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深度关注)

河南干部培养凸显基层导向——好干部,在“墩苗压土”中茁壮成长

记者  龚金星  王汉超

2014年08月05日09:5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前不久,河南向全省印发中青年干部“素质优化工程”实施方案,这意味着2014年至2018年,将有千余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系统化培养,“缺什么补什么”,把他们放进实践中磨炼选拔,成为未来发展“扛大梁”的人才。目前,河南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中,来自基层一线的已占年轻干部总数的71.7%,一线培养选拔链基本形成。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说,“墩墩苗”是中央要求,也是成长规律,实践是条基本途径,我们鼓励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锻炼成长。

墩苗——基层空间大,长得快,是选苗育苗“第一车间”

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介绍,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导向明确,“关键岗位上大胆使用有基层经验的年轻干部”,由此推动“墩苗计划”。过去作为惯例的隐性台阶、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被打破。省委常委会通过,在正厅长、市委书记、市长选用上,基层经历是一条“硬杠杠”。这一点在近两年省市换届中得到充分体现,十几位45岁左右、有县区正职经历的领导干部被直接任命为省辖市常务副市长,在全省震动不小。

墩苗讲究“缺什么补什么”,河南提出“好苗子”到关键岗位历练,到基层一线墩苗,到沿海开放地区挂职,到群众工作前沿成长。

目前,仅省委组织部开展的挂职锻炼形式就有8种之多。近些年,1433名长期在省直机关工作、基层经历不足的优秀年轻干部被派往基层的广阔天地。今年,改进优秀年轻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干部实践锻炼制度还被列入河南深化改革重要任务。

挂职,绝非“一挂了之”,后续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并坚持全程跟踪管理。多年来,河南完善出一套“培养锻炼+跟踪考核+适岗评价+备用结合”的中青年干部培养链。

“素质优化工程”正在重点选育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好苗子”,放进各类“急难险重”的位置,墩苗锻炼。

2012年夏天,省选调生温丹丹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分配到平顶山市光明路街道办事处,后又下到陈庄村开发改造指挥部。上下班骑自行车,每天骑行40公里,他曾在社区、村、街道6个办公点来回跑,拿一串钥匙,他开玩笑说这叫“挂六国相印”,“工作内容那叫一个丰富,以前常听说基层要耐得住寂寞,两年了,从没感觉寂寞过。”

基层的难,身处其中才体会得到,克服这些难,才能成长。最开始,温丹丹因为怕狗,连居民门都不敢进。后来,从不抽烟的他随身带烟,逢人让一让;去谁家也买个西瓜带着,大家有委屈都愿意找他说。

选调生工作,河南已坚持了近30年。在25批5273人中,走上县处级以上岗位的就有600多人。除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也成为选调生的重要来源。

当“好苗子去基层”成为导向,干部培养便有了充足的源头活水。基层,成了选苗育苗当之无愧的“第一车间”。

压土——在“急难险重”问题解决中全面成长

到基层,除了“墩墩苗”,还要“压压土”,在急事、难事、大事的实践中,干部将得到全面成长。

除了省直机关干部到条件艰苦、经济滞后的县乡挂职,河南派出10批、279名县区党政正职,到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挂任县乡领导;270名新任副厅级、处级干部等分17批到信访局锻炼。3000余名年轻干部被派往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一家一户做工作;围绕河南的中心工作,省市县共选派2100余名年轻干部,到180个产业集聚区,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

“高职低任”也成一大特色。近年来,河南62名省直副厅级干部下派,对于适合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缺乏市县经历的年轻干部,实行“高职低任”。

今年,宗长青从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岗位上被选派到新乡,任市委副书记。按过去惯例,省直正职下市直接任党政正职,副厅级的省政府副秘书长能去省辖市任市长,何况他还历任两个正厅级岗位。尽管别人吃惊,但他欣然赴命。

补上基层这一课,恰恰体现组织培养干部的良苦用心。在新乡,宗长青分管联系稳定、“三农”、经济等“实打实”的工作。从“间接接触”,到直接面对企业、县乡村干部群众,他发现思考、处理问题忽然就“接地气”了。他说,这半年已是截然不同的历练,思考决策、统筹协调等方面收获很大。

在乡镇,高职低任更变得常见。在郑州,干部领导水平提升“双百工程”已实施近一年。“双百工程”,是选派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外出挂职,选调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任职。副县级干部任乡镇街道书记,科级干部担任乡镇、办事处行政正职或党政副职。所有锻炼干部均免现职,原则上锻炼两年。

在郑州市委工作多年的副处级干部李新军10个月前被派到荥阳山区,全郑州最偏最穷的刘河镇,风风火火当起了乡镇书记。

发展得靠产业、靠招商。但比招商更难的是土地瓶颈。最难的时候,他把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图扔了出去,难受好几天,又把地图抱回办公室。现在,热力管道厂开工,养老地产项目进入实质阶段,郑州第八人民医院到这里选址,500多亩的废弃矿坑正在协商,计划变成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园区……近50个项目顺利落地,总投资将达45亿元。全镇1.9万人,平均每户能解决两个就业岗位。对于未来,这个穷乡变得充满希望。

固根——把成材的好苗放到最需要的位置,根系深植方能枝繁叶茂

河南省委明确提出,把基层和实践一线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渠道,为干部成长指明方向。如今,河南省直厅级干部中,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达90%以上。

“到基层去、在基层干、从基层来”。2012年,河南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省直副厅级干部,产生的19名干部中,具有县乡工作经历的12人,担任过县市区党政正职的5人。

基层经历,带来的最大收获不仅是懂基层和群众工作经验,还有浓浓的群众感情。

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这样在互动中帮群众解决问题、建立起党组织的威信。在全省8500余名“第一书记”派驻前,只有45.7%的村班子健全,能发挥作用。派驻后,这个比例达到了91.3%。所有派驻“第一书记”的村实现“零上访”。

2010年9月,三门峡市第一批363名机关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李流芳正是这时,来到了灵宝市西阎乡谭建庄村。

当时村里人心涣散,一片荒凉。村子没资源,不靠山不靠水不靠路,村部连墙都没有,5间屋因纠纷被人占去3间。

为把“人心扶起来”,4个村民组150多户,李流芳起早贪黑,一家一户走访,挨门敲开拉家常。一遍下来就是一个多月。家家户户他心里烂熟,哪桩事急,哪桩缓,有了眉目。

从灌溉着手,李流芳垫付两万元,打了眼170米深井。村里轰动了,“新书记真是个干事的!”接着,他又筹资建自来水管网、硬化道路,还装上路灯。群众服气跟他干,全村种下的850亩核桃,盛果期年产值超490万元,养殖年产值200万元。

驻村结束,群众舍不得他走,他也放不下村里事,一干就是4年。其实,很多村都是如此,舍不得“第一书记”走,他们写请愿书,按手印,表达感激和眷恋。不少乡镇党委用文件向上请求继续下派。

河南明确将“固根守魂”作为干部培养首要目标。河南积淀的精神资源得天独厚,焦裕禄、红旗渠、大别山3所干部学院加速打造,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南水北调精神3个教育基地投入运转。目前,“三学院三基地”已承接各级各类培训班670期、培训学员5.25万人次。

“干部的品德磨炼、能力提升和责任担当,一再验证了墩苗的意义。”夏杰表示,实践检验、加压培养,对个人,去掉轻飘浮躁;强根固本,对干部队伍,避免拔苗助长,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影响深远。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5日 18 版)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