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把办公场所搬到群众中去——淮北市推行村(社区)干部集中办公

淮城组

2014年07月27日13: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徽省淮北市自推行开放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来,活动场所在服务农村发展、活跃乡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活动场所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村(社区)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越来越大、办公设施配备越来越豪华等情况,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2008年,淮北市大胆拆除了影响干群关系的“一堵墙”;2013年下半年,又开始全面拆除影响干群关系的“一张桌”,让村(社区)干部走出“单间”,集中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办公,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周到的服务。

办公场所小了 服务区域大了

为了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场所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淮北市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对活动场所进行了统一布局。

一是整体设计活动场所功能布局。为方便群众办事,他们将所有便民服务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说事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等)全部设在活动场所一楼。对少数面积较大的活动场所,在确保一楼便民服务室齐全的前提下,把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也建在一楼,方便广大党员和群众活动、学习。

二是全面取消村(社区)干部办公用房。他们将村(社区)干部专用办公室全部取消,所有村(社区)干部统一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或群众“说事室”进行集中办公,彻底改变了以往村(社区)书记、主任单独设立办公室,其他“两委”干部合署办公的格局。据统计,全市村(社区)干部办公用房取消后,共增加为民服务空间2万多平方米。多数村(社区)根据需要分别将拆除后的办公用房用作了农村合作社办公室、社区文化活动室、党代表工作室等。郭王村党组织书记徐钦玉是食用菌种植专家,该村设立了“徐钦玉工作室”,一年来共受理群众关于食用菌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咨询300多次。

三是增设群众“说事室”。他们在活动场所一楼专门划出一间办公用房,用于群众说事办事,不仅较好地推进了村“两委”职能的转变、公共服务的延伸和干部作风的好转,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自设立以来,全市“说事室”共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化解矛盾650多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30多件。

用制度保常态 用实干换真情

影响干群关系的“一张桌”拆掉了,但如何保证村(社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能够坚持下去,实现常态化?为此,淮北市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轮流带班制。明确职责,规范要求,保证每天至少安排一名村(社区)干部坐班,负责处理村(社区)内日常事务,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各代理室人员全面实行AB岗制,周末及节假日错时上下班,全天候轮流值班,既让群众办事不等待,又让群众和村(社区)干部面对面地谈心说事,实现说有机会、讲有平台、诉有对象、事有人办。

二是实行首问负责制。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首问负责原则,凡到村(社区)办事的群众,问及的第一个专职人员,要一次性告知所有办事政策、办事程序和办理要求,一次性告知手续是否齐备、能否办理等。凡符合政策规定、手续齐全的,及时办理;不能及时办理的,告知办结时限,确保“不让群众跑两趟路”的承诺落到实处,变“干部动嘴、群众跑腿”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提高了办事效率。烈山镇洪庄村原上访户张传文逢人就夸:“以前反映了一年多的自留地纠纷问题,自从村里设立‘说事室’后,经过几次调解就解决了。‘说事室’真的大大方便了群众,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个人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三是实行服务承诺制。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通过村(社区)党员干部年初工作承诺、年中督查初评、年末述职评议的方式,对村(社区)党员干部承诺事项的进度、质量和完成时间进行量化打分,考评结果与个人报酬挂钩,激发村(社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是实行定期回访沟通制。他们坚持把每月的27日、28日确定为村民集中“说事日”,组织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并邀请相关人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既集中解决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注重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急的各个领域延伸,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优质化服务。此外,他们还建立了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楼长)三级“说事”信息反馈通道,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定期回访,既保障和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又扩大了基层民主,净化了党风、政风、民风。

拆掉一张桌 赢得一片心

广大村(社区)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群众说事室以及各具特色的工作室,为广大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提供多功能、一站式服务,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走出了办公室的村(社区)干部,直接工作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工作时间在不在、在干啥,群众一清二楚,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村(社区)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相山区西街道社区干部王瑛说:“今年借助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社区干部划片联系、对口到户,收集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近20件,目前已有10多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集中办公不仅方便了村(社区)干部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还可发挥集体智慧,现场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从村(社区)干部从二楼专用办公室搬到一楼服务大厅以来,由于零距离接触群众,直接倾听百姓心声,现场化解矛盾纠纷,因此村(社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居民)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咨询政策的多了,找茬闹事的少了;村(社区)干部笑脸相迎、热情办事的亲民作风浓了,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习气淡了,干群关系呈现出了良性发展的和谐局面。

《党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