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华
七年前,我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职位上转任到乡镇当乡长,当上了一根“钢筋”。七年来,我先后在两个乡镇工作,切身体会到了“钢筋”的苦辣酸甜。
苦。“压力山大”。“巴掌大的权力,天大的责任”。现在乡镇最大的“权力”就是做思想工作和协调工作,除此以外已无权力可言。可要承担的责任却“无穷大”,除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硬性指标外,还要承担社会上各种不确定因素引发的涉及到乡镇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事件发生,就有乡镇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针对农民的所有工作几乎都要通过乡镇来落实,每个部门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都要考核乡镇,考核细则就有厚厚一本,有很多工作都要签定“责任状”,有的还是“一票否决”,让乡镇疲于奔命。我曾总结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防火防汛、刮宫流产,招商稳控,责任重大,出了问题,把你拿下。”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蛋,哪根扽一扽,都要转一转”。
待遇偏低。参加工作10多年的乡镇干部月工资大多在2000元左右,仅能“糊口”,难以“养家”。在防火、防汛、安保等特殊时期,所有节假日全部取消,“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常态,却没有加班费。至于中午不能休息、中午饭下午才吃的无规律现象更是习以为常。尽管近年来乡镇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但基本都没有职工宿舍,很多乡镇办公楼里没有厕所。办公室功能很多,“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宿舍,加班时是食堂,坏肚子时是厕所。”有的干部夫妻两人都在乡镇工作,遇上值班时,经常十多天才回一次家,孩子要么让老人带,要么放在“小饭桌”,根本顾不上管。
辣。“啥场都得去,啥酒都得喝,喝了就难受,不喝没法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乡镇干部几乎是“革命小酒天天醉”,经常喝得烂醉如泥。我曾一顿饭陪了五场酒,直吐得不省人事,到诊所输液。其实,本不想喝,可“来的都是客”,有很多人手握检查、考核大权,不敢得罪,只好“感情深,一口闷”。
“推门就进,进屋就骂,拍桌瞪眼,啥也不怕”,成为一些上访村民的“习惯”。“我是老百姓我怕啥?!”成为上访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被录音、被拍照”,让乡镇干部防不胜防。“原来叫着骂着就把工作做了,现在谁敢?!”一些“老乡镇”感慨。面对污辱谩骂,我们更多选择了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因为即使报警,警方也是口头训诫,有可能还会激化矛盾。一名女干部被上访村民指着鼻子骂过后,找我哭诉,我只好安慰她说:“忍着吧,因为我们是一方‘猪猴’,要像猪那样能受窝囊气,像猴子那样县里一敲锣我们就得上场!”
酸。2007年,国道111线改造升级工程涉及占我乡村民耕地。一外地施工企业占地后没有恢复耕地而引发30多名村民到县政府集体上访。我们苦口婆心做上访村民工作,村民却说,“这事跟你们乡里没关系,不用你们管!”。我们又想方设法联系企业,可人家连电话都不接。没办法,只好向县主管领导汇报,可领导却严厉地说:“啥也别说了,往回领人!”“可他们不跟我们回去呀!”“不回去怨你熊!”我们经常处在“上面领导扽,下面百姓骂,中间企业不理”的尴尬境地,欲哭无泪,欲罢不能。
受基层干部“被污名化”的影响,少数村民怀疑一切,“用放大镜挑毛病,用望远镜看成绩。”,说“当官的没有好人”,这让我们“很受伤”。有一个村,几名村民因个人私欲没有得到满足,便对村支部书记产生不满,多次上访告状,反映的问题都是捕风捉影,声称“他当书记这么多年不信他没事!”
甜。我们的工作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关怀,组织的认可让我们感到温暖。特别是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让我们倍感振奋。
“乡镇干部在一线,一根针引千条线,上级部署须落实,群众诉求要直面;鸡毛蒜皮都得管,家长里短不能烦,带民致富解民怨,百姓幸福我心安。”这是我在人民网“群众路线话语征集”活动中上传的一条作品。我们工作的价值最主要体现在群众满意上。乡镇工作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政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与广大农民群众直接面对,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几年来,我主持调解的上访案件上百件,每调解成功一起案件就有一种成就感,很多言行过激的村民后来都找我认错,有的还成了朋友。2011年,我调到现在的乡镇工作。一天,一个电话打到我的手机:“我是老韩啊,你调走也不说一声,这些年净麻烦你了,也没啥感谢你的,我给你攒了一箱鹅蛋,是咱家自个儿养的鹅下的……”我鼻子一酸,半天说不上话来。
最后,撰一幅对联表达心声。上联:愿为砖瓦铺政权大厦,下联:甘做钢筋固党建根基,横批:奉献基层。
相关专题 |
· “我看基层干部”征文 |