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 伟
2014年08月12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夏收时节,家住安徽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的五保户徐玉权可急坏了。眼睛失明,没法干活,地里的麦子可咋办呢?就在老徐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芜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江讯带着部里的6位同志来到了老徐家,二话不说,拿上工具就下了地,及时把麦子收了回来。“你们都是坐办公室的,却硬顶着大太阳帮我下地干活,赶紧喝口水。”老徐激动得连连道谢。
2012年以来,芜湖市在省委“五级书记大走访”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双联系”工作机制,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又结合群众路线扩展到“双服务、双提升”,切实要求干部沉下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老徐的故事,是芜湖“双联系”持续推进的一个缩影。
“下基层,问诉求,通渠道,办实事,让群众困惑的得到解答,想办的顺利落实,忧虑的得以解决,关心的参与决策,是芜湖以‘双联系’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的话掷地有声。
干部沉下去,服务常态化
1万多名干部直接联系1000多个村、1.8万户群众
芜湖“双联系”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芜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胜权的眼里,“干部多跑100米,群众就能少走一公里”,一定要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
南陵县籍山镇光明社区特困户苏孝武已经年过七旬,体弱多病,因为唯一的儿子在车祸中去世,只留下一双儿女与老人生活。因为房屋拆迁,赔付老人的安置款也即将用完,老人不懂救助政策,将陷入无处安居的窘境。
“双联系”过程中,南陵县负责同志走访到苏孝武家,得知老人的困难后,现场就办公,和社区的同志一起为老人申请了低保和廉租房,在场的同志也纷纷为老人捐款。
“没别的,就是打心眼儿里觉得温暖。现在党委政府和许多好心人还不时来慰问,又送东西又给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谢谢!”老人不太会表达,只有眼角的泪光透露着内心的无限感激。
谢胜权告诉记者,芜湖的“双联系”工作,要求干部下基层不留死角,为民服务全面覆盖,“联系群众要做到困难户必访,必问衣食冷暖;发展户必访,必问致富经验;返乡农户必访,必问就业现状;老党员老干部必访,必问发展良策;上访户必访,必问事情原委。零距离沟通交流,收集第一手意见。”
家住芜湖市镜湖区赭麓街道的庞玉莲是孤寡老人,因为社区改造拆迁,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干部在走访中发现老人腿脚行动不便,便指派中心征收办工作人员姚赤玉专人联系老人。安置过程中,老人想住采光条件好的一楼,姚赤玉就陪老人实地查看了5处安置房,每次上下车都背着,细心照料,小区其他住户都说庞老这个“小儿子”孝顺。
老人最终选中了满意的安置房,赭麓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尚蓉自己花钱为老人购置了新轮椅和生活必备用品。搬家那天,老人流着泪拉着小姚的手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在这儿生活,我一点儿都不闷。”
“芜湖要求广大干部在走访中要把群众的具体期盼和现实需求都听清楚,真正了解民情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芜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褚云凤说,“双联系”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7.9万户,谈心谈话2.5万人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1.2万多条。
联系真办事,群众共参与
不摆花架子,办事件件有回声
过去干部下基层,有些人坐车绕一圈,脚都不着地;也有人进门喝杯水,拍拍肩膀说两嘴,群众的问题还是问题;还有人简单的事情就给办,困难的问题搁下来。
“芜湖推动双联系、双服务、双提升,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简单的要办,困难的也要办,只要群众有需求,干部就要想办法,坚决杜绝走过场、花架子、假把式。”高登榜说。
镜湖区副区长许兰在海南渡社区的一次走访中,了解到黄超群身患重病,马上要动手术,但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许兰在认真解答了他所提出的医疗和病退等政策问题后,详细了解了黄师傅的病情和家庭情况。
“走访结束后,许兰副区长一直惦记着黄超群的病情,她协调捐款,多方奔走,终于帮助他顺利动了手术。”镜湖区海南渡社区党委书记童光娣告诉记者,考虑到黄超群居住环境问题,街道和社区还为他申请了廉租房。
“不仅真办事,还要让群众方便办事。”褚云凤告诉记者,芜湖在“双联系”过程中建立健全了便民服务网络,全市所有乡镇成立群众事务代办中心,实行定点代办、上门代办、流动代办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
围绕群众反映集中的“不知道政策、不知道流程、不知道找谁”等问题,芜湖建立了阳光办事制度,全市所有党政机关的审批项目、服务项目、办事环节、工作时限、办理结果,实行“一看便知、一问便明、一办便成”的阳光操作。
南陵县委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双联系”的目的,不仅让群众想办的事情能够办,办理中的事情方便办,还要让群众关注的事情参与办,真正让群众参与决策。
在南陵县工山镇万安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征求意见座谈会上,当地群众表示:“今年要干事首先就要修中干渠”。在讨论如何建设项目时,村民代表袁金龙大胆站出来说:“要干,我们就自己动手干,既省钱又放心工程质量。”在群众一致支持下,万安村中干渠综合治理项目被摆上了当年度的重要议事日程,由村民担任建设主体。
群众的意见得到了采纳,作用得到了发挥,获得的成效自然显著。原本一年半的工期缩短为10个月,原来167万元的工程造价减少至90万元,成了真正由农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小农水工程。
记者了解到,在“双联系、双服务、双提升”推动下,芜湖市各县区走访调研征求到的2.65万件问题,已经办结1.5万多件,其余的也正在办理当中。
作风变化大,制度来保障
建立奖惩督查机制,干部下基层成习惯
芜湖市长潘朝晖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双联系”活动,最大的感觉就是干部作风变了,放下了架子,沉下了身子,真听群众讲话,真与群众互动,真和群众交上了朋友。
有干部在走访日记中写道:“只有深入百姓,和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话聊在一起,心放在一处,才能真正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服务百姓的工作也才真正找到了方向。”
江讯告诉记者,现在到基层走走“亲戚”已经是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逮到机会就想着到村里走走看看,问问还有啥需求,还有啥问题。
“一些人的工作懒散病、服务冷漠病,都在真正贴近老百姓的过程中解决了,党心民心聚合在一起。”繁昌县信访局副局长陈琳说。
谢胜权说,“双联系、双服务、双提升”,根本目的是带着问题意识,解决群众困难,真正做到问题落地有声。芜湖将针对走访中的收获,建立问题库、建议库和成果库,把未解决的问题解决,把“双联系”作为今后群众工作的主轴和路径。
目前,芜湖正结合建章立制抓深化,促进“双联系”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双联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把密切联系群众、历练干部作风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固定下来。
“用感情感染干部,靠制度约束干部。”为了保障活动成果,芜湖正通过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评价制度、督查考核制度,扩大服务对象、联系点党员群众对干部考核评价的话语权,促进干部自觉做到对待群众有感情、帮助群众用真情、服务群众有热情。
“‘双联系’,是芜湖践行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各级干部向下看、往下走,找到困难的人,解决困难的事,像螺帽与螺丝一样,把干部与群众紧紧拧在一起,也把党群干群关系越拧越紧。”高登榜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2日 18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