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诚信勤廉”永不失重

 董秋会

2014年08月18日15: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时下基层干部群体有被误读、被污名化的倾向。出现这一苗头,表面上看是群众不理解,实质上是基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破除“本领恐慌”,核心是种德养心,让“诚信勤廉”永不失重。

一曰“诚”,以诚修心。农村传统文化的积淀,造就了广大农民粗犷、朴实的性格。而这一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待人接物喜欢“赤诚相见”,最烦“两面三刀”。栎城乡农民张某,因一桩涉诉定案,经常越级上访。乡长杨凡到任后,不论刮风下雨,坚持每周都到他家中。房子漏了,就找人修一修;庄稼熟了,就亲自帮忙割一割……最终,张某拉着乡长的手说:“就凭你这个实诚劲儿,我再上访就不是人了”。事小道理大。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用真诚打开群众的心灵窗户,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想些什么、缺些什么、盼些什么,主动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行医等利益问题,切实做到感情上“拉拉手”、思想上“顺顺气”、生活上“帮帮忙”。要拿出具体的行动,让老百姓感到党的干部是忠于党的、是忠于人民的,是自己的“贴心人”、“自家人”,关键时刻靠得住、用得上。

二曰“信”,以信立身。有“诚”是前提,立信是根本。基层干部有信才有威,有威才好办事。“信”,首先是信仰。丢了信仰,堕落的是党性,涣散的是人心,损害的是形象。其次是信任。商鞅立木为信带来了秦国的繁荣强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换来的是国破人亡。现在一些乡镇干部信仰不坚定,“屁股决定脑袋”,处理问题不是站在群众立场“一碗水端平”,而是“拉偏架”。身处“第一线”的干部,是群众目光的聚焦点,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更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要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一点一滴的实事取信于民。对群众作出的承诺,必须一一兑现,一时难以兑现的,要用微笑、用耐心来消除群众的火气、怒气和怨气,争取群众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如果我们事前乱“许愿”,事后不“还愿”,群众就会认为你是一个爱“放空炮”的人。干部“言而无信”,一旦伤及群众感情,造成的不良影响短时间内是很难消除的。

三曰“勤”,以勤服众。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勤奋” 是通向成功最近的路。在老百姓心中,勤政的干部地位很高,份量很重,可信度很大。我县古吕街道办事处干部王征就是一个勤奋干事的例子。他爱人在乡下教书,自己又是个“工作狂”,夫妻二人“月儿四十”见不着面是常有的事。像拆迁安置、信访稳定等大事、难事,他都主动请缨,冲在前、当先锋、打头阵,而群众也都愿意听他的、信他的,打心眼里佩服他这样的干部。常听群众这样讲,现在县里安排的工作,不少都耽误在干部不干事上,不仅把难得的机遇错过了、大好的时光浪费了,也把一个地方的发展延误了。所以说,乡镇干部要勤干事、肯干事、干正事,既“观天气”、“接地气”,又“捉活鱼”,坚决不当“懒官”、“闲官”、“太平官”。要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吴金印那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怕困难、不怕矛盾、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认真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口碑。

四曰“廉”,以廉树威。在老百姓看来,廉能遮百丑,“廉”字值千金。群众评价一个干部,说得最多的不是他的能力有多么强,而是他“手长不长”、“干净不干净”。不贪不占的干部,老百姓自然会“打高分”。有一位副乡长,植树造林时把乡里购买的树苗拿走几棵,栽到了自家地头,就因为这件事,被有些群众扣上了“贪污犯”的帽子。虽然言过其辞,但也足以说明了“廉洁没小事”的道理。作为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乡镇干部,要懂得权力是把“双刃剑”,常打“预防针”,经常对照先进模范,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身子、去去污质,不断增强“免疫力”。面对囊中羞涩,要明底线、挺胸做人;面对物欲横流,要筑防线、等闲视之;面对美色陷阱,要划红线、不超雷池。特别是在与老百姓交往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做到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挺起“清醒做人、清白做官”的胸膛。

种德养心,“老生常谈”。“诚信勤廉”,知道难做到。广基层干部要牢记心间,坚持不懈地提素质,强本领,促发展,为人民。唯此,才不负党心,赢得民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权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