我们这里,就像泡子里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日子也没啥奔头,我家老头子只知道每天喝酒,都快过散了。”她说,“现在隔三差五的,温都日玛就把他叫去,这不也跟着搞上了合作社,日子好了,心里甜啊!”

像温都日玛一样,新右旗草原上每一个红色堡垒户,都辐射带领着十几户牧民,他们发挥党员中心户带头示范作用,上联党支部、下联党员和牧户,及时将党的重大理论、各项惠牧政策送到牧户家,把“纸上”的政策变成“口袋里”的实惠,让正能量传遍草原的每个角落。

走家串户,解决实际问题

“米格德玛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救助别人,周围的人都知道,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也是她。”乃日木德勒嘎查的牧民巴图苏和说。

米格德玛作为一名党员中心户,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先后扶持四个贫困家庭稳定脱贫,让10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了学业。平日里,她有事儿没事儿就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成为深受当地群众敬佩和拥护的贴心人。2010年,米格德玛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1万元奖金。回到家乡她就将所得奖金按每户100元,分给了50户贫困家庭,并资助服务区18名有病史的妇女到专业医院体检。

“像米格德玛这样的党员中心户,还有许多许多。他们是牧民中的党员,按照组织到位、服务到人、工作到位的要求,时刻把牧民群众的生活冷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伸出去一双手,感动一群人,成为周边牧民群众眼中的知心人、主心骨,真正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新右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包海山如是说。

协会牵引,架设致富金桥

米吉格道尔吉,一名党员中心户,呼伦贝尔市新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米吉格道尔吉在牧区长大,目睹了父辈们在这片草原上放牧的辛劳与艰难。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靠天生存的状况,他将19户牧民组织起来成立了“芒来牧民养羊专业合作社”,探索推行“红色堡垒户+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有效整合了劳动力资源、草场资源、牲畜资源和市场资源。

米吉格道尔吉算过一笔账:过去一只羔羊(当年育肥羊)能卖到700元左右,除去成本几乎不挣钱,而且以家庭牧户个体销售,甚至还得赔钱。成立合作社三年来,每只羔羊的价格还是卖700多元,但成本仅需200多元,纯挣500元。社员平均按200只羊计算,家庭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

几年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将创办领办协会、合作社作为“党员中心户”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探索形成“党员中心户+协会+牧户”、“党员中心户+产业升级典型牧场+牧户”、“党员中心户+牧民哨兵+牧户”、“党员中心户+特色产业基地+牧户”等基层党建服务发展新模式,党员中心户创办和参与的协会、合作社达120余个,将5400多名牧户引领走上了致富路。

穿针引线,织就和谐之锦

达石莫,一个仅有74万亩草场的嘎查,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0号界桩地界。在这“一眼望三国”的独特地理位置,边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牵动着当地党委政府的每一根神经。头些年,由于没有新的草场可分,一些牧民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上访成了“家常饭”。

鲁恩光是达石莫草场艾里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为了化解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他积极向上协调旗委和镇党委,向下协调无草场户,整合成立了现在这个牧业社区,实现管理有主体,权益有保障。同时,从无草场户中推选有较高威信、致富能力较强的2名党员担任“北疆红色堡垒户”户长,组织无草场户盖大棚、种蔬菜,成立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因草牧场划分流转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今,曾一度以上访要草场为寄托的牧民,都安心地在社区扎根。

还有许多牧区基层党组织像这样,充分利用党员中心户熟悉地形、了解环境的优势,调动周边牧民群众开展联防联治、自防自治活动,提高安全维稳意识,积极协助边防派出所、边防连队做好外来人口管理,预防偷渡、走私、非法越界等犯罪活动,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边防安宁,筑牢了北疆安全屏障。(蒙组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