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基层干部也要补补群众课

冬君

2014年08月07日15: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并不是专门针对上级机关干部,基层干部因其所在岗位的特殊性,直接面对群众,所言所行被群众直接关注,可以说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干部的形象、领导的方式、方法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新时期基层工作对基层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到群众家走走亲戚,到基层补补课。

补补与群众的“思想交流”课。毛泽东同志认为“群众就是孔明”,党的干部“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基层干部中从家门到大学门、然后直接进办公门的“三门干部”比较多。少数年轻干部还缺乏对群众应有的感情,个别的甚至从骨子里看不起群众。补补“思想交流”课,就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作为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党性是否成熟的一项硬指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一定要建立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关怀体贴群众,尊重信任群众,热情帮助群众,真诚爱戴群众,以真情去创造一种与群众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氛围,推倒与群众之间的心理围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以坦率的态度和诚挚的言行去与群众打交道,只有与群众坦诚相见,敞开心扉,说真心话,做真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如果打官腔,讲空话、套话和假话,群众就会对你退避三舍;如果做虚功,办假事,矫揉造作,群众就会对你嗤之以鼻。

补补与群众的“感情联系”课。在实际生活中,群众最不欢迎那些“官职不大,架子不小”,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强迫命令的基层干部。只有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把自己与群众摆在同等地位,建立以心对心、以情通情的心理平台,消除群众的心理障碍,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在做群众工作中要考虑实情,讲求实际,注重实效;处理问题要出以公心,求之公道,坚持原则;对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能办到的速办,取信于民,不能办的讲清原因,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对群众的事情,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能哼哼哈哈,敷衍了事,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主动融入群众,积极向群众请教、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建议,摸到群众心思的脉搏。避免走形式、耍花腔、走过场,实打实,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群众生活和劳动的一线去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补补与群众的“作风改进”课。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做群众工作,应该像鱼儿入水一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充分认识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征,树立作风建设有起点、无终点的思想意识。要带着眼睛下基层,认真观察民情;带着耳朵下基层,仔细倾听民声;带着脑袋下基层,认真思考发展思路;带着双手下基层,尽其所能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常思百姓之难、常想群众之苦、常念人民之恩,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把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作为端正思想、锤炼党性、提高认识的实践舞台。基层干部只有紧紧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虚心当好小学生,同群众朝夕相处、摸爬滚打,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摸到群众脉搏,贴近群众心窝,增进群众感情,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才能扎扎实实地干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权娟、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